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目录前言一,地质(1)地层实习期间见到的主要岩石,岩性地层的接触关系沉积关系(2)构造褶皱,断层,地壳的发展史二,地貌(1)地貌类型(2)断层构造地貌(3)流水地貌(4)其他黄土地貌三,气候水文(1) 气候特征(2)灾害性天气(3)河流和水库四,植被(1)主要植被种类 (2)主要植被类型(3)栓皮栎的样方调五,土壤(比较省略)(1)登封土壤的概况(2)土壤类型六,嵩山南坡垂直植被带七,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方法(1)仪器的使用(2)野外观察的方法结束语前言中岳嵩山是我国五岳之一,耸立于河南省中部登封市(县级市,隶属于郑州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112°44'~113°01',北纬34°27'~34°33',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东望郑州,西临洛阳,南横颖水,北依黄河,峰岳连绵,气势磅礴。

嵩山地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我们的实习共进行了五天(6月27日-7月1日)的时间,尽管时间比较短暂,但我们的收获却比较丰富,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能够快速并准确的运用各种地质仪器,例如罗盘的正确的运用,并且学会了一些地质研究方法,例如对岩石的观察和识别。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坚实了所学知识,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嵩山之行是不虚此行!实习五天,共有五条实习路线:(1)路线一:登封市区-大金店-颍河谷地(2)路线二:会善寺(3)路线三:市区-玉皇庙村(4)路线四:市区-玄天庙村-少林水库(5)路线五:市区-逍遥谷第一章,地层地层即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与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而嵩山这座地质公园居今已有30多亿年的历史。

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系统、良好地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在距今36~2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登封群的花岗绿岩建造,铸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

在距今25~5.43亿年间的元古宙,沉积了滨一浅海相的碎屑岩、粘土岩和碳盐岩,即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和新元古界五佛山群。

在距今5.43~2.5亿年间的古生代,发育着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滨海相的碳酸岩(底部碎屑岩),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的海陆交替沉积的灰岩、碎屑岩、粘土岩。

其中广泛贮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产。

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见证。

在距今2.5~0.65亿年间的中生代,发育着三叠系湖相碎屑岩、粘土岩夹煤线。

在陆相盆地——河流环境沉积的中生代红色泥岩——碎屑地层,其中含有丰富的陆生动、植物化石。

在距今0.65所年~现代,沉积了新生界古近系的砾岩、砂岩和泥岩,以及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

园内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其中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及古人类、古文化遗址。

岩石及岩性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够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不仅是地质作用的产物,而且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而火成岩中也以岩浆岩为主。

从我们在嵩山实习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实习的关于火成岩的主要内容就是岩浆岩。

嵩山岩浆岩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约27亿年前的太古代早期,这个时期的岩浆岩以基性和中基性为主,但现在大多都已变质,代表性的岩浆岩主要有角闪片岩、黑云角闪片岩;第二个时期是大约26-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岩石占整个新太古代岩石的90%,以酸性岩为主,尤其以花岗岩为主;以形成侵入岩为主的23-21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为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侵入岩主要有辉绿伟晶岩和钾长花岗岩,但现在大多都以变质;最后一个时期是18-16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主要是碱性花岗岩,同时也是登封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所学习的及采集到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和辉绿岩。

(一)花岗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是酸性岩的典型代表。

我们这次在嵩山学习的有两种花岗岩:一种是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另一种是侵入花岗岩。

1 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来到了登封市的一个练扯场,这里的花岗岩的颜色有肉红色,灰白色等。

我们在这里采集到了花岗岩(编号6、7、15)和花岗片麻岩(编号8)。

编号6、7、和15的花岗岩的主要矿物都一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全晶质等粒粗粒结构,快状构造。

所不同的是6号为肉红色,15号为淡黄色,因为它们的主要矿物正长石的含量较多,而正长石为肉红色或淡黄色;7号花岗岩为灰白色,因为它的斜长石含量较多,而斜长石为富钠的酸性斜长石,一般呈白色、灰白色。

这三种花岗岩还可以用作建筑料,不过在装修是应用颗粒大的,利于观赏,而在作地板是时,则要用颗粒小的,耐磨。

编号为8的是花岗片麻岩,它是一种变质岩,这是由于形成较早的花岗岩会手到新的花岗岩的侵入,这时,原来花岗岩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花岗片麻岩。

8号花岗片麻岩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和花岗岩的基本一致,其中云母含量多,矿物成分成定向排列,呈片状构造,有层理。

2 侵入花岗岩侵入花岗岩是指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

我们在玉皇庙附近学习了岩浆侵入与围岩接触。

此处的侵入体就是花岗岩,由于花岗岩里面含有长石,在自然界中容易风化,变成高龄石,这种侵入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云母、正长石、斜长石。

