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骚(节选)苏教版. 共33页

离骚(节选)苏教版. 共33页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嘉德懿行,修身养性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有紧迫感,忧患意识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 有屈原,岂见《离骚》” 的评论,如其所言, 《离骚》最震撼人心的 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 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 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 有的。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 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又 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 来说, 是指楚地歌 辞的意思, 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楚辞” 形式自由,句式 散文化,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 节拍上都有着浓厚的楚国地方 色彩,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 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 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 诗体。
披 的着佩幽饰香 。的通江“蓠僻和”白芷啊,又编结秋兰做为身上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流年似水我好象赶不上啊赶,上只怕岁月不“不等与待吾我”。宾语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前。置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洲泽拔经 冬不凋的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日月飞快迅地速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替代。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通行 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离, 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 的说法:「离,别也。骚,愁也。」将 「离骚」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通,也都点出《离骚》即诗人抒 写愁怨之作。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看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指美楚人怀也王会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何省不略趁“着何壮不年”抛弃秽政啊,何通不“改导变”这种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乘着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第一
课 部分 文 结 构
第二 部分
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 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 名字由来。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开容始貌、气度通啊“,开赐始”赐给我美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起表字叫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我众既多有的这样盛子多的内在形美容德词啊活,用又加上优良的才能。 为名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
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 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 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 器度非凡,又获嘉名, 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 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 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 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 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 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 悲剧的根源。
为什么诗人不惜笔墨从各个方面 描述自我的美好和崇高的人格呢?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 莽”又有何特殊内涵?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亡父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伟先大秦的时期父“亲朕叫”伯庸。
正当
字贵贱通用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那年正当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句天首我发降语生。词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 美政,但却蒙冤被谗,眼看自己 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 满腔的爱国抱负化为泡影,心中 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 「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 《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 篇。
诗人再三强调自己的“内美”和“修能”, 是他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体现出强烈的自 我意识和人格尊严,并且不断追求,精勤 修德,完善自我。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一 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 居,在他的思想中,他是顶天立地的人, 虽然君王昏聩误国,屑小当道,但他依 然满怀热忱,希望有机会以自己美好的 品格把自己超凡的才华奉献给楚国。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杰出的、最长的 抒情诗,共375句,2500多字。这 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 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
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
前面部分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 负写起,回溯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 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 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 的坚定信念;
离骚(节选)
吾路 将漫 上漫 下其 而修 求远
索 兮屈 原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屈 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
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
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 来遭到诬陷和君主的疏远及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 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1953年,世界和平理 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 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 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 何塞·马蒂 )之一,受 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 念。
屈原的文学成就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 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 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间部分借女媭劝告,总结历史上兴亡盛 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 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 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 求。
最后部分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神灵 占卜,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离开故国、 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 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 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 理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 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 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 全篇。
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为第二段。 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 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 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 懿行。
作者从远古帝颛顼写起,这样介 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屈原自道本与君共主,俱出颛顼胤 末之子孙,是恩深而义厚也。” (《楚辞章句》王逸)是说明自己与 楚王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 辞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