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机械设计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任意截有极大值 ,此时 ,该截面的流量为:
流体是连续的
一维雷诺方程
讨论 1)油膜压力沿 x 方向变化规律 由
• 对平行板 平行板间油膜压力沿 x 方向无 变化,等于入口处压力( )
( )成正比,因此限制 值也就是限制轴承的温升,
从而避免温度过高使润滑失效。对于连续运转轴承,通常
都应进行这项计算。
轴颈的转速,r/min
轴颈的圆周速度,m/s 轴承材料的 许用
3. 限制速度 :
值,见P280表12-2
当 过大,即使 和 值都在允许的范围内,轴
承也可能很快磨损,故还必须限制滑动速度。

油槽的 尺寸可 查相关 的手册
§12-5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用
润滑目的:减小摩擦,降低磨损,冷却,防锈,防尘和吸振。 润滑剂分类:流体(液体为主),脂,固体。润滑油为常用。
一.润滑脂的选择
润滑脂是润滑油与金属皂的混合物,呈半固体形态
。其稠度大,不易流失,无冷却效果,物化稳定性差,
摩阻大,有缓冲、吸振作用、承载能力大,故只适合低
3)润滑油油性良好,与固 6)润滑油不可压缩。
体表面吸附牢固。 取截面x处的一个单元体分
移动板A 0
h
析,存在如下静力平衡条件:
静止板B y
化简后得: 考虑到假设 4)有: 于是: 积分得: 1.油层的速度分布
带入边界条件: 解得:
即:
移动板A 0
静止板B b y
h
2.润滑油的流量 假设:无侧漏,z方向尺寸无限大,则通过间隙高度为 的
层与层间靠内摩擦阻 力(粘性)带动前进 沿 方向按线性变化
油层间压力无变化,平行板间润滑油不产生压力
轴颈和轴瓦偏心时 两倾斜板的摩擦状况
c
a
d
b
润滑油不可压缩 “拥挤”形成压力
二. 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雷诺方程:
假设:1)粘度与压力和Y值无关。 4)润滑油是牛顿流体。
2)润滑油沿Z向无流动。 5)润滑油无质量。
钙基
钠基 锂基 铝基
抗水性好、耐热性差、价廉
润滑脂选择参
抗水性差、耐热性好、防腐性较好 看P284表12-3
抗水性和耐热性好
抗水性好、有防锈作用、耐热性差
选择原则
1.压力高、速度低时,选针入度小一些的;反之…。 2.轴承的工作温度应低于滴点温度的 2030 ℃ 。 3.钙基耐水不耐温,工作温度低于75℃,钠基耐温
⑥ 结构上要求轴承剖分时;
⑦ 特殊工作条件下(如水、腐蚀介质中)。
滑动轴承更有优势。
滑动轴承已标准化
二.类型
按承载分
向心滑动轴承 推力滑动轴承
动压轴承
按摩擦状态分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静压轴承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三.几种摩擦状态(回顾)
相对运动的表面就有磨损,要改善磨损,用润滑油。
按表面的润滑情况将摩擦分为:
d d1
d2
轴承材料的
许用值,见P287表12-5
§12-7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润滑油把两个相对运动表面完全分隔开时的摩擦称为液 体摩擦,由于两固体表面并不接触,因此理论上不存在磨损, 摩擦阻力的大小也仅仅取决于润滑油的性质(主要是粘度)。
实现液体摩擦有两种方法:
1)输入压力油以平衡载荷,由于可在轴承未工作时就将两 表面分开,故称为静压轴承。
不耐水,工作温度低于115145℃,锂基最好, 但价格稍贵。工作温度低在-50100℃ 。
二.润滑油的选择 润滑油的物理和化学指标主要有:粘度、粘度指数、
油性、凝点、闪点、酸值和残碳量等。对于大多数滑动轴 承来讲,粘度是最主要的指标,也是选择轴承用油的主要 依据;对混合摩擦状态的滑动轴承来讲,则油性也是很重 要的指标。
1、干摩擦:不加润滑剂时,相
对运动的零件表面直接接触,这 样产生的摩擦称为干摩擦 (如真空 中)。 f=0.15~0.3
2、边界摩擦:两表面加入润滑油后
,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边界膜,它 可能是物理吸附膜,也可能是化学反 应膜。不满足流体动压形成条件,或 虽有动压力,但压力较低,油膜较薄 时,在载荷的作用下,边界膜互相接 触,横向剪切力比较弱,这种摩擦状 态称为边界摩擦。 f=0.1左右,是轴 承的最低要求。
速(
)重载、难以经常供油的场合。
润滑脂 的主要指标是针入度和滴点。
针入性:重1.5N的锥体,于25°C恒温下5s后刺入的深度;
表征润滑脂稀稠
承载
针入性 润滑脂越稠 摩擦阻力
滴点: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润滑脂从标准测量杯的孔口
滴下第一滴时的温度。表征耐高温的能力。
润滑脂工作温度一般应低于滴点20 30 °C 润滑脂有钙基、钠基和锂基之分,一般说来:
油性—润滑油在摩擦表面形成各种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的 性能。指润滑油对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一般来讲, 润滑油中含极性分子团愈多,油性愈好。因此,动 物油油性最好,植物油油性次之,矿物油油性最差。
