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典评》读书笔记
西苑小学曹晓男
2016年看了一部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深深被电视剧里的纳兰容若吸引。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大概是对他最好的形容。
因为那些你曾幻想出的美好模样,他都有。
才华,他有,年级轻轻便中举封官,写下无数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绝词;权势,他有,皇亲大臣之后,出身显贵无比;容貌,他也有,同僚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曾在诗中写过:“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娇好。
”(楞伽山人就是纳兰容若)更重要的是,他在滔天富贵,才貌双全下,还不三妻四妾,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深情不负。
此前也曾读过一些纳兰容若的词,大都是一些流传甚广的名句,一如“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再如《清平乐》中的“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每每读到这些句子,都被词中满溢的情所打动。
终于买了一本《纳兰词典评》来读,渴望进一步走进这个清代第一词人的内心世界。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乃清初词人,生卒年1655~1685。
属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博览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
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因主持编撰《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病逝,年仅三十岁,生前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以其词而闻名于世。
其实,他在清代词坛和整个词史中都占有一定地位。
有人尊他为清初第一词人,谭献在《复堂词话》称他可与朱彝尊、陈维崧“鼎足词坛”。
又在《箧中词》中称他可与项莲生、蒋春霖,“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赞他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景真实不隔,写情真情蕴藉。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幽艳凄美,独具一格。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
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
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叹。
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
它由心而发,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三百年来物逝人非,唯有这《饮水词》流芳后世,它所
散发出的词人那清新脱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换来了千万“异代知己”。
一个人在心境澄静的时候,心里的话才会顺畅的淌出。
心里积存着排遣不开的郁结时,寄情于某些东西,干净得像一面镜子,反而会感到解脱。
你在一个无形的枷锁里燃烧尽了自己一世才华。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所以我宁愿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个华美的谢幕。
冷香半缕,繁华一瞬,你是人间惆怅客,不如归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