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建昌小德营子1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土建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华能建昌小德营子光伏项目部2017年4月目录1 编制依据 0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简况 (1)2.2 工期目标 (1)3 施工准备 (2)3.1 技术准备 (2)3.2 生产材料、机械准备 (2)3.3 人员准备 (2)3.4 施工现场准备 (2)4 劳动力配置及机械工具的配备 (3)4.1 劳动力配置 (3)4.2 主要机械及工具 (3)5 施工方法 (4)5.1 工程测量 (4)5.2 基础工程施工 (4)5.3 模板工程 (5)5.4 钢筋工程 (6)5.5 混凝土工程 (7)5.6脚手架工程 (8)5.7 墙体工程 (8)5.8 装饰工程 (11)6 施工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12)6.1 施工进度计划 (12)6.2 工期保证措施 (12)7 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措施 (14)7.1 质量目标 (14)7.2 质量保证措施 (14)8 安全目标与安全保证措施 (15)8.1 安全目标 (15)8.2 安全保证措施 (15)9 文明施工目标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9.1 文明施工目标 (17)9.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10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保护措施 (18)10.1 环境保护目标 (18)10.2 环境保护措施 (18)11 节能降耗措施 (19)1 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图纸;(2)华能小德营子15兆瓦光伏发电工程招标文件招投标文件;(3)依据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新工艺及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4)引用的规范、规程:《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795-2012)《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7-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161-200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5210-2012)。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况本工程设计总装机容量16.530MW,一次建成,项目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小德营子东南侧的荒草地。
拟建光伏场址中心坐标:东经120°1′58.685″,北纬40°45′31.622″,场址面积约403432m2,海拔高度在210m~277m。
场地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岩石结构较致密,块状构造,岩体表层裂隙发育,部分地带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5-1.0m,岩性为粉质粘土含碎石,场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
拟选升压站场址内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深度约3.0m,类型为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流补给影响,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该地下水季节性变化幅度为±2.00m。
拟建升压站场区属于丘前缓坡地貌单元,地势较为平坦。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I1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基本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2 工期目标根据我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计划工期51天。
2017年4月20日-2017年6月10日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研阅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研究出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等,由项目部技术人员与各级班组工人做好技术交底,以便正确施工。
(2)组织针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施工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3.2 生产材料、机械准备(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做为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
(2)现场的施工材料、机械及临时设施的位置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现场平面图布置施工现场。
3.3 人员准备(1)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情况,我公司派出本公司最优秀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进驻现场,进场前进行入场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入场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将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受季节的影响。
(2)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3)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的积极性。
3.4 施工现场准备(1)与桩基施工队伍做好交接工作;(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设置工程测量控制网;(3)按总平面图设置将水、电引至各施工点;(4)现场临建搭设及施工区域内部道路的硬化;(5)施工区域临时围墙及大门的设置。
4 劳动力配置及机械工具的配备4.1 劳动力配置4.2 主要机械及工具5 施工方法5.1 工程测量5.1.1 测量依据(1)国家现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3)业主方及其有关单位组织的施工现场有关测量控制点的交接和提供的相关资料。
5.1.2施工测量的组织(1)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关系到工程是否能够按时交付使用,同时它也是工程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
(2)组建一支测量专业队伍,在工程项目总工的领导下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
技术组负责内业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I、II级控制网及高程网的测设与校核;测量组负责土建施工期间的日常测量工作;验线组负责各项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工作。
(3)未经有关单位检测的测量仪器,严禁在施工中使用。
5.1.3 建立施工控制网(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城市水准点或设计图纸上指定的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2)测量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进行。
(3)先在整个建筑场地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作为各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的依据。
(4)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各建筑物定位测设。
(5)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该,误差值在1/5000 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
(6)使用经纬仪测设施工控制网点时,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测为一个测回)。
(7)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量度时,应将钢尺两端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后方可进行量尺。
(8)统一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构)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保护,重点的标志和环境保护需要,可加栏围护。
5.1.4 高程控制(1)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国家水准点标志或勘测设计图纸上指定的水准点相对参照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2)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Ⅱ等的n值(n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
5.1.5 轴线控制(1)根据总平面图或布置平面图所标示的方位、朝向定出基点,用经纬仪测量定位,用钢尺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
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丈量)各轴线,最后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无误,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寸复准准确,方可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龙门架及邻近建(构)筑物上。
(2)分画轴线开间尺寸,应用总长度尺寸进行复准,尽量减少分画尺寸积累误差。
(3)延伸轴线标志的轴线桩、龙门架应设在距离开挖基坑上坡边1~1.5m 以外,轴线标志应标画出各纵轴线代号。
(4)延伸轴线标志标画的轴线桩、建成(构)筑物应牢固、稳定、可靠和便于监控。
5.2 基础工程施工5.2.1 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垫层安装模板→素砼垫层浇筑→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基础底板安装模板→基础底板砼浇筑→构造柱钢筋绑扎→砖墙砌筑→构造柱、顶板、过梁安装模板→圈梁、过梁、顶板钢筋绑扎→圈梁安装模板→构造柱、圈梁、过梁、顶板砼浇筑→回填土方。
5.2.2 素砼垫层(1)地基开挖经设计人员、监理、甲方等有关人员验收后,进行素砼垫层,垫层前先做好标高点,垫层土质必须符号实际要求,必须尽量保证基底无积水,拌和均匀,铺设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素砼垫层前先定好控制标高点,边浇边用平板振动器振实,表面用木槎板槎平打毛,表面平整度要求在±8mm 以内,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弹出轴线,进行钢筋绑扎。
5.3 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系统必须满足承受上部包括施工荷载在内的全部荷载,模板工程所用材料必须认真检查选用,模板应具有制作、安装、拆除方便,牢固耐用、运输整修容易等特点。
模板工程安装及拆除前,应在下达任务书的同时,由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生产,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翻样图交代清楚轴线关系、尺寸、标高、预留洞及预埋件等,所用模板材料及支撑的规格等要求进行模板安装或拆除,施工顺序及工序搭接操作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成品保护等施工注意事项。
模板及支撑系统应连结成整体,竖向结构模板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水平结构模板应加强支撑系统的整体连接,对木支撑纵横方向应加强钉拉杆,采用钢管支撑时,应把钢管扣成整体排架。
5.3.1模板安装注意事项(1)柱模板安装时,应根据砼浇筑程度和高度,决定其竖向尺寸是否开门子洞。
(2)柱模板安装时,其截面应按允许负值差控制,夹板尺寸应符合模数便于拼装、墙、柱角部可配置阴阳角模。
(3)接头处模板,梁柱板交叉处模板,应认真配置,防止产生烂根、移位、胀模等不良现象。
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到各构件轴线位置、结构标高、几何尺寸准确,立模要按详图施工,保证模板的严密性、可靠性,使构件成型尺寸准确。
(4)砼浇捣完毕后,及时拆除模板,将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但拆模过早会影响砼结构的质量,非承重的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承重模应当有与结构同样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
5.3.2拆模注意事项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的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集中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