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萜类和挥发油
柠檬烯——柠檬香气, 镇咳、祛痰、抗菌。 薄荷烷型 薄荷醇——清凉、局麻、镇痛、止痒、防腐、杀菌。
9/14/2019
• 桉油精(环醚 )——桉叶油中含70%, 樟脑香气,防腐杀菌剂。
• 驱蛔素(过氧化物)——土荆棘油中含 70%,亦称土荆棘油精,强力驱蛔药,但 有听力障碍、耳鸣、呕吐等副作用。
9/14/2019
9/14/2019
(五)环烯醚萜类(iridoids)
一类特殊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 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常见。 多种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等。
9/14/2019
1、结构与分类
苷元结构特点: ① C1-OH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多与β-D-葡萄糖成苷。 ② 环戊烷,包括环烯醚萜(iridoids)和裂环环烯醚萜(secoiridoids)两种基本碳架。 ③ C4、C8多连甲基或或氧化状态(羧基、羧酸甲酯、羟甲基)。双键一般为△3(4)。
根据C4-取代基有无,分为二类:
• 4-取代环烯醚萜苷(10个C) 例:栀子苷——栀子清热泻火成分 ,苷元京尼平有利胆、轻泻作用。
COOCH3
9/14/2019
HOH2C
O O glc
•4-无取代环烯醚萜苷(9个C)
例1 梓醇(梓醇苷)——地黄降血糖主要有效成分。
梓苷(catalposide)作用与梓醇相似。
桉烷型
9/14/2019
α-桉叶醇
苍术酮
• 2)杜松烷型 • 例:棉酚——棉籽油,杜松烯型双分子衍生物
杀精子、抗菌、杀虫
杜松烷型
CHO OH HO
HO
OH CHO OH
OH
棉酚
9/14/2019
2、薁类化合物(azulenoids)
主要存在于挥发油中,抑菌、抗瘤、杀虫等活性。
(1)结构特征
• 1)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环戊二烯负离子骈环庚三烯
维生素A 与视网膜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光敏感色 素,保持正常夜间视力。
CH2OH
9/14/2019
(三)双环二萜
半日花烷型
穿心莲内酯——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中
抗菌消炎活性成分,治疗急性菌痢、胃肠炎、咽喉炎等, 与亚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制成穿心莲内酯磺酸钠,制备水 溶性注射剂。
CH3
CH3
CH3
CH3
CH3
α -金合欢烯 9/14/2019 α - f a r n e s e n e
β -金合欢烯 β -farnesene
CH3 CH2OH
金合欢醇 Farnesol
CH3 OH
橙花醇 Nerolidol
(二)单环倍半萜
1、没药烷型(6个C )
例1、姜黄酮——利胆 例2、鹰爪甲素(过氧化物)——抗疟
正离子,非苯核芳烃化合物,芳香性。
• 2)存在形式:多为氢化物。
3 2
1
45
6
8
7
9/14/2019
• ①愈创木烷型 愈创木醇 ——愈创木木材挥发油中的氢化薁,蒸
馏、酸处理时可氧化脱氢成薁类。
• ②岩兰烷型
愈创木烷型
9/14/2019
愈创木醇
岩兰烷型
(2) 性质
①性状:蓝色、绿色、紫色,沸点250~300℃。蒸馏时, 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美丽的蓝色、紫色或绿色馏分, 可能有薁类成分。
例2 桃叶珊瑚苷——车前草清湿热、利尿有效成分。
OH
4
65
3
7 8
O 9
1
O2
O glc 10 C H 2 O H
O CO
OH
O
O
O glc CH2OH
OH H
H
O CH2OH
O glc
梓醇 catalpol
梓苷 catalposide
桃叶珊瑚苷 aucubin
9/14/2019
(2)裂环环烯醚萜苷
没药烷型
9/14/2019
姜黄酮
鹰爪甲素
2、蛇麻烷型(11个C )
例: α-蛇麻烯
蛇麻烷型
3、吉马烷(10个C)
例:吉马酮—— 平喘、镇咳。
9/14/2019
吉马烷型
α-蛇麻烯
O
吉马酮
青蒿素——倍半萜 (qinghaosu, artemisinin)
• 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廉价抗疟药。 •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
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 (2)分子结构中碳环数目
链状、单环、双环、三环、四环等 (3)官能团
烯烃(C5H8 )n 、醇、醛、酮、羧酸、酯等Ω =C-H/2 +1
9/14/2019
萜的分类及存在形式
类别
C原子数
异戊二烯数 (n)
存在形式
半萜
5
1
植物叶
单萜﹡
10
2
挥发油
倍半萜﹡
15
3
挥发油
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9/14/2019
青蒿素 (qinghaosu, artemisinin)
