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材料: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3.材料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
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
1879年,重新烦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
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报椐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4.明治维新时期的金融改革,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治维新开始后,由于原始积累的贫乏使政府在推行政策时往往举步维艰。
1868年,政府发布了发行纸币——太政官札的公告。
由于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全国各藩货币杂乱,导致太政官札迅速贬值。
1871年,政府公布“新货币条例”,规定日元为新货币单位。
1872年,国会制定“国立银行条例”,成立股份公司制度的国立银行。
1882年,设立中央(日本)银行。
1884年,公布《兑换银行券条例》。
1885年开始发行可兑换的货币。
至此,政府解决了金融市场的融资问题,为日本产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资金。
1895年,日本获得的中国甲午巨额赔款,为金本位制积累了必要的准备金。
1897年颁布《货币法》,日本银行发行能兑现的银行券,1899年货币制度获得统一。
——摘编自苗灏《财政危机的处理措施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日本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中国甲午巨额赔款”对日本的影响,概括日本金融改革的主要特点。
答案
1.(1)方式:官营。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
2.(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3.(1)特点: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注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强化国民效忠观念;改革较为系统完善。
(2)影响:为日本资本上义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巩固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完善了教育制度,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日本国民素质的提高;保留了浓厚的军事主义的武士道精神,等等。
4.(1)措施:发行信用货币;建立中央银行;组建金融市场。
背景:原始积累贫乏;国家货币杂乱。
(2)影响:为金本位制积累了必要的准备金;为近代化提供了大量资金;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野心。
特点:政府管制;立法保障;与对外扩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