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析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析



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 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 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1982、1984)
相关文章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个 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 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 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4文学与非文学

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 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含义上的非文 学有可能变成文学。这正显示文学含义的不确定与变化 的特点。 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中既汲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 作家,往往突破现有陈规陋习,从纷纭复杂的文化世相 中寻求新文学得以生长的因子。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 出现新变数。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点,人 们常常会按这种观点去创造新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 学解读成文学,非经典阐述为经典。可见文学的含义总 在演变中,血药历史的和具体的对待。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 有特殊的属性,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特殊性在于,它是审 美意识形态。
1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要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首先需要了解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社会结构由两个基本层面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社会上层建设。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治、法律制度,二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文学 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 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 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 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作用。
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 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 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 具体的表现中——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 现实地存在。” ——阿· 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意义在现在通行,原因如下: 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 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 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第二,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 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类人类活动的合理 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 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化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 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等体裁。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 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化范畴,或者 就成为非文学了。

在中国,文学最初泛指文章和博学,体现了文学的广义 的文化含义。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居于主导位置。
文,错画也,像交文。——《说文》 文者,汇集众彩以成锦绣,汇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 ——《释名.释言》
狭义的仍没有同广义文学相区别,它们共同享有“自有艺 术”这一名称。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 义。一方面,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 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它所包含的 某种特殊审美属性也已经察觉到了,尽管到后来才被明 确地突出出来。




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 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 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论中西文论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存在如何不同的传统见 解,但毕竟都持有相近立场:文学与一般文化形态不同, 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这一点在今天的语境中早已成为 一种通行常识。
3文学的通行含义
2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可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 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 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 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是16世纪 至18世纪。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 范晔在《后汉书.文苑传》中说文学“情志既动,篇辞为 贵”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中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 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 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
1文学的文化含义
2文学的审美含义
3文学的通行含义
4文学与非文学

1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 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 谓之文学。 ——章炳麟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际 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 或者少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 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 识形态属性

基本概念 文学的含义 话语 话语蕴藉 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
1文学概念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 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 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 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