• 研究历史 • 1971 中国中医药研究院 从中药青蒿(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中找到抗疟有效部位 • 1972 分离出单体青蒿素 • 1974 临床救治恶性疟、脑型疟 • 1977 上海有机所人工合成
②溶解性:亲脂性,溶于有机溶剂和强酸,加水稀释析 出,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提取。
③ Sabety反应:与5%溴的氯仿溶液反应显蓝、紫、绿色。
④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产生π 络合物结晶,具敏锐熔点 可鉴定。
9/14/2019
四、 二萜类(diterpenoids)
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20个碳原子。 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植物分泌的乳汁、树脂等,以松柏科 植物最为普遍。 多方面生物活性,如紫杉醇、穿心莲内酯、关附甲素、雷 公藤内酯等具有较强生物活性。 除植物外,菌类代谢产物中也有二萜,海洋生物中也有。
物红色结晶,可用于鉴别。
9/14/2019
(三)双环单萜
蒎烷型和莰烷型最为稳定,形成的衍生物也最多。
1、蒎烷型
例1.α-蒎烯——松节油中含70%,合成樟脑、龙脑,镇咳、祛痰、抗真菌。
α-蒎烯
例2.芍药苷(paeoniflorin) ——芍药根中蒎烷单萜苦味苷,镇静、 镇痛、抗炎。近年报道防治老年性痴呆 活性。
9/14/2019
(一)链状二萜
广泛存在于叶绿素的植物醇(phytol),与叶绿素 中的卟啉(porphyrin)结合成酯,作为合成维生 素E、K1的原料。
CH2OH
9/14/2019
植物醇 Phytol
(二)单环二萜
维生素A(vitamin A)——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 在于动物肝中,鱼肝中含量丰富。
9/14/2019
活性基团:过氧基。
结构修饰:
①青蒿素 →还原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油溶性)
12-C=O 12-OH
——抗疟效价高、速效、低毒。
12-OCH3
②青蒿素 →青蒿琥珀酯钠(水溶性) 抢救血栓型恶性疟疾
9/14/2019
(三)双环倍半萜
1、萘型 (2个六元环)
1)桉烷型 例1、桉叶醇——α-桉叶醇和β-桉叶醇。 例2、苍术酮——苍术、白术挥发油,不稳定。
深红→蓝色→蓝色沉淀(皮肤变蓝)
③冰乙酸-铜离子反应
铜离子/ △
样品溶于冰乙酸
9/14/2019
蓝色
三、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3个异戊二烯构成、15个碳原子。 挥发油高沸程部分(250℃~280℃)。
碳环数——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型 环的碳原子数——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等 官能团——萜烯、倍半萜醇、醛、酮、内酯等
• C7-C8处断键成裂环状态,C7断裂后有时与C11形成六元内酯结构。 • 龙胆科的龙胆属及獐牙菜属分布普遍。
•龙胆苦苷——龙胆主要有
效成分和苦味成分,稀释至 1:12000,仍有显著苦味。 在氨作用下转化成龙胆碱。
9/14/2019
OO
O O glc
NH3
OO N
2、理化性质
1)性状 简单环烯醚萜——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环烯醚萜苷——白色结晶体或无定形粉末, 吸湿性,苦味,旋光性。
半日花烷型
9/14/2019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四)三环二萜
• 松香烷型
O
R1
1
10
O 18
O 19
H
O
R3
12
15 R 2
17
OH O
7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乙素 雷公藤内酯
R1=H R2=H R3=CH3 R1=OH R2=H R3=CH3 R1=H R2=OH R3=CH3
IPP、DMAPP: “活性异戊二烯”
二、单萜(monoterpenoids)
2个异戊二烯构成、10个碳原子。 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分泌组织, 挥发油主要组成成分,能随水蒸气蒸馏。 含氧衍生物多具较强生物活性和香气,是医药、化妆品和 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分为链状和单环、双环等,单环和双环为多。
一、概述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多 样、数量庞大、生物活性广泛的重要的天然药 物化学成分。 (一)萜的含义
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骨架多具 有两个或以上的异戊二烯单位的一类化合物。
9/14/2019
(二)分类
(1)异戊二烯法则(isoprene rule),按异戊二烯单位 数目分类。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素、植物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