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输液外渗护理对策
2020/11/14
6
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血管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为主的血管收 缩剂在使用30分钟后可出现注射部位颜色发白, 呈条索状延伸,有时会出现树枝状蔓延,如持 续使用同一静脉,时间过长会使整条注射静脉 色素沉着,呈条索状硬化,甚至失去弹性。
2020/11/14
7
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高分子抗生素外渗的表现:抗生素一般是高分 子物质的化学药品,它们在静脉使用时,浓度 过大会使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局部皮肤缺 血,如果缺血时间过长,会使局部组织呈青色、 紫色,甚至发黑坏死。
2.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由于输入液 引起静脉收缩,或留置针尖端 对血管刺激,产生向后压力,使输入液
从留置时的针眼处渗漏。
3.高渗性药物刺激血管壁,引起液体扩散造成 液体外渗。
2020/11/14
10
药物外渗的因素
药物方面:药物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 毒性及Ι型变态反应。
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用药知识及责任心。 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对输液外
2020/11/14
19
药物外渗的护理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药物外渗或可疑药物漏入 皮下,应立即停止注射,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 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 下药液吸出,拔针后干棉球按压3分钟左右。
2020/11/14
20
药物外渗的护理
2020/11/14
16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分析
输入刺激性药物发生外渗机率高,而高浓度、 高渗透压的液体进入静脉,输液时间越长外渗 机率越高,速度越快,越容易外渗。输入速度 过快,会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高。
2020/11/14
17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分析
室温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官腔变窄, 流速变慢,大量微粒沉积血管壁,引起阻塞。
2020/11/14
2
输液渗漏的概念
输液外渗是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或毒性作用,使 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经血管壁今日组织。
原因:1.非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 2.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影响 3.患儿血管结构和功能障碍
2020/11/14
3
输液渗漏的概念
输液外漏:血管穿破,液体经血管破损处 流入组织
原因:1.人为或主管因素多 2.穿刺技术不过关 3.输液管理不到位 4.病人不合作
新生儿输液外渗护理对策
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药物外渗是儿科临床实 践中经常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有文献 报道,发生率为0.1~6%,药物外渗导致的后果, 轻者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淤血,重者可出 现组织溃疡、坏死,甚至残疾,所以药物外渗 后的妥善处理对于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 减少护患矛盾尤为重要。
2020/11/14
8
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营养物质外渗的表现:无论是蛋白制剂、血液 品制剂及静脉高营养制剂均为渗透压较高的药 物,一旦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 黑,短时间不易恢复,肿胀部位的肌肉组织容 易缺乏弹性,影响肢体活动。
2020/11/14
9
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变化
1.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今日 血管周围组织。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部位最大直径在2.54-15.24
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部位最大直径大
于15.24厘米,皮肤发凉,轻到中度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绷紧,有渗出,
凹陷性水肿,皮肤有瘀伤、变色,水肿部位最小直 径大于15.24厘米,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疼痛。
2020/11/14
4
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一般表现: 头皮静脉外渗一般局部鼓起肿 块。
四肢呈弥漫性肿胀,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 四周均匀扩散,外渗的局部皮肤表现为颜色苍 白或红晕,继之肿胀,以血管周边为主。
2020/11/14
5
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化学物质外渗表现:钾、钙剂具有强烈的刺激 性,能对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性,新生儿头皮静脉丛交错连接,且无静脉瓣, 虽然回血良好,推注无渗漏,但它周围已破坏 的血管周围可出现外渗、漏出、引起钙盐沉着, 毛囊破坏,不长毛发或毛发稀疏、枯黄,影响 美观。
血管因素是输液局部血管舒缩状态、营养不足。 新生儿不自主意识,不能按要求制动,血管小、
充盈度差,疾病状态下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 管通透性增加,如新生儿休克、硬水肿等。 护士技术不熟练及责任心不强。
2020/11/14
18
药物外渗的分级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部位最大直径小于2.54厘米,
渗风险认识不足。
2020/11/14
11
常见外渗药物
20%甘露醇、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 多巴胺、碳酸氢钠、人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氨
基酸、脂肪乳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11/14
12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 值
正常血液的PH值:7.35—7.45,PH超过此值就 会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H值<4.0 强酸,PH值>9.0强碱。
常见药物渗透压: 5%碳酸氢钠:1190 生理盐水:308
5%GS:320 20%甘露醇 1098 50%GS: 2526
2020/11/14
14
药物输注速度
流液>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导 致渗出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外周小静脉5ml/分钟。手背及前臂静脉:< 90ml/分钟。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钟
部分药物的PH值:5%葡萄糖、10%葡萄糖、50% 葡萄糖为3.2~5.5
5%碳酸氢钠PH值为7.5-8.5。20%甘露醇为: 4.5-6.5。10%氯化钾:4.5-6.5等。
2020/11/14
13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 透压
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渗透压>600可 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锁骨下静脉:1.5-2L/分钟、上腔静脉:22.5L/分钟。
不容忽视血流变缓的因素:偏瘫侧静脉发生率 32%、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局部包扎与制动。
2020/11/14
15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分析
踝部大隐静脉外渗机率最大,其次是手腕部、 头部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小儿静脉留 置针应72小时内拔出,一旦发生炎症,就会使 血管通透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