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华中学小课题立项申请书

新华中学小课题立项申请书

新华中学小课题
立项申请书
小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
学科初中历史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张艳苓
研究起止时间 _2011、6——2012、3______________ 临朐县新华中学
临朐县新华中学教师小课题申报表编号__________
课题研究的步骤、进程
注:可根据内容另加附页,表内字体:统一为宋体5号,行距为固定值20磅,编号先不用填写。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课题研究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调整,突出体现了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

新课程认为,每门课程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改后的初中学校,逐渐改变了原先主要学科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的状况,历史、地理、生物等小学科也开始受到关注。

而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将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相结合的独特性,我们多年将初中历史列入会考范围,这就使得社会各界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前所未有地关注。

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初
中历史的明显关注,对初中历史教师和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改以来,各级部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历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善其教学行为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于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个案研究法总结典型课例的经验,采用行动研究将经验进行实践推广,以形成教学策略建议,为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二、概念界定
1.本研究中“提问”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所涉及的提问主要是针对语言行为的,为便于观察研究,本研究将提问界定为:提问是教师发出的以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应的一系列语言信号,同时给予反馈的过程。

在研究中,我们将提问的主体限定为教师,被问者限定为学生。

2.本研究中“预设”的概念界定。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及学生的现状,预先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

3.本研究中“生成”的概念界定。

“生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本研究的对象为初中历史教师。

三、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学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的一些领域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1)以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问题的描述上,研究者多搜长于文献的研究,不甚习惯于行动研究,呈现出“研究室系列”的高校本位教研强势,泛学科的、宏观的阐释多,微观的过程分析少;
(2) 在以往的研究中,问题的设计、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分类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于教师提问过程的关注比较少,尤其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这个视角来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

(3)在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方法很少运用。

(4)以往研究中,很少有以初中历史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本研究试图从初中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课堂观察,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个案研究法总结典型课例的经验,采用行动研究将经验进行实践推广,以形成教学策略建议,为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
借鉴。

五、研究意义
1.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状况,提高历史教师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

2.分析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历史教师提高提问水平提供依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探索合理把握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六、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状况。

2.形成合理把握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优化策略。

3.通过对优秀教师处理提问预设与生成关系课例的积累,形成一些理性的思考,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形成新课程背景下民主、对话、生成的校本教研文化。

七、研究内容
基于上述目标,本研究内容包括:
1.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现状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等研究工具。

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2.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搜集典型的教学课例,通过课例研究、课题组研讨、专家指点等途径,形成合理把握课堂提问之预设与生成的主要经验,提炼出优化建议。

3.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课堂实践,为优化建议的完善和修正提供实践依据。

4.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进一步完善课堂提问的优化建议,形成优化策略。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提问优化策略的形成。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基于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有关理论,为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寻找理论依据,寻找切合历史课堂教师提问的课堂观察工具,为我们的二度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带有明确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
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对常州市市区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

运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课堂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

3.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将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对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情况进行调查。

4.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以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观察到的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外显行为。

被调查对象的态度、观点等主观意识方面的资料无法通过观察法收集到,所以采取访谈法。

这样可以了解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因等方面的情况。

对观察法也是一个补充。

研究者对执教者进行课后个别访谈,采用课题组设计的访谈提纲为访谈工具。

对每位研究对象每次进行15-20分钟的访谈。

如果受访者不反对的话,对访谈进行录音。

5.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已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作,从而进一步解释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

本研究将收集典型的课例若干,进行经验总结、提炼,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形成优化课堂提问的建议。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将课例研究得出的优化建议,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亲身实践,为形成、修正优化提问的策略提供实验依
九、研究计划
根据现有研究条件和实际情况,把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0、6-2010.8)主要工作:
(1)文献研究,形成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等一系列工具。

(2)开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了解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2.第二阶段(2010.9-2010.12)主要工作:
(1)搜集典型的教学课例,开展课例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形成经验总结。

(2)在专家指点的帮助下,提炼出合理把握课堂提问之预设与生成的主要经验,形成
初步的优化建议。

3.第三阶段(2011.1-2011.3)主要工作:
实践课堂提问,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开展课堂提问的优化实践研究,为完善、修正提供实践依据。

撰写课堂提问的成功或失败的课例。

4.第四阶段(2011.4-2011.6)主要工作:
(1)完善、修正课堂提问的预设与生成的优化建议,并提升为优化策略。

(2)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