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解析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解析


2000年全球实施医疗机构评审计划的国家和地区
开始时间 1951 1958 1974 1979 1986 1987 1989 1990 1991 1994 1995 美国(JCAHO) 加拿大 澳大利亚(ACHS) 美国(AAAHC) 台湾 澳大利亚(QIC) 新西兰,中国 英国(HAP) 英国(HQS),US(NCQA) 南非 芬兰,韩国,印度尼西亚 国家和地区 个数 1 1 1 1 1 1 1 1 2 1 3
评审方式巨大变化
追踪法--- 查看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新一轮医院评审特 点
通过评审工作促进医院实现“三个转变”
发展方式上 :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管理模式上 :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
理。 投资方向上 :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 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访谈人员: 患者和家属 护士,医师
评价者
评价要点: 急救流程,多发群体外伤处置应急 流程,患者评估,人员急救资质等 手术室
访谈人员: 护士,医师,手 术医师,麻醉师, 患者家属
评价要点: 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术前 准备,麻醉护理,抗生素使用, 感控,术中管理,术后监护
供应室
访谈人员: 护士,清洁工 评价要点: 废弃物分类与处 理,针扎处理, 清洁工具管理 访谈人员: 护士长,护士,相 关科室护理人员 ICU 访谈人员: 护理人员,医 师,患者家属 评价要点: 患者评估,门禁,监护仪 等设备管理,应急处置 评价要点: 感染控制,内部工作流程,发送与 接收区域,通道,召回,应急管理
8
新一轮医院评审要点
评审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 评审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 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评审新特点
引入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方法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持续质量改进思维方式保证医院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日本
台湾 加拿大 印度 澳大利亚 美国
鼓励医院各自发展专长、特色、社区 角色定位及特殊功能,平衡医疗资源 发展
患者安全,减少患者在医院潜在的不 良事件 促进卫生系统持续质量改进和确保患 者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证病人安全 鼓励医疗机构应用国际公认标准、国 际患者安全目标和各种可衡量指标等 来展现其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改进
抓好落实、不断督导,文档支撑材料体现持续改进。
对照标准和细则要求,梳理应知应会内容,保证100%知晓。
工作设计与规划
对照评审实施细则要求完成文档准备 从简单、易完成部分做起,完成一个大类资料再 做下一个分类。 从核心条款做起,再完善基本标准资料。 先确保所有条款达到C级,再逐渐强化到B级及A 级,逐级完成。如果需要持续改进的,每一条款、
在有制度的情况下,下发到科室, 科室制订相关的执行制度,职能 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管、检查、 督导,并把监管、检查、督导结 果反馈到相关科室,并制订相关 的整改建议,由科室制订整改措 施进行整改。那么这就能达到 “B”级。
1996
1997 1998 1999
阿根廷,西班牙
捷克共和国,日本 澳大利亚(AGPAL),巴西,巴埃纳国际,波兰,瑞士 法国,马来西亚,荷兰,泰国,赞比亚
2
2 5 5
7
2000
葡萄牙,英国(CSBS),菲律宾
3
各个国家和地区医院评审体系评审目标的不同侧重点
国家 评审目标 关注医院功能,以学术角度进行中立 评审
评价病人在接受诊疗的服务过程品质、环境设施,注重病人的 安全、权益及隐私的保护、医院感染控制。
评价医院对医院评审标准与要点的遵从程度:即评价医院对规 章、制度、流程、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的执行力。
管理组追踪地图
评价者
访谈人员: 院长、主管副院长、医务主管、护 理主管、质量主管、其他部门主管 质量管理部门 访谈人员: 部门主管、科主任、 护士长、质控员 医院管理 评价要点: 医院宗旨、愿景与目标,组织结构,岗位 描述,预算和资源分配,医院战略性计划, 信息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其他规章 制度
医疗组追踪地图
病区 评价要点: 患者身份识别,患者评估,宣教, 医疗安全,三级查房,病历质量, 医嘱,交接班,抗生素应用,疼 痛评估,应急管理 医技科室 访谈人员: 医护人员, 患者和家属 药剂科 访谈人员: 医护人员, 患者和家属 评价要点: 管理流程,高危药品管理,药 物不良反应报告,用药指导等 评价要点: 危急值,患者身份识别,患者评 估,部门沟通,急救应急准备等 访谈人员: 麻醉师、患 者家属 手术室 访谈人员: 手术医师、麻 醉师、护士、 患者家属 ICU、CCU 访谈人员: 医师、护士、 患者家属 评价要点: 患者评估,监护仪等设备管理,应急处 置,用药安全,医疗文书,感染控制等 评价要点: 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 术前准备,麻醉,Time-out 程序,术中管理,术后监护 等 评价要点: 苏醒 门诊或急诊入院 访谈人员: 患者和家属、 医师、护士
