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唯中考2020河南线上大模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奇.数/神奇.喝.彩/当头棒喝.人才济.济/同舟共济.B.发掘./倔.强味蕾./如雷.贯耳滔.滔不绝/循规蹈.矩C.稽.首/稽.查拮据./据.理力争蒙.头转向/蒙.昧无知D.步履./覆.盖懊悔./韬光养晦.络.绎不绝/名落.孙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逻辑曼妙里程碑余音绕梁左右逢圆B.铺盖朴素吊书袋望尘莫及墨守成规C.枢纽腐蚀跑龙套呕心励血言简意赅D.胁迫积蓄划时代炙手可热振聋发聩3.古诗文默写。
(8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两句写出了朝中官员毫不懈怠、忠诚将士舍生忘死的情形。
(4)文人本有济世志,沉浮不改忧民情。
杜甫心怀百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崇高理想;白居易同情人民,“,”(《卖炭翁》)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鼠年说“鼠”,文学作品中不乏“鼠”这一形象。
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述该回目中与其有关的主要故事情节。
①黄风怪(大战黄风怪《西游记》)②白日鼠(智取生辰纲《水浒》)(2)读他人苦难,烛照心灵,获得力量。
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经历谈谈你的阅读收获。
①祥子(《骆驼祥子》)②伊万·扎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4分)鼠年春晚聚焦老百姓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打造“中国年”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①,有大气磅礴的杂技表演,也不乏流行时尚的歌舞;有贴近人民生活的小品,也有韵味无穷的戏曲。
老中青三代演员在春晚这个舞台上,再现的是近年来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幸福生活。
他们的舞动,应和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他们的歌唱,诉说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怀;②。
是新时代中国繁荣发展的大背景,让舞步更轻快,让歌声更悦耳,让故事更动听。
(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①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分)(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②处,仿照前面句式写一个分句,使前后构成排比句。
(2分)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1)请将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性文字进行压缩,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30字)(2分)中国网2020年3月11日讯世卫组织最新公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2778例。
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表示,中国70%的新冠肺炎患者已康复出院,疫情正在结束。
疫霾笼罩之下,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向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检测设备等援助;向伊朗等国派出专家组;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
(2)你的外国朋友杰克所居住的小区疫情较为严重,请你根据下面的漫画内容并结合相关防护知识,告诉杰克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4分)(3)下面是佳佳为赶赴国外支援抗疫的相关专家写的一段赞美词,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2分)疫情无国界,你们在这个时刻选择出征,尤显难能可贵。
你们是星星,照亮了黑暗的前路;,;你们是春风,吹散了层层的愁云。
尽管全球疫情形势趋于严峻,但有你们,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必会胜利在望。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过年的柴火①临近年关的风可真冷,像小鞭子一样抽人脸。
我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
想到辽阔的乡野,被城市拥挤的身心豁然开朗起来。
②下午的时候,我刚进入通往乡村方向的公路,被路旁窜出的一个男人拦住了。
我被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打劫的,好半天才把车窗摇下一条缝,不友好地问:“你想干吗?”③男人冻得瑟瑟发抖,一脸尴尬地说:“俺拦错车了,没看清你是个女司机。
你能让俺搭一段车,去公主屯吗?”④我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路过公主屯呢?又犹豫起来,如果让他搭车,万一是暗藏歹意的抢劫犯,我就自身难保了。
⑤“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俺怕冻坏了孩子。
”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
我瞥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判断应该不是歹徒,心软地放他上来。
⑥一路上,男人很拘谨,默默看着车窗外飞跑的树,一句话也不说。
我问到时才回答,说他和妻子在外省打工很多年了,孩子一岁时就扔给了老人。
他在工地建楼,妻子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
因为主人家过年要来很多客人,她得留在那做饭,直到过完年才能回老家待上几天。
⑦“你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苦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城里呢?听说农村现在也不错啊。
”⑧“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
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进城里,唉!”⑨男人沉重地叹息着,接着讲述。
他听说孩子捡柴火数数等他们回家,当时就掉下了眼泪。
他建楼的地方有水有山,水里长着蒲草,山上长着野花。
端午节时,他看到一个婆婆在卖蒲草编织的香包,就和婆婆学了手艺,采来蒲草和野花晾干,趁着晚上收工的时候编织。
很多香包都是他在夜空下编织的。
