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举与中国文化

科举与中国文化

科举与中国文化学堂云•范进是哪一个小说家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 (吴敬梓)•“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上作了大孽,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压制了思想,使人脱离实际,脱离生产,专读死书,专学八股,专写空话,害尽了人,也害死了人,罪状数不完,也说不完。

”这句话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吴晗)•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

”这是谁的论断呢 (孙中山)•“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这句话是出自哪部儒家经典呢 (《礼记》 )•“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

晚生八股顿首。

”这句话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吕留良 )•“昔人所须十年而成者,以一年毕之;昔人所待一年而习者,以一月毕之。

成于剿袭、得于假倩。

卒而问其所未读之经,有茫然不知为何书者。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这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顾炎武)•“今世科场之文,万喙相因,词可猎而取,貌可拟而肖,坊间刻本,如山如海。

《四书》文禄士五百年矣,士禄于《四书》文数万辈矣,既穷既极”。

这是谁对科举的评价呢 (龚自珍 )•1583年,有个意大利传教士远渡重洋,经过印度来到了中国,他认为古希腊的大学者柏拉图所宣扬的“理想国”在西方还真只是理想,但是在中国已经被付诸实践了,中国就是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国。

这位传教士的姓名是(利玛窦)•科举是哪一年创立的呢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科举停废是哪一年呢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夏商周的官员主要是靠世卿世禄。

享受世卿世禄的标准是什么呢 (血缘关系)•学而优则仕”中“优”的本意是什么呢 (有余力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益于哪位相国的辅佐呢 (管仲)•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

”这个论断是谁提出的呢 (王昶 )•秀才科被取消之后,常科中哪个科目的及第者的地位最高呢?进士•以下哪一位唐代诗人是制科选拔及第者呢?刘禹锡•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报考时如何来辨别考生的相貌呢?文字•以下哪些科目不是唐代的常科呢?贤良方正•唐代开始实行纳省卷的主考官是哪一位呢?韦陟•.白居易考中进士这一科一共录取了多少人呢?17•杜甫的《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是写给谁的呢?韦济•诗人朱庆馀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近试上张水部》,是向他人请教自己是否能向达官贵人行卷的,请问张水部是谁呢?张籍•“贡举之士,以有司为座主,而自称门生,遂有朋党之祸。

”是哪位思想家对于唐代座主门生关系产生影响的评价呢?顾炎武•.唐代的新科进士们完成了向主考官谢恩等仪式之后,他们要去参加的第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曲江宴会•.武举是哪一年创立的呢?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以下哪一位进士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录取的进士呢?韩愈•乡贡考生报考,需要“怀牒自列于州县”。

什么是“牒”呢?家状•唐初,科举考试由那个部门的官员来主管呢?吏部考功员外郎•秀才科被取消之后,常科中哪个科目的及第者的地位最高呢?“宰相须用读书人”是北宋哪个皇帝说的呢?宋太祖赵匡胤•有位北宋状元曾经说:“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

”这位状元是谁呢?胡旦•郑獬最后考中了什么功名呢?状元•郑獬最后考中了什么功名呢?嘉祐二年(1057年)•科举三每年开科一次始于哪一年呢?治平三年(1066年)•“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

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上以廉取人,则弊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无所不至。

德行之弊,一至于此!”这是谁对科举以道德取士可能带来的弊端的评价呢?苏轼•殿试制度化始于哪一年呢?开宝六年(973年)•北宋殿试糊名是由哪位大臣提出来的呢?陈靖•在宋代,现任官员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更是一个极易产生考试腐败的考生群体,他们活动能量大,善于投机钻营,关系盘根错节,所以北宋对官员应举实行专门的考试,这种考试被称为什么考试呢?锁厅试•北宋开始实行誊录试卷为副本的做法,誊录是哪位官员提出的呢?李夷宾•北宋朝廷正式下诏实行“八行科”取士是哪一年呢?大观元年(1107年)•.尽管南宋科举有不少弊端,但还是南宋文官的主要来源,科举出身者占据了南宋官僚体系中的主体。

正确•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在《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中,向皇帝建议科举考试不应该考诗赋,而应该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

正确•包拯是反对科举实行糊名誊录的。

错误•.北宋的八行科取士规定,如果八行具备,即可以贡入太学,免试补为上舍生。

(正确)•请问蒙古统治者将各族群众分为哪四等呢?蒙古人色目人匈奴人鞑靼人•元代科举报考有年龄限制,要求多少岁以上的考生才能报考呢?25岁•元代士子完成报考手续之后,即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考生依次参加哪三级乡试会试殿试•郑獬最后考中了什么功名呢?元仁宗宣布实行科举是哪一年呢?皇庆二年(1313年)•石敬瑭是哪一年遣使赵莹献燕云十六州给辽朝,并答应每年向辽代输帛三十万匹呢?辽太宗会同元年(938 年)•金朝是哪一年开始实行科举的呢?天会元年(1123年)•元朝攻灭南宋是哪一年呢?至元十六年(1279年)•.科举自隋代以来,在元代中断时间最长,有多少年没有实行科举呢?34年•皇庆二年(1313年)错误•辽代进士科的等第按考试成绩分为三等,即甲科、乙科、丙科,每等之中再按成绩排列名次。

