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珠心算的教学
算盘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计算工具,从古至今算盘一直作为帮助人们运算的工具被人们熟悉和使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实践研究,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珠算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多种能力,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极有成效。
但如何让一个四四方方、呆呆板板、颜色暗淡的算盘变得生动活泼、容易让孩子接受是摆在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几年的珠心算教学探索中,我总结出几种主要的教学法:
一、兴趣教学法
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对于新鲜的玩具孩子永远不会说“不”,而是争着抢着去拥有它们。
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在孩子接触算盘之前,我用彩色卡纸制成了算盘的模型,给孩子们讲述了珠算王国的故事,这一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给挑了起来,轻易的就记住了算盘的各部分的名称。
接着,我将小算盘送到孩子们的手中,告诉他们:“这就是算盘,我们把算盘拿起来,看一看,摇一摇,它还会唱歌呢!”果然,“喳喳喳”的珠子碰撞的声音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彼此交流着,从孩子们的笑声中,我知道他们接受了新“玩具”。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
初期的珠心算教学,把算盘当作玩具,让幼儿在拨中学,在玩中练,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常用的游戏有左右手全盘打、编花——交替编花、解花——交替解花、看图猜数等。
幼儿通过玩这些游戏熟悉算盘,熟练指法,有较好的效果。
珠心算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但机械的反复训练,会使幼儿很快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如何长期保持幼儿旺盛的学习劲头,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各种游戏进行训练,例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请幼儿计算小猫鱼杆上的题目,算出答案,小猫才能钓到相应的鱼。
这样的游戏结合基本功训练同步进行,是不会引起幼儿反感的,反而他们为了更快的帮小猫钓上鱼,会更加认真的练习。
此外,玩算盘游戏、请哥哥姐姐做珠算表演、举行珠算比赛、请父母参加活动等等,都是激发幼儿努力学习珠算的好办法。
二、形象教学法
幼儿园开展珠心算教学,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幼儿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年龄越小,思维过程就越离不开具体表像或实物。
从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数概念和运算,在思维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而采用实物、图片、算盘、数字、珠像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由具体实物先过渡到半具体、半抽象的算珠,再过渡到抽象的数。
这样,由形象逐步到抽象,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算盘这个教具外,还辅助大量的实物、图片、珠像图、数字卡片等形象直观的教具,帮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抽象的珠算知识。
如:游戏“送图片宝宝回家”,就是将房子贴上数字,请幼儿将图片中的数量与房子中的数字一一对应起来,将图片宝宝送回相应的家中。
通过“送数字宝宝回家”“送珠像图宝宝回家”等游戏,清晰幼儿的数概念,弄清楚数与量、量与珠、数与珠等关系。
又如在学习加和减这个概念时,我先出示实物和图片,演示添上和去掉的动作,使幼儿知道添上、增加、越来越多就是加;去掉、减少、
越来越少就是减。
当幼儿初步理解加和减的含义,看着教师的演示能判断这应该运用加法还是减法进行运算时,就给幼儿操作实物,请他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增加或减少实物。
经过几次练习,幼儿就能深刻理解、牢牢掌握加和减的含义了。
三、操作教学法
珠心算活动本身就是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
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一定要手脑并用,才能完成活动。
他们在反复操作、交流、思考、讨论中寻求答案,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我感到这种边动手边动脑的操作能力才是幼儿真正应该获得的能力。
如我们在学习6的拨珠法时,先让幼儿学习6的形成。
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到5添上1就是6,然后我再请幼儿尝试自己在算盘上找出6来,很快就会有幼儿拨出一个上珠和一个下珠。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拨,他会告诉你:“因为5添上1就是6,所以算盘上的6是由一颗上珠和一个下珠表示。
”这样的操作过程,幼儿学起来轻松,对加深数的理解很有帮助。
有了这个基础,可以在算盘上让幼儿将卡片上的数拨在算盘上,再拨比卡片大1、小1的数。
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既达到练习拨珠的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认识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又如在学习满5加减法前,我先让幼儿学习5的分成。
通过“分苹果”“分豆豆”的游戏,让幼儿摸索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
1和4、2和3是互为凑数的关系。
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实物,理解凑数的含义,熟练掌握这一内容。
学习3+2的时候,他们自由的在算盘上探索算珠的拨法,有的把2加到十位上;有的在上珠上加1,在下珠上加1;也有的在个位上加1在十位上加1;当然也有的运用学过的凑数的知识加5减3。
孩子们一边操作一边讨论,经过反复的验证,最后
找出正确的方法,掌握的知识比教师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得要牢固得多,思维就更活跃了,各项能力也增强了。
四、竞赛教学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珠心算教学与训练,孩子们对珠算和心算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有了量的积累。
如果这时还是停流在训练的游戏阶段,幼儿会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继续练习。
这时,可采用游戏竞争法来刺激孩子,重新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并且使孩子在质上有一个飞跃。
孩子们在竞赛中,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进行准确快速的运算。
珠算竞赛还激发了孩子们不甘后人的竞争意识,,促进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游戏竞赛可分为个人赛和集体赛两种。
个人赛注重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集体赛则为孩子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初步的团队精神。
如大班游戏“小青蛙抓毛毛虫”。
毛毛虫是由一只只圆圈组成的,孩子每人得到一个圆圈(圆圈上有题目),算出圆圈上的题目,然后将这些圆圈题目的答数进行累加,如总数与青蛙身上的数相同,这条毛毛虫就送给这只青蛙吃。
在游戏过程中,如有一个圆圈上的数字算错,那么全盘皆输,所以孩子们就一定要互相帮助,对本组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检查,帮他对答案。
如错了,必须指出哪里错了。
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学会了合作。
珠心算教学,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教学法方法。
但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孩子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个体的差异,要求我们的教学法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散到聚、由形象到抽象这样一个过程,制定教学活动的内容必须适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万不可
急于求成,片面的追求速度和难度,使幼儿间的差异拉大,水平参差不齐,使一部分落后的幼儿失去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