而作为围岩的是石英岩,棱角分明,属变质岩,硬度7,不容易风化,化学性质稳定。

此处的侵入岩(侵入花岗岩)与围岩(石英岩)接触处的特点主要有岩石为褐色、破碎的厉害、接触间线呈锯齿状或港湾状、岩浆与围岩接触的地方有俘虏体。

(二)辉绿岩辉绿岩为基性浅成岩,近于黑色、或灰绿、黑灰色,一般为细粒到中粒结构,多呈岩床、岩墙产出。

在登封逍遥谷处我们看到了辉绿岩墙此地的岩墙上部较窄,大约有7米,下部较宽,有10米左右,高36米,能明显看到岩墙与两侧围岩的间线分明,左侧较直,右侧上部呈锯齿状,岩石破碎、节理发育。

编号为2的辉绿岩呈灰绿色、暗灰色,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含铁量高,节理发育。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约占地壳的5%。

沉积岩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外力作用支配下,形成于地表附近的自然历史产物。

同时,它也是重塑地球历史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我们此次嵩山实习采集到了沉积岩中的砂砾岩和粗、中细粒砂岩,这两种岩石都属于沉积碎屑岩亚类。

1 砂砾岩当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含量占一半以上,而其中一小半中含有砂,则称为砂砾岩。

在玉皇庙附近我们采集了这次实习的第一块标本—砂砾岩,编号1,红褐色,有黏土、砂石、砾石、易碎,碎屑结构,另外,此地的砂砾岩的地质年代属于晚第三系。

2 粗、中细砂岩由2-0.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物质。

根据粒级的大小把砂岩分为:粗粒砂岩(2-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小于0.25mm)。

我们在登封市大金店乡附近的山坡上采集到了粗粒砂岩(编号9)和中细粒砂岩(编号10)。

粗粒砂岩又叫“大战砂岩”,青灰色、灰白色,能明显看到颗粒粗大,碎屑结构;中细粒砂岩又叫“平顶山砂岩”学名为长石石英砂岩,也是青灰色、灰色,只是它的颗粒比较细小,也属碎屑结构。

三变质岩变质岩就是唷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分两种,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变质岩主要的特征有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

在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并采集了石英岩和千枚岩。

1 石英岩石英岩的变质途径有两种,即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它的原岩是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呈灰白色、烟灰色,块状构造,等粒变晶结构,有马尾状黑色条纹,其中的黑色成分是磁铁矿,风化后会变为褐铁色。

石英岩中之所以会有黑色条纹是因为石英砂岩是在浅海环境中形成的,由于波浪的来回振荡,而使矿物进行了分选。

如果石英岩的颗粒细小可用作磨刀石,又叫油石;又纯又细,加上淡淡的绿色叫石英岩质玉,其中质量好的叫泌玉,质量差的叫嵩山玉。

采集的石英岩的编号为4,此块石英岩的新鲜面为灰白色、青灰色,风化后为浅褐色,硬度7,主要矿物为石英,至少占95%以上,次要矿物为长石、云母、磁铁矿,变晶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中有层理,呈马尾状,其中的矿物是磁铁矿。

2 纤煤岩在中岳庙后沟处,我们采集到了千枚岩(编号5),次块千枚岩是典型的千枚构造,原岩成分基本上已全部重结晶,主要由细小绢云母、绿松石、石英、钾长石等新生矿物组成,具鳞片变晶结构,片理面上有明显的丝绢光泽,颜色为灰白,浅黑色相间。

构造内力引起的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一般来说,构造运动和地壳运动的含义大致相同,嵩山这块地质宝藏的地壳运动非常显著,主要有距今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43亿年的少林运动。

一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把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嵩山玉皇庙后沟处有一个褶曲此褶曲的两翼倾角不等,左翼岩层是石英岩,厚度大、属中元古代、地层为中元古界,也就是中元古界嵩山群石英岩。

根据轴面产状,并结合两翼特点,我们不难判断此褶曲为倾斜褶曲,是一个背斜。

断层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枢纽断层。

在嵩山玉皇庙附近有一个断层,此断层上盘的地层新、下盘地层老;有断层面,并且从上向下摸起来很光滑;而且下盘的断层节理非常发育,两组交叉形成交角;最后,在袁老师的解说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上盘的页岩中有小褶皱:由此,我们判断出了此断层的性质为正断层。

玉皇庙附近的这个断层有一个断层面,断层面因手高温烘烤,出现氧化薄膜(主要是铁判断一个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很多,如断层滑面、断层擦痕、断层崖等。

玉皇猛氧化物),岩石破碎,袁老师还告诉我们下盘是中元古界形成的地层,上盘为二叠系时的砂页岩,这两个地层直接接触,中间缺失了好几个地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