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道路工程测量

第9章-道路工程测量


由公式可得:T=68.72 L=135.10 E=7.77 D=2.34
1)放点
常用的方法有支距法和极坐标法两种。
如图所示,欲将图纸上定出的两段直线JD2~JD3和 JD3~JD4测设于实地,只需定出直线上1、2、3、4、5、 6等临时点即可,这些临时点可以选择支距也可选择极坐 标法测设。本图中采用支距法测设的为1、2、6三点。
即在图上以导线点D6、D7、D11为垂足,作导线边的垂线, 交路线中线点1、2、6为临时点,根据比例尺量出相应的 距离L1、L2、L6,在实地用经纬仪或方向架定出垂线方向, 再用皮尺量出支距,测设出各点。
本章主要介绍线路定测中的中线测量、纵横断面 测量和线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第二节 道路中线测量
线路的中线测量就是通过直线和曲线测设,将 路中心线具体放样到地面上去。中线测量包括线路 的交点(JD)和转点(ZD)的测设,线路转角(α)的 测定,中线里程桩的测设,线路圆曲线测设等。道 路的平面线型如图:
一、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根据曲线测设的要求,在右角测定后,要求在不变动水
平度盘位置的情况下,定出角的分角线方向并钉桩标志 ,以
便将来测设曲线中点。设左盘测角时,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
读数为a,前视方向的读数为b,分角线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
c。因 a b 则c的读数为
cb 或 c ab
2
2
此外,在角度观测后,还须用测距仪测定相邻交点间的 距离,以供中桩量距人员检核之用。
这种方法工作效率高,是用于测量控制点较少线路,缺点是 放线误差容易积累,因此一般连续放出若干个点后应与初测导线 点闭合,以检查误差是否过大,然后重新有初测导线点开始放出 以后的交点。方位角闭合差≤±40″,长度闭合差≤1/5000。
2、转点的测设
(1)在两交点间设转点
JD5、JD6为相邻而互不通视 的两个交点,ZD´为初定转点。 ZD´为初定转点,为检查ZD´是 否在两交点的连线上,先将经 纬仪置于目估的转点ZD´上,用 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的方法 在JD6附近标出JD6´丈量出JD6JD6´=f。若偏差f超过容许范围, 则ZD´应横向移动的距离e可按 下式计算:
3)穿线
由于图解数据和测设误差的影响,所放的点一般 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以采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穿 线,如图,适当调整各点,使其位于同一条直线А В 上。
4)定交点 如图,当相邻两直线АВ、СD测设于实地后,即可延长直线交会定交点 (JD),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经纬仪安置在B点,盘左瞄准А点,倒转望远镜沿视线方向,在交点JD
e a f ab
式中:距离可以直接 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2)延长线上设转点
如图,JD8、JD9互不通视, 可在其延长线上初定转点ZD´。 将经纬仪置于ZD´,盘左瞄准 JD8,在JD9处定出一点,盘右 瞄准JD8,在JD9处又定出一点, 取两点的中点得JD9´,若JD9´ 与JD9重合或偏差值在容许范围 之内,即可将ZD´作为转点。否 则,应调整ZD´的位置,设e为 ZD´横移的距离,a、b分别为 JD8—ZD’,ZD’— JD9的距离 (用视距法测定),则
线路的平面线型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线路改 变方向时,两相邻直线延长线的相交点称为线路的交 点(用JD表示),它是详细测设线路中线的控制点。
而转点是指当相邻两交点之间距离较长或互不通 视时,需要在其连线上或延长线上定出一点或数点以 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线时瞄准使用。这种在道 路中线测量中起传递方向作用的点称为转点(用ZD表 示)。
平面曲线
圆曲线: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
缓和曲线:半径R由无穷大渐变 到圆曲线半径。
曲线测设
曲线主要点测设 曲线详细测设
一、圆曲线的测设流程
1、圆曲线元素的计算
圆曲线主点:直圆点ZY、曲中点QZ、圆直点YZ
圆曲线元素: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切曲差D 交点JD
已 知 数 据 :圆曲线半径R和偏角α
收集资料 主要收集线路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 原有线路工程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等。
道路选线 在原有地形图上并结合实地勘察进行规划设计和 图上定线,确定线路的走向。
道路初测 对所选定的线路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并测 绘线路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为线路的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地 形资料。根据初步设计,选定某一方案,即可进入线路的定测。
第九章 道路工程测量
§9-1 概 述
线路测量的主要任务:
1、为线路的规划设计提供地形信息(地形图和断面图); 2、将设计的线路位置测设于实地,为线路施工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1、收集资料; 2、线路选线; 3、线路初测; 4、线路定测; 5、线路施工测量; 6、线路竣工测量。
本章主要介绍:线路定测中的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 和线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道路中线里程桩的设置是在中线丈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是边丈量 边设置。目前,随着电子全站仪的普及, 市政道路、高速公路大多是采用电子全 站仪定线测距,也有 部分工程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中线桩测设
第三节 圆曲线的主点测设和详细测设
为保证车辆平稳运行,需在线路改变方向处加设 曲线进行过渡。
道路定测 定测是将初步设计的线路位置测设在实地上。定 测的任务是确定线路的平、纵、横三个面上的位置,其工作包 括中线的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道路施工测量 按照设计要求,测设线路的平面位 置和高程位置,作为施工的依据。
道路竣工测量 将竣工后的线路工程通过测量绘制 成图,以反映施工质量,并作为线路使用中维修管理、 改建扩建的依据。
α
切线长度:T R tan

