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展望)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展望)

第10章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展望
10.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一)理论建树初具规模
1.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1)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
(2)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1)含义: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研究基础之上。

(2)学科成熟的标志:从理论上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学科成熟的标志。

3.对外汉语研究
(1)含义:“对外汉语”是指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

(2)目的:让学习者了解词语的用法、造句的规则以及表达的方法,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3)内容:要求既能阐释汉语同其他语言的共同之处,更要揭示出汉语的特点以及学
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4)研究方法:语言对比分析和语言心理认知。

(二)研究对象更加明确
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
朱德熙(1989)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有两个方面:
(1)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无法前进;
(2)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绝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

2.研究的内容
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

(1)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
(2)从“教”的角度,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

3.研究目的: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

(三)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
1.汉语本体研究
(1)特点
汉语本体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①在汉语本体研究的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言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即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

②在研究方法的侧重点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

(2)作用
①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
②对现代汉语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2.研究“教”和“学”
(1)研究汉语教学法时应注意
①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
②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
③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

(2)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发展
①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盛行一时的交际法原则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

②l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一功能一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

③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惟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

④l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

(四)文化因素研究兴起
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1)20世纪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2)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3)由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2)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

(3)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研究方向有两个
①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以韩语为背景的韩国文化的比较;
②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

3.发展现状: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有待时日
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起步较晚,谈论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民族文化对外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及中介语文化问题还都在讨论之中。

(五)研究成果十分可观
1.汉语本体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1)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领域,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
究视角上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

(2)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研究中,语法研究占更大的比重,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近半数,其中大部分都涉及语法研究。

(3)这些论文涉及以下三类内容
①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语法教学的改革;
②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
③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对外汉语教学界语法研究的特色
①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
②体现了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
③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

(1)对“结构一功能一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2)进一步明确了以总体设计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
(3)建立并不断完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3.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些教材,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各具特色和优势。

二、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尚无重大建树
1.产生缘由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就有“重表达、重实践、重对比”的研究传统,这是传承了清代朴学求实的学术传统,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理论的探讨。

2.解决措施
(1)应在对语言的充分描写与科学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题,努力发掘汉语的本质特点;
(2)在引进西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开阔理论视野的同时,结合汉语特点和教学实际,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力求在汉语教学和学习理论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构想与框架模式。

(二)在教学实践上尚无重大突破
1.产生缘由
几十年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大多遵循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总体设计上大同小异,少有新意。

2.解决措施
(1)要在“使外国人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学好汉语”方面,广开言路,多方实验,鼓励创新;
(2)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应打破目前混合编班、通用教材、单一教法、统一测试的局面,为不同母语、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