他说,要把星光、月光和花朵包在香包里,有它们陪着,孩子就不寂寞了。
男人捧过几个香包送给我,我只要了一个,粽子模样的香包散发着花香,带着浅绿色的草穗子。
看着密密实实的编织,我心里感慨万分——想不出男人是怎样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把柔韧的蒲草编织成深藏柔情的精美香包。
⑩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
在村口,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挡住了半边路。
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很吃力地走着。
我没有按喇叭,慢慢前行着。
她发现了我的车,急忙闪到一边,不小心跌倒了。
男人急切地打开车门奔了过去,大声叫着:“闺女,爸爸回来啦!”○11小女孩和爸爸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欢天喜地叫着爸爸,使劲搂住爸爸的脖子,哭了。
○12我拿出车内的一些食品送给小女孩。
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水一样清澈的天真。
看到她冻得发红的脸,我心疼地说:“小宝贝,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去拾柴火啊?”○13“我天天问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多少天回家?奶奶就让我每天捡一根柴火来计数,等捡够了365根柴火,老天爷看到了,就会让爸妈回家过年啦!我给爸爸捡了一垛柴火,又给妈妈捡了一垛。
今天我多捡了15根大树枝,想让老天爷看看我有多着急,好让爸爸妈妈快点回家。
”○14我看着这单薄的孩子,心里泪汪汪地难受着。
○15“好闺女,咱不去捡树枝了,爸爸给你准备了数数的礼物。
以后,你在暖和的屋子里数香包,就能等到爸爸妈妈回家了。
”男人说着,打开一个大旅行袋,又打开里面一个方便袋,闪出一堆手工编织的蒲草香包。
孩子欢喜地叫了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使劲在他粗糙的脸上亲着。
○16小女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欢声笑语地走远了。
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作者:庞滟。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02期,有改动)7.本文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
请根据提示,将下面的事件补充完整。
(4分)(1)(2)男人讲述拦车原因,“我”心软同意。
(3)(4)(5)8.请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男人形象的。
(4分)9.文中两处写到蒲草香包,有什么作用?(4分)10.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浓浓的亲情,有人认为是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有人认为是表现人间的真善美。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共12分)古人为什么不能好好写字?①当我们翻阅古籍或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古人经常不好好写字,一篇文章中总有一些通假字,让我们读起来很不流畅。
②这些通假字会不会是古人写下错别字之后找的借口呢?③通假字是指人们在书写时,由于某种原因,借用音同或音近的甲字来表示乙字的意义的现象。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悦”,是快乐的意思。
为什么在今天看来,本来有正确的字,古人却不写,偏要使用通假字呢?我们还得回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期寻找答案。
④在古文字时期,汉字数量甚少,用来写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不得不用一个字代表几个词,出现了同形异词现象。
例如“之”字,本义是“往”,动词。
在甲骨文中这样写“之”:或上面画的是一只脚,下面一横是表示出发的地点。
但在殷商时代,指示代词“这”就没法象形、指事,也不好会意,只有假借“之”了。
《殷虚书契前编》中,“之日允雨”指的是这一天果真下雨了。
⑤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一“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各类新词的不断增加。
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应用越来越广,使用文字的人也越来越多。
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描述战国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这一时期,通假较为常见。
例如“辟”的本义是以法治罪,在《左传》《论语》《战国策》等著作中,多通“避”“僻”等字。
《左传》“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通“避”。
《战国策·赵策》“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
”“辟”通“僻”。
⑦到了秦汉时期,通假得到了抑制。
秦统一六国,用小篆统一写法各异的六国文字,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正字法运动。
在政府的有力干预下,字形的统一基本完成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写词法的混乱。
汉代开始注意字音字义的规范。
从史书记载看,当时的《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训篆篇》等著作,相当于是普及文字音义的教科书。
⑧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的千余年中,对于汉字正字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⑨时至今天,我们还在利用同音字不断发明网络热门词汇,杯具——悲剧、油菜花——有才华,这些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通假字”。
⑩把通假字当作错别字,只是非常片面的一种观点。
通假字是古代语言系统的局限性造成的,也是语言文字发展成熟的必经之路。
今天读来,从这些美丽的小错误中,依然能够领略到很多知识。
(作者:笑川。
有删改)11.通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些变化阶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分)12.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3.小美在学习古文时认为通假字就是错别字,不想学习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