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阶段检测试卷(一)

阶段检测试卷(一)

阶段检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据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它距离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邻居”。

它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据此回答1~2题。

1.被称为“超级地球”的“格利泽581d”行星应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中的自转周期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据题干可知,被称为“超级地球”的“格利泽581d”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且距离地球22光年,因此属于银河系。

第2题,据题干可知,“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因此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能够吸引大气。

下图为“某次日全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A.1级B.2级C.3级D.4级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和太阳系,故包含2级天体系统。

(2019·甘肃天水高一月考)继“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登月完成科研任务后,我国预计将于2019年左右发射“嫦娥五号”,继续展开对月球的探测。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

4.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A.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B.缺少重要的矿物质C.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D.太阳辐射太强答案D解析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上太阳辐射太强,所以D正确。

5.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内海王星轨道外的圆盘状区域,布满着大大小小的冰封物质。

有关柯伊伯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地月系中B.其冰封物质属于天体C.有星云分布D.位于天王星和海王星之间答案B解析柯伊伯带处于海王星轨道外,故A、D错误;柯伊伯带内密布冰封物质,这些物质属于天体,但不是星云。

6.下列可以构成天体系统的是()①地球和太阳②北斗七星③地球和月球④仙后座诸恒星⑤地球与火星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北斗七星、仙后座诸恒星、地球与火星没有相互绕转的关系,构不成天体系统,地球和太阳、地球和月球构成天体系统。

(2019·厦门高一检测)云量是以一日内云层遮蔽天空的百分比表示。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少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8.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答案7.B8.A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可知,等值线数值越大,云量越多,阴雨天气多;等值线数值越小,云量越少,晴朗天气多。

所以图中甲地等值线数值小于乙地,甲处晴朗天气多,气温日较差大。

第8题,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特征可知,该地等值线弯曲,表明云量比周围多。

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乙地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受地形影响,湿润的水汽自南向北深入,云量增多。

(2019·菏泽重点中学月考)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间接利用的是()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太阳能发电D.煤炭10.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A.低纬度、气温高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答案9.D10.C解析第9题,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第10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该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

(2019·青岛模拟)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11~12题。

11.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1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11.A12.D解析第11题,表中数据显示,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

第12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20°N,此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辐射强;同时该纬度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受云层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019年11月5日,太阳活动剧烈,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14.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造成气候的变化B.造成地形的变化C.改变卫星的轨道D.干扰汽车的运行答案13.C14.A解析第13题,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属于耀斑;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属于太阳风。

第14题,太阳的剧烈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会影响卫星的无线电通信,但不会改变卫星的轨道;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但不会影响汽车出行;还可能引发水旱灾害,造成部分地区气候的变化;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

2019年9月6日凌晨,太阳M处爆发一次强太阳活动。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太阳活动爆发于()A.太阳内部B.色球层C.光球层D.日冕层16.该太阳活动低峰年时()A.农业倾向于减产B.地球上降水偏少C.高纬地区极光消失D.短波通信信号增强答案15.B16.A解析第15题,图示太阳活动为耀斑爆发,出现在色球层。

第16题,在太阳活动低峰年,全球农业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

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

据此回答第17题。

17.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答案A解析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地壳厚薄不均,大陆地壳比海洋地壳厚,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喜马拉雅山地壳最厚,地震波传播时间最长。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19.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答案18.C19.C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称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在F、G交界面上,只有横波速度减为0。

第19题,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国家地震专家委员会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

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 000~3 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

据此回答第20题。

20.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答案B解析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2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14分)(1)原始海洋形成(2)日地距离适中(3)地球体积、质量适中(4)液态水(5)昼夜交替周期不长(6)地球所处太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太阳辐射(7)适宜的温度(8)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9)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答案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7)(8)(4),(6)(9),(2)(5)(3)(1)。

22.甲、乙两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示意图”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据图说出西藏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变化的总体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特点: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原因:由西北向东南,年降水量递增,晴天日数减少,云量增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材料一据外媒报道,NASA发布消息称,在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4月11日的3时16分,他们观察到了等级为M6.5级的太阳耀斑。

与此同时,它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

材料二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

2019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三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大约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16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

木星并不是正球形,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除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4)“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

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5)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答案(1)色球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2)黑子黑子的多少和大小(3)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