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近海经济区投资指南-文字版

沈阳近海经济区投资指南-文字版

沈阳近海经济区投资指南-文字版沈阳近海经济区投资指南沈阳近海经济区是省级开发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成立沈阳近海经济区,是沈阳转身向海,打造近海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沈阳成为沿海城市的重要里程碑,构建了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辽宁中部城市群率先崛起战略和沈西工业走廊开发战略一体化格局,战略意义重大。

凭什么要成为中外企业精英抢抓财富机遇的聚集地?一流规划聘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专家,居于世界的高度、未来的眼光、现代的标准,完成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控详规划三大商机强势支撑、三路通海、城市化升级十大优势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产业雄厚、保税物流、市场广阔、配套完善、政策特有、服务一流、体制创新十七个热点项目工业产业项目、园区开发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空间发展布局经济区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6平方公里。

初步确定近海经济区空间布局为“一区”、“两轴”、“三城”“五园”:“一区”,即沈阳近海经济区。

“两轴”,即东西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工业发展轴。

“三城”,即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近海工业新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近港商贸新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近海滨水新城。

“五园”,即机泵阀产业园、沈阳近海保税物流园、食品加工园、新型材料园、近海国际石化园。

一流规划■功能定位立足沈西工业走廊,依托沈阳母城和营口港,服务辽宁中部城市群,辐射环渤海经济圈,面向东北亚,建成沈阳对外开放的门户、最具活力的近海现代产业基地、北方贸易物流中心及滨水宜居新城,最终打造成为经济发达、商机无限、魅力四射的现代化国际近海都市。

■发展目标规划用五年时间,新引进规模以上企业800家,实现产值100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50万。

成为沈西工业走廊腾飞的龙头和沈阳全面振兴的引擎。

■四大战略工业立区: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集群。

物流兴区:发挥近港优势,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

生态建区:实现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生态化。

商贸活区:以大型专业市场为龙头,建设北方商贸中心。

■主导产业基础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专用设备制造及铸锻造、机加、泵阀、汽车零部件等基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铸造之都。

新型材料加工产业。

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以及新型建材、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之城;近海保税物流产业。

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等大出大进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外向型产业集聚地;国际石化产业。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重化工产业集群。

近海商贸新城:以服装、建材等大型专业市场集群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近海滨水新城:重点发展政务、商务、商住、教育等现代服务业。

三大商机强势支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定加速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建设,全力支持近海经济区快速发展。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明确指出:沈阳近海经济区是沈阳的出海口,将是沈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海经济区开发到哪里,政策就支持到哪里!三路通海:沈西工业走廊通海大道、铁路货运专线、环辽宁中部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使近海经济区真正成为沈西工业走廊链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城市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

城市化升级:辽中撤县变区(近海新区)已报国务院批准,这必将加快沈阳近海经济区城市化进程。

十大优势1、区位独特位于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至营口港通海开发大道的中心点,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心节点。

近海港(距营口港70公里,距锦州港160公里,距大连港240公里)、近空港(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65公里)、近沈阳(距母城45公里)。

2、交通便捷京沈、本辽辽等高速公路,秦沈铁路、沈辽轻轨、沈盘公路、通海开发大道等交通干线,构成了中国北方最密集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

3、资源丰富有充足的工业用地,较低的土地取得成本。

水、电、天然气及技工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资源在东北地区绝无仅有。

同时毗邻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纤城辽阳、石化城盘锦等工业原料资源主产区,工业原料充足。

4、产业雄厚现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产业:即以银丰铸造(亚洲最大)、辽冶重工为龙头的铸造机加产业;以九星铜业(东北最大)、台湾中泉为龙头的新型材料加工产业;以沈阳航空汽配为龙头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营口港务集团近海物流港(近海保税物流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产业;以阿联酋发坎博石油公司为龙头的国际石化产业;以禾丰牧业(全国驰名商标)为龙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5、保税物流随着营口港务集团投资6亿元的“近海物流港”项目在沈阳近海经济区的开工建设,沈阳终于实现了拥有自己港口的梦想。

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东北唯一的“沈阳保税物流中心”的落户,作为沈阳市政府确定的五大物流基地的龙头,沈阳近海经济区真正实现了“区港联动,优势叠加”,必将成为沈阳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快速拉动沈西工业走廊国际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引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化工业及消费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6、市场广阔毗邻沈阳、鞍山等市场需求巨大的八个重工业城市。

