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基础知识巩固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2、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发展中,所以说运动是。
3、机械运动具有,即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描述的结果一般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是,日常生活中常选择为参照物。
三、巩固练习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行星转动B. 鲜花怒放C. 骏马奔腾D. 枯叶飘落2.下面的哪句话是正确的()A. 只有机器的运动才能叫机械运动B. 整个宇宙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C. 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D.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 一切物体都可能被选作参照物C. 参照物就是绝对不能动的物体D.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4.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 上升的电梯B. 地面C. 商场内的收银员D. 货架上的商品5、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 刘翔B.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 地面D. 刘翔前方立着的栏6、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0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 “神七”载人飞船B. 太阳C. 地球D. 月亮7、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河岸和行船B. 行船和河岸C. 都是行船D. 都是河岸8、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 月亮躲进云里B. 太阳从东方升起C. 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 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9、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 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 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10、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11、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12、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13.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14、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适真正不动的物体.15、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择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是(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16、“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
前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17、“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
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18、单位换算⑴2×106mg= kg⑵35cm3= m3⑶1.3×103㎏/m3= g/cm3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2、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3、.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5、.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会计算平均速度.课前预习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比较长短;2、相同比较多少知识点二: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知识点三: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一、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比较两种不同的直线运动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大小会发生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思考与讨论:⑴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运动过程中大小不变,运动路线是的运动⑵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⑶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内所做的运动()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选项都不对二、平均速度1.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往往用平....或在某一段时间内均速度表示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2.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知识点四:图像问题1.路程时间图像⑴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的图像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⑵如图甲所示是物体A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点___m处,4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m,8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m,所以物体A处于_____状态。
⑶如图乙所示是物体B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点____m处,2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m,其速度是_____m/s;4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___m,其速度是_____m/s;6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m,其速度是____m/s;所以物体B做________运动。
2.速度时间图像。
⑴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的图像叫做速度时间图像。
⑵如图丙所示是物体C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____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m/s,8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m/s,12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m/s,所以物体C做________运动。
⑶如图丁所示是物体D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____m/s,2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m/s,6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m/s,所以物体C做_____运动。
3.练习⑴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像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⑵右图所示,求出物体分别在AB、BC、CD、DE各段的平均速度以及从A至E全程的平均速度。
⑶A、B两条直线分别表示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上可知,A、B两运动物体的速度v A、v B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 A>v B B.v A<v B C.v A=v B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通过的距离之比为4:3,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12.5牛顿第一定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知道物体的惯性。
3、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温故知新1、力的三要素是: , , .2、力的作用效果是:力能,力能。
三、物理现象1、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是因为列车受到作用;打出去的球会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的作用;静止在地面上的小车要运动起来,必须对车施加的作用。
2、对于上面的物理现象,伽利略的观点是:。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四、科学探究: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自学P4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部分。
(时间1分钟)2、小组探讨(1)实验目的是,研究方法是。
(2)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是,采用的办法是。
(三个同一的目的是什么)(3)该实验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采用的器材有。
(4)实验中需观察的现象是。
3、分析总结⑴根据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归纳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
⑵根据上述归纳的结论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五、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在进一步得出的。
2、小组讨论定律中“一切”、“总”、“或”、“保持”的含义是什么?六、探究点4:惯性现象1、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成为惯性定律,物体都具有惯性。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是。
2、惯性现象:将纸条放在茶杯底下,迅速抽出纸条,观察到什么现象?;将金属块放在玻璃杯的硬纸板上,用硬棒迅速击打硬纸板,鸡蛋会飞出吗?做出你的解释。
;放在运动的小车上的木块,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静止时,车上的木块将怎样?做出你的解释。
3、力、惯性、惯性定律的区别是什么测试一下自己1、“神州七号”飞出地球后,如果飞船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飞船将:()A、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沿原路径返回地球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2、.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过程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3、根据物体惯性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静止不动时有惯性,受力运动时就失去惯性;B. 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有惯性,作变速直线运动时或曲线运动时就失去惯性;C. 一个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离开地球很远的地方,因失去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惯性也就失去;D.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