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马城市发展史课件

罗马城市发展史课件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典型的罗马营寨城——提姆加德 ◆ 典型的罗马营寨城城中心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2)共和时期的古罗马城和罗马共和广场 ◆ 古罗马城 古罗马城沿着台伯河, 古罗马城沿着台伯河,围绕着七 个山头布置,称为罗马七丘。 个山头布置,称为罗马七丘。 罗马城是在一 个较长时间里自发 形成的, 形成的,没有一个 合理的布局, 合理的布局,可是 市中心却有着光辉 的成就。 的成就。
罗努姆广场
大理石建成, 大理石建成,开放 四周有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
图拉真巴西利卡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3)庞贝城 ◆ 建城历史 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毁于公元79 79年 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毁于公元79年 维苏威火山爆发被淹没。 维苏威火山爆发被淹没。
维苏威火山——耶酥的眼泪 维苏威火山
戴克里先浴场—泡在浴室里的罗 马人
1936年复制的古罗马城模型
罗马复原图
古罗马大斗兽场与图 拉真记功柱
加德唐三层高架饮水渠
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1)罗马城和罗马帝国广场 ◆ 罗马帝国广场 广场性质由共和时期的城市社会、 广场性质由共和时期的城市社会、政 治和经济活动中心转变成帝王个人纪念场地; 治和经济活动中心转变成帝王个人纪念场地; 广场空间由开敞转为封闭, 广场空间由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 为严整; 为严整; 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 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 广场群之间相互完整,联系紧密, 广场群之间相互完整,联系紧密,形 成秩序。 成秩序。
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3)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P28 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 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的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 的和谐, 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 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 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 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实例:米利都城、 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实例:米利都城、 普南城、罗马营寨城。 普南城、罗马营寨城。
图拉真广场
凯撒广场
图拉真广场
圣比得大教堂广场
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2)阿德良离宫
罗马城外运用实体和空间的观念在 自然的背景中组织复杂庞大的建筑群体 的范例。 的范例。
哈德良别墅
哈德良别墅中最清新宜人的地方
万神庙
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3)罗马帝国时期的列柱街和城市工程 ◆ 列柱街 城市工程:道路、桥梁、城墙、 ◆ 城市工程:道路、桥梁、城墙、 输水道、上下水道、水池等成就突出。 输水道、上下水道、水池等成就突出。
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P46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 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 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城址选择。必须占用高爽地段, ① 城址选择 。 必须占用高爽地段 , 不占 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 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 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 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 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建筑物选址: ② 建筑物选址 : 应确定建筑物的性质与 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 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 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城市布局: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 ③ 城市布局 : 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 , 街 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 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
1、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 、
• 建设概况: 建设概况: 伊达拉里亚(750BC-300) ◆ 伊达拉里亚(750BC-300) 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有突出成就。 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有突出成就。 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起来的。 罗马共和国盛期(510BC-30) ◆ 罗马共和国盛期(510BC-30) 在对外侵略中积聚了大量劳动力、 在对外侵略中积聚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资 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 源,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输水道方面进行大 规模的建设。公共建筑活跃(剧场、浴场、 规模的建设。公共建筑活跃(剧场、浴场、竞技 ),竞技场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 竞技场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 场),竞技场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 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的影响 了罗马
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2)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 P27 公共建筑及公共建筑群中, 公共建筑及公共建筑群中,追求人 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不一定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对称,而 不一定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对称, 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以构成 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 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整个城市多 由圣地(庙宇)来同率全局。如雅典卫城, 由圣地(庙宇)来同率全局。如雅典卫城, 堪称为西方古典建筑群体组合的最高艺术 典范。 典范。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3)庞贝城 ◆ 城市概况 由规则的罗马营寨城发展形成, 由规则的罗马营寨城发展形成,是重 要的商港和休养城市,位于维苏威火山下, 要的商港和休养城市,位于维苏威火山下, 当时约有人口2万人。 当时约有人口2万人。 以维苏威火山为中心布置街道 城墙高7 个城门, 城墙高7-8米,有8个城门,平面不规 西南角有市中心广场, 则,西南角有市中心广场,城南有三角形 广场。 广场。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3)庞贝城
庞贝城--古罗马广场
朱庇特神庙
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 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 由宏伟的政治、 由宏伟的政治、宗教与商业 建筑物围绕中心广场
长方形会堂与法院的柱廊
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
古罗马版图
1、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 、
•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 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 有大量奴隶可供使用,大规模建设, ◆ 有大量奴隶可供使用,大规模建设, 尤其是公共设施 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 ◆ 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 强权统治、 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 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 ◆ 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 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 )、西罗马帝国 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
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3)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P28 希波战争以前, 希波战争以前,希腊城市大多自发 形成。道路系统、广场空间、 形成。道路系统、广场空间、街道形状不 规则。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 规则。公元前 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 姆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 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 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 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并成为一种典 范。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 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 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 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
第六章: 第六章: 古罗马的城市
1、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 、
•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 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 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 , 而古罗马帝国则 扩大到欧非亚三洲,包括地中海周边所有国家。 扩大到欧非亚三洲,包括地中海周边所有国家。 •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罗马人不 是最早到达罗马 的 , 罗马人是原 在欧洲中部的拉 丁人, 丁人 , 这之前有 伊达拉力亚人, 伊达拉力亚人 , 希腊人, 西亚人。 希腊人 , 西亚人 。 由于伊达拉力亚 人与希腊人发生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罗马市 苑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2)共和时期的古罗马城和罗马共和广场 ◆ 罗马共和广场 ① 城市中心广场 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 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开始是 为战争囤积粮食用的预留空地, 为战争囤积粮食用的预留空地,逐渐发展 成为广场。 成为广场。 ② 广场群 罗马共和广场由帝国广场和罗马广场 组成, 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 围房屋比较散乱, 围房屋比较散乱,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
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 强有力的改造地形, 强有力的改造地形,以此显示力量 的强大和财富的雄厚, 的强大和财富的雄厚,表现出实用主义的 态度。 态度。 2)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 罗马城市规划的最大艺术成就和贡 献,是对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以及对整体 明确“秩序感”的建立。 明确“秩序感”的建立。通过娴熟的应用 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等, 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等,建立 起整体而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 起整体而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
神庙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 典型的罗马营寨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典型的罗马营寨城——提姆加德 ◆ 典型的罗马营寨城 提姆加德 (Timgad) ) 提姆加得城是罗马帝国设在北非的 一个军事营塞城,城市成方形, 一个军事营塞城,城市成方形,市中心 有开阔的广场和“ 形干道 形干道。 有开阔的广场和“T”形干道。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1)罗马营寨城 ◆ 营塞城的 形式 罗马人在 征战中建设了大量 的军营, 的军营,并由这些 军营发展成为了营 塞城。 塞城。并且营塞城 有固定的建设模式: 有固定的建设模式: 方形的城墙, 方形的城墙,由四 个城门方向修建十 联想:教材P7图 中的” 联想:教材 图2-4中的”罗马营寨” 中的 罗马营寨” 字交叉道路, 字交叉道路,交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