沈阳近几年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以40%、60%和100%左右速度递增,预计今年年底工业产值将达到5000亿,2010年将达到10000亿。

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而为其配套的铸锻机加件产品60%采购于国外市场和南方,近海经济区作为基础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7、配套完善经济区内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同时是沈西工业走廊海陆空交通网络最密集,现代服务业最发达,人脉集聚最兴旺的区域。

8、政策特有除享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及省、市特有扶持企业政策外,对于重大项目、集群项目、工业地产项目、园区开发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议”的特殊政策。

9、服务一流近海经济区把打造一流软环境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严格按照市场准则和国际惯例办事,确立了“亲商、富商”理念,对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办制。

以争创“全省一流、全市最佳”服务软环境为目标,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一站式”审批、“一费制”收缴、“一条龙”服务,全力打造“全市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发展环境最优”的近海经济发展软环境。

10、体制创新始终坚持用企业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来谋划、经营近海经济区,经济区实行开放式管理,封闭式运行,始终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致力于打造一支想事、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年轻化干部队伍。

十七个热点项目■工业产业项目1、铸锻造机加产业项目:铸锻造机加工业园已初具规模。

经过3至5年时间以其独到的产业、市场和人才优势,打造成中国铸造之都。

2、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铜材,铝材精深加工及镁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最终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加工之城。

3、机泵阀产业项目:机泵阀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打造成东北最大的机泵阀产业基地。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50多家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为全国各大汽车生产厂家提供配套产品。

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发展空间巨大。

5、新型建材项目:以茨榆坨建材大市场为依托、以20家新型建材企业为基础,打造成为东北最大的新兴建材产业基地。

6、工业地产项目:建设科技孵化器及标准化厂房,可售出租。

如三年未售(租)出,政府可用以租代购的方式回收。

■园区开发项目7、文化体育产品项目:瞄准东北最具活力的文化体育产品市场潜能,创建东北唯一的文化体育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区。

8、美加工业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建设创业园区、加洲产业园区和多伦多园区、华盛顿园区、纽约商品展示街、集中写字楼区及占地200亩的生活小区。

9、国际轻纺服装城项目:依托闻名全国的茨榆坨服装大市场,面向香港、广州雄厚的服装产业,兴建以销售、加工、知名品牌聚集和孵化、研发设计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大型服装销售和生产基地。

规划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经营区、生活区和服装加工区。

10、上海工业园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重点承接大上海经济区的产业转移,最终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沪商聚集区。

11、近海物流保税园区:规划占地2100亩。

以营口近海物流港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重点引进出口加工及物流项目,打造中国北方出口加工及物流基地。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2、肉食品加工项目:肉用畜禽养殖业发达,是东北三省鲜肉产品集散地,原料丰富,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精深加工项目。

13、食品加工产业项目: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粮食、蔬菜、土特产等各类食品深加工项目。

■现代服务业项目14、商住、房地产项目:村屯改造、棚户区改造、新城别墅、行政办公大楼置换、商业街、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项目。

三大卖点:①人均存款2万余元,有较强的购买力。

②50公里半径,辐射人口800万。

③、沈阳西部的“近海绿洲”。

15、职业教育产业项目:沈阳唯一的教育发展示范县,师资力量雄厚,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在全省领先。

沈西工业走廊和周边城市企业对技术工人和职业高级管理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必将成为东北最重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16、旅游开发项目:蒲河原生态风景区团结湖,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十里莲花、堪称人间仙境。

距离沈阳母城30公里,水面面积2.2万亩,湿地面积500亩,丹顶鹤等稀有珍禽数十种,是天赐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开发潜力巨大。

■基础设施项目17、近海绿洲景观带开发项目:秉承绿色、生态理念,打造沈阳西部集旅游,休闲,休憩,娱乐为一体的近海绿洲、渤海绿肺。

以BOT和BT方式进行开发建设。

优惠政策■东北振兴优惠政策■沈阳市委、市政府支持政策■沈阳近海经济区优惠政策■东北振兴优惠政策1、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税〔2004〕153号)。

2、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号)。

3、享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适用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1号),享受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若干规定的通知(辽政发〔2006〕10号),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关税收政策。

4、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在规定的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沈阳市委、市政府给予近海经济区的特殊政策支持1、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

将近海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城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2007年至2009年,市财政在城建资金中每年列支1亿元用于6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近海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投入,市财政予以全额贴息,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