13
追踪法
个案追踪
系统追踪
评审方法----“追踪检查法”
现场评审的方式是通过一个事例、一个病人的服务全 过程,将所涉及各专业和科室的标准条款贯穿在一起。
用“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病人”实际感受诊疗服务 的经历,了解与评价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 通过追踪个别病人在医院医疗护理系统中的经历与感受,评价 医院服务整体的连贯性。
二甲评审条款任务分解及支撑材料手册
自查梳理整改完善阶段
自查梳理:对照标准找出缺项与缺陷
整改与完善:按照标准要求,整改符合要求
建立与完善:确立1个牵头部门,组织各科室立足本职、全面梳理、充分讨 论、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职责、流程、应急预案、规范与标准等
工作设计与规划
1、工作要分先后:先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后归建文档 先职能部门理解标准,后临床科室读懂条款 先职能部门规范文档样板,后科室归建文档材料。 2、检查要查看文档与现场追踪相结合:抽调专家组现场追踪。 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相结合:要到人、到事、到点。 医院阶段性大检查与职能部门常规查相结合:事事改进。
每一文档以PDCA模式完成。
完善修订制度、规范优化流程
首先完成,要求大部分“C”要求
修订
职能部门修订
1
讨论
相应的委员
会讨论完善
2
审定
党政联席会
审议通过
3
公示
正式发文、
全院知晓
4
(单一或多部
门协作)
建立文档与督导检查齐头
监管文档资料 检查督导痕迹 落实整改措施
评审条款的“B” 要求职能部门建 立大量的监管文 档资料
评价要点: 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改进活动记录(PDCA、QCC),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RCA),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质量管理能力评价
人事管理部门
访谈人员: 部门主管和职工 评价要点: 人员配置计划,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职工的质量意识, 职工继续教育计划与资料,职工能力评估 方法,职工执行力与团队合作状况。
LOGO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2年版)实施细则 解析
2018年10月25日 龙吉盛
评审的基本知识
概 述
迎评的主要任务
评审相关材料准备
PDCA 管理循环 如何开展迎评工作 如何开展迎评工作
一、 评审的基本知识
评审的基本定义
医院评审是国际上盛行的一种医院质量评估制度,国际上通称“医疗机构评审”, 其 含意是由一个医疗机构之外的专业权威组织对这个机构进行评估,以判断评定这 个机构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其目的和本质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质 量,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地促进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 代化建设与发展。
护士站及走廊 访谈人员: 护士,医师 护士长 评价要点: 感染控制 ,氧气等危险品 管理,护 理病历,医嘱处 理,危急值,抢救车等
医院等级评审的特点ຫໍສະໝຸດ 两个凡事 凡事都应有制度、流程、 培训、执行、监管、反馈 、整改、持续改进 凡事都应有明确的责任部 门、责任人,又要有协作 、协调机制
体现PDCA循环
召开动员大会,逐级签订责任状。
制定迎评工作实施方案 设立督导督查组,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
学习动员细化分工阶段
2、细化标准,明确责任 印发细则,掌握标准。 参观考察,专家指导。 细解条款,培训学习。
逐项分解,明确每项条款的负责科室(牵头科室)和协办科室 明确主办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所涉及条款的具体落实。 设科室联络员1名,协助科主任负责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 根据院领导分工设牵头人1人,负责分管科室进度的督导。 对核心条款责任分工及分组督导。
后勤部门
访谈人员: 部门主管、 员工、病 人或家属 评价要点: 社备安全, 服务及时性, 清洁消毒等
信息管理部门 访谈人员: 部门主管和相关 人员 评价要点: 管理计划,信息安全,病 历管理 访谈人员: 病人或家属、科室主任、 医生、护士长、护士、 服务人员
病区 评价要点: 医疗安全,病历质 量、三级查房等
新一轮医院评审特 点
在“三个转变”基础上实现“三个提高”
提高效率:通过资源纵向流动提升服务体系整体绩效 提高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待遇: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 务人员积极性。
医院等级评审的特点
新一轮医院评审要点——“4321” 4个维度:书面评价、 医疗信息统计评价、 现场评价 社会评价 3个持续改进的阶段:医院自评自建、 评审组现场评审 医院整改提高 2个角度:主观评价 客观的数据分析 1个中心:“以病人为中心”
持续改进、螺旋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