粘度—流体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粘度,以流体内摩擦阻力 表示。是衡量润滑油易流动性的一个指标。粘度愈 大,润滑油的内摩擦阻力愈大,愈不易流动,因而 承载能力愈大。
结构型式:
整体式
剖分式
轴瓦和轴承座一般采用过盈配合
为了向摩擦表面间 加注润滑剂,在轴承 上方开设注油孔
二.轴瓦的结构要素 • 壁厚 • 定位唇:防止轴瓦在轴承中移动
• 油室(腔):存油 • 油孔和油槽:将油引入轴承
油槽 油孔 油室 壁厚 定位唇
油槽的位置: 不要开在轴承的承载区内,否则将急剧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
铸铁 轻载。、低速的轴瓦材料
非金属材料 石墨、塑料、橡胶、尼龙等
摩擦系数小、耐磨、耐腐蚀、承载低、热变形大
常用轴瓦及轴承材料的性能见P280表12-2
§12-4 轴瓦结构
一.轴瓦的形式和构造: 双金属轴瓦,三金属轴瓦,厚瓦,薄瓦。
双(三)金属轴瓦:节省贵重金属
单金属轴瓦:结构简单,成本低
双金属轴瓦的瓦背和轴承衬的联接形式见下表
5.腐蚀(化学磨损): 润滑剂在使用中不断氧化,生成酸性物质…; 氧对巴氏合金的腐蚀,SnO2、SnO; 硫对含银或铜轴承材料的腐蚀、润滑油中的水分…。
二.轴瓦及轴承衬承材料
轴瓦和轴承衬材料统称为轴承材料。
1.对轴承材料的要求
基本要求
耐磨性 磨损少 减摩性 摩擦系数小
其他要求: 抗胶合性 顺应性、嵌入性、跑合性 强度
d0=(0.4~0.6)d1
d=d1+2S d0=1.1d1
S=(0.1~0.3)d1 S1=(2~3)S
§12-3 滑动轴承的失效型式 及常用材料
一.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1.磨粒磨损: 硬颗粒进入轴承间隙或嵌入轴承表面… 2.刮伤:轴承间隙中的硬颗粒和表面粗糙度的轮廓顶峰… 3.胶合(粘着磨损): 4.疲劳剥落(疲劳磨损):
一. 径向滑动轴承 1. 限制平均压强 :
轴承所承受的径向载荷,N
轴瓦材料的许用压 力,见P280表12-2
轴颈直径,mm
轴承宽度,mm,由B/d定
目的
是避免压强过大使边界膜破裂从而导致金属 直接接触产生的剧烈磨损。对于转速很低或间歇
转动的轴,只需进行这项计算。
2. 限制值 :
考虑到功热当量, 值与轴承单位面积的摩擦功耗
2)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轴颈转动起来后的泵油作用把油带 入摩擦表面,形成压力油膜将两摩擦表面分开。这种滑 动轴承称为液体动压轴承。 静压轴承本身价廉,但附属液压系统昂贵,故应用受限
;液体动压轴承应用要广泛的多,但应注意,由于存在起动 和停车,所以液体动压轴承还是存在固体间的摩擦和磨损的 。
一. 压力油膜形成的原理 轴颈和轴瓦同心时 两平行板的摩擦状况
• 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 与同温下该流体密度 的比值:
国际单位制
单位换算 物理单位
称为 St(斯)
常用单位
cSt(厘斯)
动力粘度经常用于滑动轴承的分析计算中,商品油则 常用运动粘度来标定。
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润滑油牌号参看P285表12-4 液体动压轴承润滑油牌号参看P53表4-1
润滑油选择原则
1)外载大 — 难形成油膜 — 选粘度高的油 2)速度高 — 摩擦大 — 选粘度低的油 3)温度高 — 油变稀 — 选粘度高的油 4)比压大 — 油易挤出 — 选粘度高的油
在钢或铜制成的轴瓦内表面上浇注一层轴承合金,这层轴承 合金称轴承衬,钢或铜制成的轴瓦基体称瓦背。
铜合金 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性和导热性优于轴承合金
。但其可塑性差,不易跑合,与之相配的轴径须淬硬。
锡青铜 铅青铜 铝青铜
中速、中载或重载 高速重载 低速重载
粉末冶金 铁或铜粉末混入石墨压制烧结而成,多孔性 存油,用于载荷平稳、低速和加油不便场合
一. 滑动轴承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由于结构与制造的原因,一般说来:滚动轴承摩阻小
、起动灵敏;标准化程度高,质优价廉;便于使用与维护
;故广泛应用于一般尺寸、中速、中载的一般工作条件下
和运动机械中。
但是,在下列情况:
① 载荷特重;
② 承受巨大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
③ 回转精度要求特高;
④ 转速特大;
⑤ 尺寸很大或很小;
3、液体摩擦:当两摩擦表面被流体
(液体或气体)完全隔开时,摩擦表 面不会产生金属间的直接摩擦,流体 分子层间的粘剪阻力就是摩擦力,这 种摩擦称为流体摩擦。 f=0.001~0.008
4、混合摩擦:当动压润滑条件不具备,且边界膜遭破坏时
,就会出现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同时存在的现象, 这种摩擦状态称为混合摩擦。 f=0.008~0.1
耐腐蚀性 导热性 工艺性 经济性
2. 常用材料
轴承合金 (白金或巴氏合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