正确•南选的竞争激烈程度低于北选。

错误•贞元二年(1154年),金朝南北选才正式改为南北通选。

正确•金朝科举中,律科、经童、经童、武举中式者称举人。

正确•大定十二年(1172年)正式设立女真进士科,专门面向女真族子弟。

错误•请问蒙古统治者将各族群众分为哪四等呢?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在哪一年下诏开科取士呢?洪武三年(1370年)•由于对科举取士效果的失望,明太祖朱元璋在哪一年决定停用科举取士制度,再次实行荐举制度呢?洪武六年(1373年)•在再次尝试荐举之后,朱元璋觉得科举优于荐举,他在哪一年下诏重新实行科举呢?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在哪一年颁布科举程式,被称为科举“永制”呢?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杨士奇提出的南北中卷设想中,南卷的比例是多少呢?60%•朱元璋对刘三吾的最后判决是什么呢?流放•明仁宗就改革科举、实行分区录取征求了哪位大臣的意见呢?杨士奇•清朝在哪一年实行会试分省录取呢?康熙元年(1662年)•明代来自国子监考生的试卷上盖有什么字,以区别其他考生呢?“皿”字•明初东北考生需要到哪里去参加乡试呢?山东贡院•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后,东北考生需要到哪里去参加乡试呢?顺天贡院•清代顺天乡试“满”字号是指那些考生的试卷呢?满族蒙古族•清代康熙朝的哪一年发布上谕,规定乡、会考试停止八股文,改用策、论、表、判康熙二年(1663年)•科举,天下之公;大臣,庶僚之表。

科举而私,何事为公?大臣而私,何人为公?”这句话是谁说的呢?魏允贞•请问蒙古统治者将各族群众分为哪四等呢?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在哪一年下诏开科取士呢?凡是不孝不悌者、还俗的和尚道士和“工商杂类、身有风疾、患眼目、曾遭刑责之人”不能报考是哪个朝代规定呢?北宋•.以下哪一些身份的人的子孙在清代能报考呢?教师•以下哪些身份的人的子孙在清代不能报考呢?娼妓•朱元璋《黄梅戏》中,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人物是谁呢?冯素贞•写有“道光庚戌秀才,咸丰庚申明经,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庚辰进士”字样的印章的主人是谁呢?李慈铭•.明清科举报考没有年龄限制。

正确•开始阅卷后,主考官和同考官要坐在一起,同考官可以将试卷带回房间评阅。

错误•如果副主考官认可荐卷,会在上面写“取”字,正主考官则写“中”字。

正确•乾隆三十年(1765)规定,各省乡试榜单,需在年月和接缝处要钤盖巡抚关防印,无巡抚的省份钤盖总督关防印,此为清代定制。

正确•乡试放榜时,正值秋季,桂花盛开,因此乡试榜称秋榜、桂榜、蕊榜、龙虎榜。

因举人是科举出身的第一级,因此又称一榜、甲榜。

错误•会试的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贡元、会元。

由于殿试没有淘汰,因此贡士也被称为进士。

正确•会试确定录取名单时,所有贡士的名次都由会试主考官确定。

正确•清代顺天乡试“满”字号是指那些考生的试卷呢?会试覆试始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

正确•会试录取的贡士全部都有资格参加殿试。

错误•清代殿试考试内容沿用明制,为时务策一道。

正确•殿试对策全文不得少于1000字。

正确•清代殿试钦定名次前,从不允许先拆开弥封。

错误•唐伯虎会试舞弊案中,与唐伯虎一起赴京赶考的举人是谁呢?徐经•以下哪一些身份的人的子孙在清代能报考呢?程敏政•唐伯虎会试舞弊案中,是哪位官员向朝廷举报的呢?华昶•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中,卖关节最严重的是哪位同考官呢?李振邺•.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中,敢公开叫板皇帝的是哪位涉案官员呢?张天植•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中,涉案的主考官叫什么名字呢?庄存与•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中,被乾隆皇帝处死的带头闹考的八旗考生是谁呢?海成•广西土司儿子舞弊案中,涉案土司儿子叫什么名字呢?岑照•广西土司儿子舞弊案中,是哪个官员首先发现问题呢?孙士毅•嘉庆三年湖南乡试舞弊案中,坚持要求把案情查清楚的岳麓书院院长是谁呢?罗典•.嘉庆三年湖南乡试舞弊案中,是哪位考生买通考场工作人员替换了其他考生的试卷呢?傅晋贤•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舞弊案中,周福清贿赂哪一位考官呢?殷如璋•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舞弊案中,周福清企图送多少钱给主考官呢?洋银1万元•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舞弊案中,周福清的终审判决结果是什么呢?斩监候•清末有位思想家,建议闽粤两省“武试增设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谁呢?魏源•清末有位思想家认为,科举制度是统治者“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非欲造就天下之人才”而设立的,请问这位思想家是谁呢?冯桂芬•1882年8月,有位美国传教士在《万国公报》第704卷上发表《中国专尚举业论》一文,批评分析了科举取士的弊端,他认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空疏无用,“所举非所用,所用非所举,”专尚举业有害而无利。

请问这位传教士是谁?林乐知•有位美国传教士从1865年起担任京师同文馆英文教习,1869年起任总教习(校长)前后达31年之久,请问这位传教士是谁呢?丁韪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末哪位思想家的名句呢?龚自珍•有位维新派代表人物批评科举时,认为科举用八股取士,致使进士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皇帝,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则更是茫然不知。

请问这位维新派是谁呢?康有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位官员奏请仿照博学鸿词科之例设立经济特科,目的是选拔或通晓西方政治制度、熟谙外交事务,或擅长算学、律学、格致、制造、测绘等知识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