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筹建方案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筹建方案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筹建方案目录1.筹建工作概述 (3)1.1筹建背景 (3)1.2基金管理公司基本设计 (4)1.2.1公司拟注册名称与地址 (4)1.2.2公司股东及注册资本 (4)1.2.3公司业务经营宗旨和范围 (4)1.2.4公司主要业务收入 (5)1.3公司股东简介 (5)1.3.1霍氏实业 (5)1.3.2某威壮 (5)2.公司市场定位 (6)2.1 市场概况 (6)2.1.1 PE业务市场概况 (6)2.1.2 企业重组基金国际经验 (8)2.2中国并购重组的PE商机 (10)2.2.1并购重组基金在国企改制领域的市场作用 (10)2.2.2国企改制对金融功能的需求 (11)2.3公司目标市场 (14)2.4公司开拓目标市场条件 (15)2.4.1公司发起人业务基础 (15)2.4.1.1霍氏实业 (15)2.4.1.2某威壮 (15)2.4.2公司目标市场竞争优势 (16)3.公司业务经营 (16)3.1 业务发展策略 (16)3.2 经营模式 (16)3.3 业务合作 (17)3.3.1 业务合作对象及合作内容 (17)3.3.1.1 股东及下属机构 (17)3.3.1.2 金融业务合作伙伴 (17)3.3.1.3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2)3.3.2 业务合作机制 (17)3.4 投资项目管理 (18)3.4.1 项目储备 (18)3.4.1.1 项目遴选标准 (18)3.4.1.2 项目遴选流程 (19)3.4.1.3 项目备选库管理 (19)3.4.2 投资限制 (20)3.4.3 项目投资流程 (20)3.4.4 投资后管理 (21)3.4.5 项目退出 (22)4.公司治理 (22)4.1股东会 (23)4.2董事会 (23)4.3监事会 (24)4.4总经理 (24)5.公司管理 (25)5.1筹建初期机构设置 (25)5.2公司人员2010年配置计划 (25)5.3高层管理团队 (26)5.3.1团队组成 (26)5.3.2团队激励机制 (26)5.4员工绩效管理 (26)5.5员工薪酬标准 (26)6.公司组建主要程序 (227)1筹建工作概述1.1筹建背景2011年11月,经××方友好协商,×××公司、×××公司和×××公司确定共同组建某××投资基金。

合作设立投资基金公司协议签订后,××方于2月底组建筹备工作组,全面启动基金筹建工作。

筹备组收集、整理、分析投资基金的市场发展状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走访政府主管部门咨询相关政策,与同业机构进行业务交流,并就基金筹建总体规划设想和工作基本思路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基金筹建总体规划方案,3~4月开始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

1.2基金管理公司基本设计1.2.1公司拟注册名称与地址中文名称为“某某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注册地址某南宁市。

1.2.2公司股东及注册资本基金管理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出资×××万元(占股××%),××公司出资×××万元(占股××%),××公司出资×××万元(占股××%),。

1.2.3公司业务经营宗旨和范围经营宗旨:通过专业化、高效率的投资、经营、管理及相关服务的提供谋求所管理基金获得增值,为股东带来回报。

经营范围: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从事投融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及其它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资产管理业务。

根据基金总体规划方案,××公司、××公司和××公司将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由××公司、××公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其它出资人共同发起设立某投资基金公司(以下简称“某投资基金”),某投资基金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资产。

基金管理公司按实际运作基金总额的2%提取管理费。

基金内部收益率超过8%的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按基金净收益的20%比例分成。

1.3公司股东简介1.3.1××公司1.3.2××公司2公司市场定位2.1 市场概况2.1.1 PE业务市场概况当今国际金融领域已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市场三分天下的局面,以资产管理市场发展最为快速。

而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为核心的业务。

PE作为金融资本的新形态,被公认为资本催化剂,在经济活动中有显著的影响力,为大型金融集团带来巨额收益。

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PE投资业务整体仍保持逆市增长态势。

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已触底反弹,2010年经济将逐步复苏,2011年将迎来经济新的增长期和资本市场又一轮快速发展。

经过金融风险洗礼后的竞争性企业更具发展潜力,投资风险可控,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的匹配决定2010年为我国PE投资的最佳时期。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的市场机会使得PE基金发展迅速。

