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
郊区作为脱离城市的存在,与城市分开,不仅是空间上分 开,而且是从阶层上分开,是一种上流社会的绿色的聚居 区,而如今却从一开始的健康自由的生活环境慢慢开始转 变成一种游玩和娱乐的场地——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乡 间俱乐部、鸡尾酒会等等。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过分专门化 的社会,而儿童则在这种环境下开始遭受痛苦,这与建设 郊区的初衷再次背道而驰。
二、郊区发展的阶段
2
三、郊区的生活方式
18世纪人们因为美学和心理学的价值涌往郊区。到18世纪末期, 郊区以别墅区的形态出现,街道布局比较正规,住宅平面整齐匀 称 ,以正方形为主,不是哥特式别墅就是帕拉迪奥式别墅。
19世纪开始,人们周期性开始离开城市涌往郊区,此时的主要 目的是逃离城里的肮脏与疾病。但这些都仅限于富裕的、自己家 中有马车并且还能雇得起马夫的人。到中期,郊区风景设计方面 的建筑和都市规划受到浪漫主义影响,主张“自然”,即:不拘 形式、偶然性、变化莫测和原始天然。
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郊区原是一个小的自给自足的社区,这一事实对他们的 发展仍然有另一种影响:它有助于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意 识———关心自己居住的那个邻里的意识。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是指供大家对所有公共问题进行讨论、
辩论和共同行动的场所;它的目的是恢复当地团体的 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指导——对”忠 于党派,单方面决定问题的和遥控的挑战“。
城市发展史精讲—— 十六章、十七章
十六章 郊区及其前途
1
一、历史上的郊区
二、郊区发展的阶段
2
三、郊区的生活方式
四、太密了没好处
3
五、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六、铁路线、绿带、汽车泛滥
七、起广大郊区起到了反城市的作用
八、空间里的家庭
4
九、规划城市的生长发展
1 一、历史上的郊区(城外)
最初始的郊区形态由来: 田野或葡萄园中建有的小茅屋(守夜人居住) 变换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振奋精神 临时隐退修养之地 永久性居住之所
总的来看,郊区可以说是中产阶级未解决大城市的混乱和 沮丧而作出的一种努力,是浪漫主义情趣的一种抒发,但 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逃避公民责任和对城市作 出的预见。
芒福德的见解
对于郊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从城市撤退到更远 处去的计划,我们需要的是回到早先的市中心区去, 用一种新的方法安排和分配大量的城市人口,以便郊 区的一些成就能在市中心区以一种更加合适更为持久 的形式永久存在下去。
美学:空气清新,位置适宜,绿草成荫,鲜花盛开,田 野开阔…….
于是很多人都去了,但是……
真正成为你自己的无与伦比的自我;在无与伦比的风景地区中建 起你无与伦比的住宅;生活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中过着一种以自我为中 心的生活,在这里,你私下里的一些幻想和无理的观念和欲望,都可 以有权公开表达出来,总之,像当和尚那样从世俗社会中隐退下来, 去过皇子一般的生活——这就是原来最早创造郊区的人们的目的和宗 旨。他们实际上是要创造一座避难所,那儿他们可以一个个客服文明 造成的长期缺陷,同时仍能自由自在地享用城市社会的特权和利益, 这个乌托邦是可以实现的,它是如此的令人向往,以致那些发明这个 乌托邦的人被陶醉得看不见它的致命的不良后果——他的群众性和流 行性。人们潮水般地都涌向这个乌托邦,其数量是如此之大以致把每 个人为他家庭所追求的东西全都一扫而光,而且,更糟糕的是,使这 些涌进来的人换了一种生活,这种生活甚至还够不上是原来生活的冒 牌假货,而是原来生活的可怕对立面。
但是,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到达郊区的铁路公路以及郊 区之间道路也开始泛滥,此时郊区的步行距离这个尺度就不 再存在了,而郊区的特性及迷人之处也不复存在,它将不再 作为一个邻里单位,变成了一个散开的、低密度的团块,被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集合城市所包围,而这些团块反过来又进 一步包围了以这个大城市为中心的集合城市,而这却是一种 反城市的的作用。
组织邻里的原则
把家庭和学校日常需要的全部设施,安排在步行距离之内,把 运送与邻里无关的人和货物的繁忙交通干道安排在邻里这个步 行区之外。
铁路、绿带、交通泛滥
郊区交通最依赖的就是铁路,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优点:这 些紧挨着铁路的沿线的郊区互相之间不是连续的,其间隔距离 颇为适当,中间以一条天然绿带隔开(可以是菜园子,奶牛场 等,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是一处游憩之地),所以无需法律规 定,这些郊区的人口和面积都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难得超过1 万人,大多是都在5000人以下。
郊区出现的轨迹
科斯岛上的医药之神的神庙 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花园
在城镇上发展起来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佛罗伦萨周围3英里圈内富人的庄园与别墅 伦敦城墙外的小花园与各式各样的夏季住宅
郊区吸引人们涌入的原因:
心理学:自由独立 “城市附近方便的别墅给人以极大的满足,那里 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 么。”——阿尔伯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太密了没好处
3
五、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六、铁路线、绿带、汽车泛滥
七、起广大郊区起到了反城市的作用
郊区规划
到19世纪中,郊区出现了大街区它的规模比一般城市街坊大 好几倍。通往这些街区内部的有仅供解放内使用的尽端路或狭窄 的U形或L形道路。这种新的布局手法不但可以向居民提供大的私 人花园,避免过境交通的骚扰,同样还可节省大量昂贵的道路修 筑费用。
在《太密了没有好处》中,雷蒙·昂温系统的把最好的郊区 规划(奥姆斯特德的里弗赛德、罗兰公园、卢埃林公园和昂温 与帕克的汉普斯特德花园郊区)的思想见识进行了归纳,首先 他对典型的英国建设街道的规章进行了研究,这些规章对街道 的宽度和所有住房的后院、日照和卫生设施等提出了最低限度 的要求,但却对交通提供了不必要的过多的设施。
这种表面上似乎对用地非常节约的投资,却浪费了大量的 土地,规划了许多街道,耗费投资把它们铺设得非常坚固以供 大量的车辆交通使用,但这些街道却成了儿童的游戏场地,因 为别处没有适合的空间。
于是昂温指出,如果把一些不必要的街道取消,把腾出的 土地做私人小花园之用,似乎可以安排同样数目的住宅,这些 住宅都能有一块花园用地,周围环境可以更优美,而所耗费投 资却一样,不会超过。
随着郊区的发展,期间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家庭居住建筑,即在它 内部的生活与外部的风景有机地成为一体。同时新郊区内由中产阶级 创造出了利于健康和养育孩童的城市环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以前老 农村中出现的孤独问题——分散郊区的交通不便性。
私人小汽车的发展
郊区的无限制扩大
失去郊区谋求的目标——不受干扰的隐居和与外界隔绝的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