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拳击训练教学计划 364

拳击训练教学计划 364

拳击训练教学计划
[标签:来源]
拳击训练教学计划
拳击训练计划
拳击是两人戴上拳套在规则限制下用拳相互攻击和自卫的一项竞技运动。

历史悠久,20世纪初传入中国。

拳击比赛要求快速有力、准确、清晰、有效地出拳击中对手,而自己又能巧妙地躲避对手的攻击。

完善的拳击技术是由拳击的姿势、步法、拳法以及防守与还击等部分构成。

业余拳击比赛按运动员体重分级,一般分为11个级别。

成年组比赛进行三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

拳击运动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培养人的勇敢、顽强精神。

一、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拳击优秀后备人才。

(二)、任务:
1、增进学员的健康水平、改善身体形态,不断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

2、使学员掌握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战术,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使学员掌握进行专项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独立进行训练的能力。

4、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材内容及课时分配
(一)、教材内容
1、基本教材
(1)拳击的基本知识
A、拳击的历史、价值、生理、心理特点、运动特点。

B、拳击的技、战术原理。

C、拳击教学训练原则、方法和手段。

D、拳击教学训练计划制订。

E、拳击运动创伤和预防。

F、拳击运动员的体重控制。

G、拳击运动竞赛计划、组织及规则、裁判法。

(2)拳击技术
A、各种姿势、握拳、拳法、步法及移动;徒手练习,器材练习等。

B、基本的进攻(左右直拳、摆拳、勾拳),防守(躲闪、隔挡)、反攻技术。

C、基本的联合技术。

D、拳击活动性游戏及对抗性练习。

(3)、拳击战术
A、战术的作用。

B、战术的内容和分类。

内容:战术指导思想、知识、意识、行动。

分类:进攻性、防守性、反攻性、佯攻、体力分配、心理战术等。

C、战术训练的任务、方法和手段。

D、战术的制定和实施。

(4)拳击身体素质
A、一般身体素质
a、基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

b、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

B、专项身体素质
a、拳击技、战术及参赛必需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

b、拳击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手法和手段。

(5)、拳击心理
A、拳击心理训练的作用、分类、任务。

B、心理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

(6)、拳击智力
A、智力训练的作用、任务。

B、智力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

2、选用教材
为促进拳击竞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适应我校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拳击教学训练中,还应选修柔道或摔跤、拳击;以及田径,足、篮球、举重、登山等项目的某些练习手段。

(二)、课时分配
1、基础训练阶段:基本教材占总课时的40-50%,选用教材占总课时的60-50%。

,选用教材占总课60-70%、专项提高阶段:基本教材占总课时的2
时的40-30%。

3、最佳竞技阶段:基本教材占总课时的70-80%,选用教材占总课时的30-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