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


郊区作为脱离城市的存在,与城市分开,不仅是空间上分 开,而且是从阶层上分开,是一种上流社会的绿色的聚居 区,而如今却从一开始的健康自由的生活环境慢慢开始转 变成一种游玩和娱乐的场地——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乡 间俱乐部、鸡尾酒会等等。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过分专门化 的社会,而儿童则在这种环境下开始遭受痛苦,这与建设 郊区的初衷再次背道而驰。
二、郊区发展的阶段
2
三、郊区的生活方式
18世纪人们因为美学和心理学的价值涌往郊区。到18世纪末期, 郊区以别墅区的形态出现,街道布局比较正规,住宅平面整齐匀 称 ,以正方形为主,不是哥特式别墅就是帕拉迪奥式别墅。
19世纪开始,人们周期性开始离开城市涌往郊区,此时的主要 目的是逃离城里的肮脏与疾病。但这些都仅限于富裕的、自己家 中有马车并且还能雇得起马夫的人。到中期,郊区风景设计方面 的建筑和都市规划受到浪漫主义影响,主张“自然”,即:不拘 形式、偶然性、变化莫测和原始天然。
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郊区原是一个小的自给自足的社区,这一事实对他们的 发展仍然有另一种影响:它有助于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意 识———关心自己居住的那个邻里的意识。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是指供大家对所有公共问题进行讨论、
辩论和共同行动的场所;它的目的是恢复当地团体的 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指导——对”忠 于党派,单方面决定问题的和遥控的挑战“。
城市发展史精讲—— 十六章、十七章
十六章 郊区及其前途
1
一、历史上的郊区
二、郊区发展的阶段
2
三、郊区的生活方式
四、太密了没好处
3
五、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六、铁路线、绿带、汽车泛滥
七、起广大郊区起到了反城市的作用
八、空间里的家庭
4
九、规划城市的生长发展
1 一、历史上的郊区(城外)
最初始的郊区形态由来: 田野或葡萄园中建有的小茅屋(守夜人居住) 变换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振奋精神 临时隐退修养之地 永久性居住之所
总的来看,郊区可以说是中产阶级未解决大城市的混乱和 沮丧而作出的一种努力,是浪漫主义情趣的一种抒发,但 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逃避公民责任和对城市作 出的预见。
芒福德的见解
对于郊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从城市撤退到更远 处去的计划,我们需要的是回到早先的市中心区去, 用一种新的方法安排和分配大量的城市人口,以便郊 区的一些成就能在市中心区以一种更加合适更为持久 的形式永久存在下去。
美学:空气清新,位置适宜,绿草成荫,鲜花盛开,田 野开阔…….
于是很多人都去了,但是……
真正成为你自己的无与伦比的自我;在无与伦比的风景地区中建 起你无与伦比的住宅;生活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中过着一种以自我为中 心的生活,在这里,你私下里的一些幻想和无理的观念和欲望,都可 以有权公开表达出来,总之,像当和尚那样从世俗社会中隐退下来, 去过皇子一般的生活——这就是原来最早创造郊区的人们的目的和宗 旨。他们实际上是要创造一座避难所,那儿他们可以一个个客服文明 造成的长期缺陷,同时仍能自由自在地享用城市社会的特权和利益, 这个乌托邦是可以实现的,它是如此的令人向往,以致那些发明这个 乌托邦的人被陶醉得看不见它的致命的不良后果——他的群众性和流 行性。人们潮水般地都涌向这个乌托邦,其数量是如此之大以致把每 个人为他家庭所追求的东西全都一扫而光,而且,更糟糕的是,使这 些涌进来的人换了一种生活,这种生活甚至还够不上是原来生活的冒 牌假货,而是原来生活的可怕对立面。
但是,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到达郊区的铁路公路以及郊 区之间道路也开始泛滥,此时郊区的步行距离这个尺度就不 再存在了,而郊区的特性及迷人之处也不复存在,它将不再 作为一个邻里单位,变成了一个散开的、低密度的团块,被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集合城市所包围,而这些团块反过来又进 一步包围了以这个大城市为中心的集合城市,而这却是一种 反城市的的作用。
组织邻里的原则
把家庭和学校日常需要的全部设施,安排在步行距离之内,把 运送与邻里无关的人和货物的繁忙交通干道安排在邻里这个步 行区之外。
铁路、绿带、交通泛滥
郊区交通最依赖的就是铁路,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优点:这 些紧挨着铁路的沿线的郊区互相之间不是连续的,其间隔距离 颇为适当,中间以一条天然绿带隔开(可以是菜园子,奶牛场 等,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是一处游憩之地),所以无需法律规 定,这些郊区的人口和面积都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难得超过1 万人,大多是都在5000人以下。
郊区出现的轨迹
科斯岛上的医药之神的神庙 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花园
在城镇上发展起来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佛罗伦萨周围3英里圈内富人的庄园与别墅 伦敦城墙外的小花园与各式各样的夏季住宅
郊区吸引人们涌入的原因:
心理学:自由独立 “城市附近方便的别墅给人以极大的满足,那里 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 么。”——阿尔伯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太密了没好处
3
五、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六、铁路线、绿带、汽车泛滥
七、起广大郊区起到了反城市的作用
郊区规划
到19世纪中,郊区出现了大街区它的规模比一般城市街坊大 好几倍。通往这些街区内部的有仅供解放内使用的尽端路或狭窄 的U形或L形道路。这种新的布局手法不但可以向居民提供大的私 人花园,避免过境交通的骚扰,同样还可节省大量昂贵的道路修 筑费用。
在《太密了没有好处》中,雷蒙·昂温系统的把最好的郊区 规划(奥姆斯特德的里弗赛德、罗兰公园、卢埃林公园和昂温 与帕克的汉普斯特德花园郊区)的思想见识进行了归纳,首先 他对典型的英国建设街道的规章进行了研究,这些规章对街道 的宽度和所有住房的后院、日照和卫生设施等提出了最低限度 的要求,但却对交通提供了不必要的过多的设施。
这种表面上似乎对用地非常节约的投资,却浪费了大量的 土地,规划了许多街道,耗费投资把它们铺设得非常坚固以供 大量的车辆交通使用,但这些街道却成了儿童的游戏场地,因 为别处没有适合的空间。
于是昂温指出,如果把一些不必要的街道取消,把腾出的 土地做私人小花园之用,似乎可以安排同样数目的住宅,这些 住宅都能有一块花园用地,周围环境可以更优美,而所耗费投 资却一样,不会超过。
随着郊区的发展,期间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家庭居住建筑,即在它 内部的生活与外部的风景有机地成为一体。同时新郊区内由中产阶级 创造出了利于健康和养育孩童的城市环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以前老 农村中出现的孤独问题——分散郊区的交通不便性。
私人小汽车的发展
郊区的无限制扩大
失去郊区谋求的目标——不受干扰的隐居和与外界隔绝的独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