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研究

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研究

98[摘 要]研究从区域一体化入手,考虑城际连接带发展模式和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从多个角度分析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现状问题,应用连通度法、类比分析法和增长曲线法进行规模预测,在城际层面、市域层面、市区层面、选线层面及交通需求层面分别提出布局思路和原则,制订放射线、环线、弦线、联络线和旅游线的布局方案,并针对路网内外衔接和立交节点进行了专项研究,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区域一体化;布局思路[文章编号]1006-0022(2014)S0-0098-04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Research On The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In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Li Shaoyan, Zhong Hui, Song T ao[Abstract] Start with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urban-rural layout, the paper finds the problems in Shenyang’s road system from various views, uses the connectedness analysis, analogy analysis and build-up curve method, proposes the traffic layout and principle from intercity, region, district, link level and needy, formulates the layout program to the radioactive rays, loop line, thread, call wire and Recreational route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raffic, the grade separation,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Key words] The core area of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 Road system plann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Layout Thought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研究□ 李绍岩,钟 辉,宋 涛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公路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地区及城乡差距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竞争力[1]。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 km 范围内,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和铁岭8个省辖市组成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

其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站在区域的视角上,沈阳作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区,其发展依赖于区域的整体发展,沈阳的公路网规划也应立足于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加强交通走廊建设,与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的公路网进行整合和协调,保证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的有效衔接,形成开放互通格局,扩大辐射范围,连接城际连接带上的新城和新市镇,注重公路交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和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在分析评价沈阳现状公路网的基础上,提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目标,重点对公路网布局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公路网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沈阳经济区核心区规划背景分析1.1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为充分发挥沈阳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需要深化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沈阳都市区,推动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与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合力众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具体而言,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以沈阳为核心,依托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铁和沈阜5条城际连接带,采取同城式、珠链式和区域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建设新城、新市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作者简介]李绍岩,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研究所副所长,中 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钟 辉,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宋 涛,硕士,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研究所项目负责人。

99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第30卷沈阳都市区新格局(图1)。

在区域城镇规划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区域联系紧密程度要求提高的前提下,需要重新审视现状公路网规模、布局和等级结构,并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准确研判,提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公路网布局方案。

1.2沈阳城镇体系布局规划沈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规划图1 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空间发展规划图图2 沈阳公路网技术等级里程分布对比图图3 沈阳市域对外出行期望线示意图图4 沈阳过境交通出行期望线示意图形成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和一般镇4个等级的城镇体系结构。

其中,中心城区是承担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的集中承载空间,是服务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与枢纽;新城是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中心,推进产业、人口和城市服务功能集聚发展;新市镇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性节点。

2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现状评价(1)路网总规模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仍需扩大规模。

2012年底,沈阳公路网总里程为12 150 km。

总里程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8位。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550 km,一级公路里程为560 km,二级公路里程为1 520 km,其他公路里程为9 520 km。

利用3个密度指标对公路网密度进行分析可知,沈阳市的人口密度为16.8公里/万人,排在副省级城市第6位;GDP密度为1.81公里/亿元,排在副省级城市第8位;面积密度为93.6公里/百平方公里,排在副省级城市第11位。

总体来说,沈阳的公路网里程和密度排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的中游,仍需进一步扩大规模。

(2)干线公路比例较低,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杭州公路建设现代化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二级以上公路比重指标的现代化标准为30%[2]。

沈阳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网总里程的22.3%,与合理比例还有一定差距。

公路平均等级为三级,需要对部分低等级公路进行提级改造(图2)。

(3)整体布局南密北疏,与康平、法库地区联系偏弱。

沈阳现状公路网呈“南密北疏”的格局。

辽河以南地区公路网较为密集,公路网节点连通度为2.2,辽河以北地区较为稀疏,仅有203国道、沈康高速公路、106省道和303省道4条干线公路,公路网节点连通度为1.8。

中心城区与北部的康平、法库地区的联系偏弱。

(4)路网运行整体较好,沈山、沈铁和沈大3个方向的公路饱和度较大。

沈阳公路网交通流量观测和调查资料显示,交通量主要集中在干线公路上,且整体运行良好,但有3条城际走廊的部分公路饱和度较大,包括位于沈阳至北京走廊的京沈高速公路,位于沈阳至哈尔滨走廊的沈哈高速公路,位于沈阳至大连走廊的202国道和沈营公路。

考虑到未来交通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沈阳至北京、沈阳至哈尔滨、沈阳至大连3个方向需建设分流的干线公路。

(5)城市出口路数量较少,且内外衔接不畅,交通压力较大。

沈阳共有22条城市出口路,但这些道路的市内衔接道路只有14条,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的衔接程度还有待提高。

黄河大街、西江街、北一路、迎宾路、沈新路、沈辽路、沈营路、沈铁路和望花街等主要进出城道路在高峰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拥堵状况。

3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目标及规模预测3.1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至2020年,全市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网络化公路系统,实现城际多路衔接、主城辐射新城和镇镇干线覆盖。

(2)规划指标:实现“15、30、60”目标,即“15分钟上网”—主城、新城、新市镇及交通枢纽平均15分钟可进入高速公路系统;“30分钟互通”—主城与新城新市镇、一市三县城区与各乡镇之间平均30分钟互通;“60分钟可达”—主城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市域任意两点之间平均1小时可达。

3.2规模预测规划采取3种方法确定路网发展规模:一是连通度法,根据区域内路网节点数量及路网期望连通度,计算路网发展规模;二是类比分析法,研究类似地区路网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面积的相关关系,建立模型,再根据规划区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推算路网规模;三是增长曲线法,根据现状路网规模,采用Logist增长曲线,推算未来年份路网的发展规模。

综合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最终确定本次规划路网规模为13 200 km。

4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方案4.1布局思路及原则(1)强化城际公路通道建设,实现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目前7条城际通道主要联系大中城市,通过增加放射线和环弦线数量,强化通道上新城、新市镇的交通联系,总体上形成“放射+环状”的干线公路网布局结构。

(2)在市域层面,按照“北部加密、南部优化、全域成网”的原则进行布局。

以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和一般镇为节点,通过升级既有路、新建连通路,实现所有人口1万以上的城镇二级公路全覆盖。

(3)在市区层面,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实现内外交通无缝衔接。

未来沈阳的发展重心将从三环向四环拓展,需要强化三环、四环的衔接通道研究,避免城市出口路与邻近公路无法连通的局面。

(4) 在选线层面,注意避让湖泊、水库、山脉、景点、采空区和采油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及军事管理区域;结合东部山区旅游带、蒲河辽河生态旅游带等城市休闲旅游带布局旅游公路。

(5)结合交通需求预测,与未来交通发展态势相协调。

通过绘制市域对外出行期望线(图3)和过境交通出行期望线(图4),判断主要交通走向,为公路交通走廊的布设提供数据支撑。

4.2布局方案规划采用“放射为轴、环线缝合、补弦成网”的布局思路,构建沈阳“4245”干线公路网总体格局(图5)。

其中,“42”是指42条放射线,从三环、四环向外放射联系外围城镇及经济区各城市;“4”是指4条环线,即环绕中心城区的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及107省道;“5”是指5条弦线,即铁朝高速公路、106省道、中部环线、新蔡线和西北联络线。

(1)放射线:由现状22条增加至42条。

沈阳的沈山走廊、沈大走廊、沈丹走廊、沈抚走廊、沈铁走廊、沈康走廊和沈彰走廊7条放射轴线上,平均各有6条放射线,而且至少有1条高速公路和2条干线公路联系周边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