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设计规模与内容一﹑取集水工程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采用管井。
井群生产井井数按最高日供水量和井群开采状态下每井出水量确定;为安全供水,按规范取生产井数的20%作为备用井。
燕家佐证水源地供水规模5万m3/d,出水量为7920m3/d的水源井6眼(其中生产井5眼,备用井1眼),出水量为4080m3/d的水源井4眼(其中生产井3眼,备用井1眼),总计10眼。
燕家佐证水源地以燕家佐证镇为中心占地约2.5 km2,水源井间距为300~600m;水源井井管直径分别为300mm和426mm。
燕家佐证水源地单井取水量为330m3/h和170m3/h,平均地面高程为56.0m;根据“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泵使用年限,动水位埋深取15.0m;清水池最高水位高程58.5m。
经计算,井群所需水泵最大扬程34.67m,最小扬程32.07m。
选用井用潜水泵。
潜水泵选定详见表5-1,潜水泵设计主要参数详见表5-2。
为加强水源井卫生与安全防护,每井均建半地下式深井泵房,共10座。
为保证潜水泵正常运行、实现自动控制和维护管理,每台潜水泵的出水管上设有必要数量的阀门和仪表,详见附图水-01。
每座深井泵房的建筑面积22.95 m2,总建筑面积229.50m2,总占地0.30ha。
水源地井群系统联络管道,根据供水安全要求进行布置;经水力计算,联络管道管径DN300-600,总长度4927m。
管材选用球墨铸铁管,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与阀门等设施连接处采用法兰连接;管道阀门选用蝶阀。
水源地联络管道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水-04。
表5-1潜水泵选定表表5-2 潜水泵设计主要参数第六章管理机构和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一﹑管理机构和劳动定员XX市城市给水工程内容包括取水工程﹑配水厂工程﹑配水管网工程及相应的供电﹑自控等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担负着XX市区的主要供水任务,为保证该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应组建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该机构在XX市城市规划局的直接领导下,由XX市自来水公司统管。
本着科学管理﹑减少非生产人员﹑定岗定责地原则,参照1988年建设部制定的《自来水企业制定劳动定员标准》(试行)和国标CJJ41-91,本工程需设置行政技术管理﹑党务政工﹑经济管理﹑运行值班﹑仪表维修等部门。
水厂定员75人,其中生产人员39人,占总定员的52.0%;辅助生产人员26人,占总定员的34.7%;管理人员10人,占总定员的13.3%。
详见表6-1人员编制一览表。
供水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关系着千家万户及工业生产的发展,标志着市政设施的水平,所以本工程要求自动化程度,相应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需配备适当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专以上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50%,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5人。
随着城市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户的不断增加,配水管网的逐渐扩展延伸,自来水公司需随之增加一定的管网巡检﹑维护﹑抢修人员和为用户检修服务﹑查表﹑收费人员。
为使职责分明,便于管理,建议自来水公司下设管网所,按国家有关标准,每6-8Km管网配备1人,每200-250户水表配备1人,定员15人。
综上所述,XX市城市给水工程总定员为90人。
人员编制一览表详见表6-1。
表6-1 人员编制一览表二﹑建设进度该工程属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是保证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尽快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资金筹措计划,工程计划2年建成,第3年投产,当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负荷的90%,第4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详见表6-2工程进度一览表。
表6-2 工程进度一览表第七章水源保护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水资源危机一直困扰着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因此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的重中之重。
XX市新水源地是一种消耗型水源地,水源地一旦启动,水位将逐渐下降。
为了有计划﹑有节制﹑经济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减缓水位下降速率,延长水源地使用年限,提高采水效率,防止水质恶化及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水源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水源保护建议:一﹑水资源保护1﹑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下,水源地必须注意做好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特别注意对水源地区域下降漏斗范围内进行严格监测,控制区域下降漏斗的发展。
2﹑水源地开采范围内,绝对禁止新建工业开采井。
3﹑开源与节流并重,充分利用境内唐河、沙河、孟良河等河流及大型排灌渠道的地表水和区内自产径流进行人工调蓄,以增加农灌用水水源和地下水的补给量,相对增加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4﹑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制度,并与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网结合,对生产井及邻近地区建立水位﹑水质﹑水量监测网,定期观测水位﹑取样﹑分析水质﹑核算水资源。
二﹑水质保护1﹑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带卫生防护带,应由供水主管部门会同政府环保水文地质和卫生等部门共同研究划定。
根据地下水流向含水层埋藏特征,建立两个卫生防护带以保护水源地卫生防护带以保护水源地地下水水质。
①重点卫生防护带第Ⅰ、Ⅱ含水组因农业混合开采,难以将两个含水组严格分开;第Ⅰ、Ⅱ含水组是目前主要开采层,水力联系由于开采井的增加而更为密切,其补给条件较好,主要来源途径:降水入渗,河渠入渗,田间回归和地下侧向径流。
因此,第Ⅰ、Ⅱ含水组地下水易受外界环境的污染,从而导致下部开采层的地下水污染。
所以水源地及其周围必须建立重点卫生防护带。
重点卫生防护带内不准设牲畜饲养场;不准有渗水厕所、污水渗水池(坑)、不准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不允许用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进行灌溉;不允许施用持久性的剧毒农药,对农作物施用的化肥要加以控制。
