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文言文阅读

小学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
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②)绝处逢生( ③ ) 美妙绝伦( ④)绝大多数( ⑤)悬崖绝壁( ③ )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② ) 心怀不善 ( ③)多愁善感 ( ④ ) 善始善终 ( ⑤) 英勇善战( )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②)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 者大乎? 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 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 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知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①句子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知音。于是就就把琴摔了, 终生不再弹琴。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知音难求和失去知己的悲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没有 听见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huì ) 鸿鹄将至(hú ) 7.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8.解释红颜色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 擅长 ②惟奕秋之为听 只、单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弓箭 ④虽与之俱学 共同
9.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
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伯牙奏琴,心中想的是高山,钟子期说道:“(弹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啊!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子期是真正了解俞伯牙的,是俞伯牙的
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答:应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2.解释下列红颜色的词。
⑴两小儿辩斗( 争辩,争论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 距离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到 )( 热水) ⑷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⑸孰为汝多知乎( 谁 )(通“智”,智慧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 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yú ) 汝( rú ) 沧( cāng) 孰( shú ) 多知( zhì)乎
小学文言文阅读
昌平中学 黄玉海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 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子中有颜色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拜见 于是,就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给„„看 曰:________ 说 示:________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 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11.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 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 什么? 答: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
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