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模板
2、综合评价:
对景区的评价可由多方面和多学科的人员组成,进行综合 评价,力求准确、客观和公正。
(二)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开发后价值(效益)评价
(1)经济价值
指旅游资源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
(2)社会文化价值
指对人类智力开发、知识储备、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3)生态环境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否会导致环境、资源的破坏
(补充)7.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
到来,以及为
接待旅游者而
进行的各项服
务,必然冲击
当地正常的社
会秩序。
探究活动(书本P67活动2)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广为流传,桂林地区以 喀斯特地貌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桂 林市坐落在小型喀斯特盆地中,环绕市区的喀斯特峰林 的相对高度多在200米左右,一些当地“名山”的相对高 度不过数十米。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桂林市接 待游客的数量不断攀升,城市接待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游 客数量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桂林 市内修建了一些高层宾馆,主管部门还打算再修建一些 高层建筑。 思考:从旅游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上述措 施是否得当?为了解决游客数量与接待能力之间的矛盾, 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答:不得当。 因为这些高层建筑的修建会导致旅游资源背景环境的破坏, 不利于周围的“名山”的保护。
过多的开发活动 和人为干预
地理景观和文物古迹面临 开发性破坏 原始生态平衡被打破 文物古迹受损
良性生态平衡受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和 高强度的旅游活动 到破坏 文物古迹遭到毁 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和 大规模文化活动 损
案例借鉴
日本:多家旅游社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出一日游特 别团。游客在观赏湖山美景之际,动手搜集园林中 的垃圾。游客只需在风景区搜集垃圾一小时,便可 以免费享受温泉浴和午餐。 德国人:环保意识非常强烈,把保护环境视为仅次 于就业和打击刑事犯罪的国内第三大问题。德国也 是一个很自律的民族,长期的环保教育使他们具有 了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的自然环境,特 别是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珍爱备至,几乎人人 都养成了自觉执行各项环保法规的习惯。
2、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 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 是否与其它景点聚集成群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附近是否有特征相似的景点 (2)市场距离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从游客角度方面来 看可理解为经济距离)。 (3)地理位置与交通通达度 (4)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 (5)景区旅游环境容量 (6)施工难易条件
许多宝贵的 地理景观和 文化古迹面 临开发性破 坏
案例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张家界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 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等人工设施,旅游接待 区遍布宾馆酒店,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 警告”,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 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
思考:为什么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 “黄牌警告”?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下图反映了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环境有何影响?
1、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用水量增加 旅游业的发展 废水排放 水体污染
水资源不足
思考:下列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资源有什么不利影响? 影 响 景 区 植 被 、 野 生 动 物 、 文 化 古 迹
2、大气污染加重
读下图我国某区域景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地可供开发的 旅游资源主要有:(不少于四种)
湖泊,雪山,石林,傣族风情
(2)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 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 优势:景观独特,种类多样,自然人文
景观兼备;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较好; 游览价值大。
交通不便,通达性差等。
不利条件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 : (3)有关该村的一些旅游规划项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C A 发展风俗民情游 B 发展农业生态游 C 建设大型宾馆 D 开发水上游览项目 (4)请你为该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答:不可以。千年古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必须加以保护
问题2:旅游旺季时,云峰山景区山路上游人不绝,大 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淡季游客稀少,你认为如何 解决这一问题。
答:调节门票价格,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价格, 从而对游客人数进行调控。 问题3: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空建一索道以方 便游客,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 答:不可以。 (1)有可能对旅游资源背景环境造成破坏。 (2)旅游者为了观赏沿线景点而不愿意乘坐缆车, 导致投资效益降低
(1)旅游交通 (2)游客增加 (3)餐饮业发展 排放尾气 呼吸排放水汽、 二氧化碳 烹饪的废气
大 气 污 染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生活用品、食品包装 随意丢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危害旅游环境 和景区形象
黄山环卫工在悬崖峭壁上捡垃圾
4、珍贵自然遗产面临威胁
(1)旅游规模扩大 (2)开发干预过多 造成生态环境沉重的压力 自然遗产存在的基础(背 景环境)破坏
图11 陆路交通可达性好(高速公路、铁路通过 );旅游线路组织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黄山机场实际吞吐量与黄山市接待游 方式的多样化;旅游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距主要客源地 ( 客量相差较为悬殊的原因。 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 )较近。
(2012年江苏卷)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图20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0分)
措施:1.限制游客数量 2.适当建设部分宾馆,(但不宜高层建筑).
例题: 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佛教名山,山青水秀,云 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问题1:雾峰景区交通不便,期间只有一段危险登山小路, 游人一直很少。景点管理处规划了一条盘山公路,为此需 砍伐大量千年古树。请你谈谈对此规划的看法及理由。
改善交通和通讯状况;发展商业、金融、餐饮业;开发民族 风情游、山水游等项目;注意旅游区的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等。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 神往。图11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 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 劣势:自然条件恶劣;通达性 差;远离客源市场 。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 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 面的安全问题?
答:旅游规模扩大,人为干预过多,对自然遗产
(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开发性破坏。
5、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6、文物古迹遭到毁损
左边图片:是对文物古迹的有意破坏(不文明旅游行为), 对此我们应予以谴责。 右边图片:是对文物古迹的无意破坏(大规模的文化、旅 游活动),因为人们的呼吸、汗水等会对古迹造成损坏, 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敦煌现在在旅游高峰时, 就限制入窟的人数。
罗布泊 楼兰古城遗址 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图 例
沙漠 山地 时令河干湖
泉 公路
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2012年海南卷)黄山机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见图11), 设计年吞吐量为90万人次,目前实际年吞吐量在32万人次 ~50万人次之间。2011年,黄山市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 3000万人次。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
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积极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对旅游资源合理评价和系统规划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一)评价总原则
1、全面分析:
(1)地形地貌 、生态环境 (2)自然景观、 人为景观 (3)地理区位、 交通条件 (4)发展潜力 、 开发前景 单因素状况 和综合状况 优势和限 制性因素 科学定位
3、客源市场评估(内容基本与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同)
客源数量多少是维持和提高旅游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1)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的距离
---市场距离
(2)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游览价值
(3)旅游接待能力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基础设施 (4)旅游区环境承载力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景区环境容量 (5)交通运输能力及景点集散能力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地理位置和交通
小结:
旅游环境问题
水资源良性平衡 受到破坏
原因(或污染源)
后果(或危害)
旅游大量用水,废 水过量排放
水体污染, 水资源不足 景区植被、野生动物 和文化古迹受损
旅游交通、旅客呼吸 大气污染加重 和餐饮烹饪
固体废弃物的污 生活用品和食品包装 旅游环境和景区形象受损 的随意丢弃 染 珍贵自然遗产面 临威胁
九峰山-大佛寺
方岩
120° 至温州约150Km
图10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 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2010年海南卷)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 109° 110° 说。 10000 黄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 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但在接待国内游客 方面,杭州每年约为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 700万人次。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桂林和杭州的游览价值相近,境外游客比较富 裕,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桂林、杭州对他们来说,市场距 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 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长。 (3)国内旅客还不够富裕,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旅 行交通工具。桂林地处我国的西南部,交通不便;而杭州地 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杭州的通达性比桂林好。
洛 河 200 渭 泾 河 高陵 渭南 河 河 华县 200 200 200 河流 等高线/m 铁路 高速公路 2160 山峰 海拔/m 临潼 1000 西安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34°N 名胜及古迹 2646 城镇 世界文化遗产 华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