取水泵房不少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区,而且要充分绿化,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配水厂生产区周围10m的范围内,市区水源井周围30m的范围内,卫生防护措施同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②一般卫生防护带为防止上游地下水污染后,造成本水源地地下水的污染,对水源地上游建立一般卫生防护带。
防护带内不准建设排污工厂,已建排污工厂要做好污水排放的处理工作,不准有污水渗水池(坑)或铺设没有水泥基础的污水管道,并不得从事破坏土层活动。
2﹑水质监测对开采井按供水要求定期进行地下水水质、水温监测;对水源地一般卫生防护区内其他开采井水质进行不定期监测;对水源地重点卫生防护区内土壤进行成分分析,掌握动态分析趋势,及时预报。
沿主要污染源方向布置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定期监测,研究并预报其污染动态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总之,加强水资源保护的行政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切实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开采量,封闭部分自备水源井,防止过量开采,以免造成水源枯竭及水质污染。
第八章工程效益、环境影响及安全生产一、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给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水工程的建设必将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发展,促进XX市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定能为实现《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该工程实施后,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卫生水平,将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同时必将大大改善XX市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XX市经济的发展。
另外,加强了市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整个区域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环境影响分析在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投入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如下:1、水源地的影响随着水源地的投产,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区域地下水水位将有所下降,并且由于该水源地是一种消耗型水源地,因而会出现一定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但本工程与农业用水分层开采,隔水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对地面生长植物及农作物影响很小。
只要坚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并加强科学管理,对地面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水源井潜水泵安装于井内,地面噪声很小,设备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联络管道的影响联络管道沿乡间公路或田间支路布设,管道施工占地多为现状道路和农田,工程完工后,农田可以还耕;施工过程中对乡间公路的影响甚微,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3、配水厂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 漏氯为防止漏氯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本工程采取了如下防护措施:①加氯设备采用复合环路真空加氯机,加氯管路处于真空状态,一旦发生氯气泄漏事故,设备会自动切断气源,防止氯气泄漏,以免事故的发生。
②加氯间及氯库内设置漏氯探测仪、声光报警装置、轴流风机和漏氯回收装置。
当发生少量漏氯,加氯间或氯库空气中氯气浓度超过允许值时,轴流风机自动启动,声光报警装置报警。
若大量氯气泄漏时,漏氯回收装置将自动启动运行,吸收泄漏氯气,消除漏氯危害。
③在加氯间值班室内设有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供操作人员使用。
(2) 噪声配水厂运行中,主要由水泵电机产生噪音,为止噪声污染,使设备正常运行时厂区噪声低于国家标准,设计中采取了如下有效措施:①泵房值班室与泵房之间的隔墙﹑隔窗均设计为双层。
②设备选型时优选低噪﹑高效的机电设备。
③在泵房周围充分绿化,以减弱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废水厂区内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小,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生产废水主要是清水池溢流水和清水池清洗排水,此类废水无毒无害,可直接排放至市政雨水管道。
因此废水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4) 烟尘加强锅炉房周围的绿化,绿化树种高低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灰尘及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锅炉除尘采用除尘效果好的水膜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烟囱高度能够保证烟尘中的微小颗料能够随风排至城外,减少烟尘对城区污染。
4﹑配水管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配水管网位于市区,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噪﹑尘土对周围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影响自然消失。
三、安全生产在整个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1、取水工程水源井数量按规范要求取生产井数量的20%作为备用井,并要求每月检修两眼井,一年检修一遍,变电所每井设一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2、联络管道部分联络管道布置了两条,保证了事故时满足70%流量的输水要求。
3、配水厂清水池设计了两座,二级泵房的设计考虑了一台备用泵,加氯间设置了两套加氯系统,并设有漏氯回收装置,提高了生产运行的安全性。
4、配水管网配水管网布置采用了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了事故、消防校核,均能满足要求。
另外,在管理方面应建立定期考核及上岗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细则,以确保给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九章主要设备材料及主要数据和经济指标一﹑主要设备材料表XX市城市给水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详见表9-1~表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