在经历了八十年代末期的快速扩张与九十年代的低迷消沉后,以2006年国务院特批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为起点,国内PE基金迎来新的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渤海产业基金获批至今,先后三批包括天津渤海、绵阳科技、中船产业等共有10只产业基金进入国家发改委试点,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PE基金在中国的投资每年以200%以上的速度增长。

投资机构日益众多,各种背景的PE基金纷纷成立。

除前述国务院批准试点的PE基金外,国际机构如高盛等都纷纷在中国大规模开展业务,国内如弘毅、鼎辉等机构也相当活跃。

根据清科集团《2008年中国私募股权年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08年严峻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中国仍是亚洲最活跃的PE投资市场之一。

2008年,共有51只可投资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PE基金成功募集资金611.54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募资额高出71.9%。

2008年,新设的51只可投资中国大陆的PE基金中,30只为美元募集的基金,募资394.79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64.6%,平均募资额为13.16亿美元;20只为人民币基金,共募资213.28亿美元,占募集总额的34.9%。

更有统计称:全国各地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民间PE有数千家,活跃在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其出资人多为民营企业和富裕个人。

目前,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等政策、国内法律环境的日趋成熟、社会资金的充沛供给、以及退出渠道的逐渐丰富,为金融机构从事PE相关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

2008年前后,国家先后放松对券商、保险机构等金融和资产管理类机构在股权投资方面的政策限制,使人民币基金无论在募资金额还是在基金规模方面都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全国社保基金获批参与投资市场化PE基金,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相继获准开展直投业务,保险机构获得国务院批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资金因而可能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政策层面已为金融机构在PE投资领域开拓创新业务拓宽了空间。

随着上述系列政策的推出,若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纷纷加入设立PE 基金的热潮中来,以PE为核心的新的金融业务领域日益形成,在国内日益兴起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多层次市场资金的注入,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的PE基金已成为国内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抢占市场先机的突破口和制高点。

我国的PE业务发展已经历三个阶段,即1998年至2001年的VC投资概念阶段、2002年至2006年的跨国PE阶段以及2007年至2008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发展到产业细分、产业整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PE强调的是专业化经营、对行业的精深耕耘和产业链整合,力图通过专业化的精耕细作和产业整合取得超额回报。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逐步从传统的金融业投资和基础行业投资扩展到更多的产业。

图2-2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投资的行业分布和退出方式资料来源:亚洲风险投资杂志2.1.2 企业重组基金国际经验PE基金主要以对未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为主,其投资组合相对于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更加集中,投资期限更长,在投资期间对企业的运作有较主动的监管和干预。

从PE投资运作的不同特点出发,可以将PE划分为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组投资基金、一般性投资的PE基金。

从各国经验来看,PE重组基金是解决经济中出现的特定问题的一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具。

国际上企业重组基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在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以美国为主要代表,为有效解决企业经营危机(主要是财务危机)而出现的收购基金,其属性类似金融重组公司或财务收购者。

他们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第二种是韩国等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企业重组基金,他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1)欧美等发达市场重组基金以各类收购基金为主在欧美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由于财务、技术和管理等原因而发生经营困难时,如果企业内部不能进行有效的重组,则可能被其它企业兼并、收购。

当收购方是以追求资本增值的战略投资者时,这类收购方常常就是专门进行企业并购重组的重组基金。

收购基金主要来源于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各种基金会和个人投资者。

英国的收购基金运行的历史较长、规模较大,主要从事于对传统产业的存量资产调整,对老企业进行兼并与收购。

由于各类收购基金的规模各异,它们所针对的企业也各不相同。

美国的KKR公司就是以大型企业的收购和重组为主的有限合伙制的收购基金公司,英国最著名的3i公司主要投资于中型企业的重组。

这类基金的收益来源于对所投资收购的企业进行重组和通过效益提高而带来资本的增值。

利润来源于纳税优惠、管理人激励、公司市场价值被低估、重组后的公司决策效率提高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改进管理人的激励机制、降低经营成本和改进商业运作,所以此类收购基金多以MBO为主。

对中小企业而言,管理层常常会获得企业30%左右的股权。

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铁路等工业企业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财务危机,以J.P. Morgan为代表的法人治理导向型的金融重组公司在解决企业财务危机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Long的研究,由于J.P. Morgan 在参股公司董事会中的积极表现,这些公司的股票价值大约增长了30%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