曲线长度:L=R 直圆点ZY
180
切线长T 外矢距E
切线长T
曲中点QZ 曲线长L
圆直点YZ
外矢距:E=
R
cos
R

R (sec

1)
R

切曲差:D=2T-L
a 2
α O
2、圆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
已知:
交点JD里程、圆曲线半径R、偏角α
ZY点里程=JD点里程-T
切线长T
交点JD
α
L
2
YZ点里程=ZY点里程+L 直圆点ZY
曲中点QZ 曲线长L
圆直点YZ
QZ点里程=YZ点里程- L 2
JD点里程=QZ点里程+ D(检核) 2
R O
例1 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αy=25°48′10″, 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元素及主点桩号。 解:(1)曲线元素:
转角α左,反之称右转角α右,如 图。在线路测量中,一般不直

180,右
180
接测转角,而是先直接测转折
点上的水平夹角,然后计算出
转角。在转折点上,通常是观
测线路的水平右夹角β,因此转
角公式可按下式计算
右夹角β的测定,一般采用DJ6级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 两半测回角度差不大于±40〃,在容许值内取平均值为观 测结果。为了保证测角精度,线路还需要进行角度闭合差 校核;高等级公路需和国家控制点连测,按附合导线进行 角度闭合差计算和校核;低等级公路可分段进行校核,以 3~5Km或以每天测设距离为一段,用罗盘仪测出始边和 终边的磁方位角。每天作业开始与结束须观测磁方位角, 至少各一次,以便与根据观测水平夹角值推算的方位角校 核,其两者之差不得超过2º。
通常对于一般低等级公路,可以采用一次定测的 方法直接在现场标定;而对于高等级公路或地形复杂 地段,则必须首先在初测的带状地形图上定线,又称 纸上定线,然后再用下列方法进行实地测设,又叫现 场定线。
1.交点的测设
(1)放点穿线法
放点穿线法是以初测时测绘的带状地形图上的导线点 为依据,按照地形图上计的道路中线与导线之间的距离 和角度的关系,在实地将道路中线的直线段测出来,然后 将相邻两直线段延长相交得到路线交点,具体测设步骤 如下:
e a f ab
式中:距离可以直接 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二、转角的测定
线路角,用 α
表示。在线路的转弯处一般要
求设置曲线,而曲线的设计要
用到转角, 所以,设计前必须
测设出转角的大小。
转角有左右之分,偏转后 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左侧称为左
当 180,左 180
⑤将仪器搬到C点,瞄准D点,同法定出c、d两点,拉上细线。 ⑥在两条细线交点出打下木桩,并钉上小钉,即为交点JD。
(2)拨角放线法 根据在地形图上定线所设计的交点坐标,反算出每一段
直线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从而算出交点上的转向角,从 中线的起点开始,,用经纬仪在现场直接拨角量距定出交 点位置。如图,N1、N2…为导线点,在N1安置经纬仪,拨 角β1,量出距离S1,定出交点JD1。在JD1安置经纬仪,拨 角β2,量出距离S2,定出JD2。依次可定出其它交点。
点附近,打下两个木桩,俗称骑马桩,并沿视线方向用铅笔在两桩顶上分别标 出a ´和b ´ 。
②盘右仍瞄准A点后,再倒转望远镜,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在两桩顶上又标出 a ″和b ″ (这种以盘左、盘右两个盘位延长直线的方法称为正倒镜分中法。)
③分别取a ´与a ″、b ´与b ″的中点并钉上在两桩上钉上小钉得两点a 、b ④用细线将、两点连接。
标志点名称 交点 转点 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 圆曲线终点
简称 缩写 标志点名称 JD 公切点 ZD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直圆点 ZY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曲中点 QZ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圆直点 YZ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简称
直缓点 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缩写 GQ ZH HY YH HZ
在钉设中线里程桩时,对起控制作用的交点桩、转点桩、 公里桩、重要地物 桩及曲线主点桩,应钉设6cm ×6cm的方 桩,桩顶露出地面约2cm,桩顶钉一小钉表示点位,并在距方 桩20cm左右设置标志桩,标志桩上写有方桩的名称、桩号及 编号。直线地段的标志桩打在路线前进方向的一侧;曲线地 段的标志桩打在曲线 外侧,字面朝向圆心。标志桩常采用尺 寸(0.5 ~1) cm × 5cm × 30cm的竹片桩或 板桩,钉桩时一半 露出地面。其余的里程粧一般使用板桩,尺寸为(2 ~3) cm × 5cm × 30cm即可,一半露出地面,钉桩时字面一律背向路线 前进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