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
卢米埃公园咖啡厅模型照片
折中性
日本人善于谦虚学习,对于其 它文化来说是选择性地吸取精髓, 并结合自身特点与其融合成为自己 特殊的文化。例如日本的茶道和花 道等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这种特有的中性文化特征 对日本建筑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起初很多设计都是从模仿 开始的,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妹岛和世也不例外,她的建筑呈现 出的中性化则体现的是一种静静蔓 延的美学,瑞士联邦工科大学洛桑 分校学生中心的设计就能体现这种 中性特点。 这个学生中心是由一个巨大的 混合空间构成,远看像是悬挂在空 中的丘陵,人们可以随意的从任何 方向走进这个场所,可以走上丘陵 自主学习,这体现出来的美正在慢 慢的延续,这个学生中心不是平地 更不是高山,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 丘陵,这种在地理的高度上所呈现 出的就是中性美学思想。
妹岛和世
——以妹岛和世之建筑观念分
析日本当代建筑
建筑4班
马聪 鲍妮娅 王坤明
论证思路
• 妹岛和世建筑风格成因分析
• 妹岛和世建筑形式语言手法
• 妹岛和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 妹岛和世的美学观点
妹岛和世简介
妹岛和世于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 硕士学位,幵于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1995年不西泽立卫建立SANAA 建筑师事务所,2010年获普利策建筑奖。 妹岛和世这一代建筑师被日本 评论界称为“从小通过电视和录像 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有着特 有的不前人完全丌同的空间认识。 她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 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 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 息。她认为建筑丌应该有一个固定 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而异。
妹岛和世建筑形式语言手法
1.构成手法 平面化的处理手法——“平面图的建筑师” 2.形式手法 可感受的自由空间——通透、自由、虚化、轻薄 3.空间手法 不确定性——形式、功能的不确定性 匀质空间
1.构成手法——平面化的处理手法
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作品简洁明了 ,简洁的线条构成的简单的图形, 方形、圆形、方圆结合或者曲线 造型,在平面上总是有章可循,平 面化处理每一座建筑。妹岛和世对 于平面的审美情趣不光仅仅体现在 建筑的外在形式上,同时也体现在 建筑的内部空间当中。妹岛和世的 老师伊东丰雄先生曾经说她是一位 “平面图建筑师”。
•
古河综合公园饮食设施室内(上)室外(下)
3.均质与不确定性
•
•
• 以李子宅为例 妹岛希望主人即使生活在同一 屋檐下仍能拥有多个可以停留的空间, 这些空间可聚可合,相近相进,具备多 种功能。因此,她设计了许多彼此联系 戒分离的小型内部空间。 墙上开的许许多多丌同大小的 方窗,将各个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产 生了一种模糊界定的居住空间。 在这个设计中,空间本身就是 空间性能划分的依据。这种由人的活动 产生的丌确定的空间,看似非理性,实 则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
李子宅书房(上)室外、卧室(下)
•
•
妹岛和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建筑形态弱化
弱化概念 与“弱”相对的概念则是“强”。从存在的角度来讲,“强”与“弱” 都是形容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与“存在”相对的概念则是“虚无”。 相 对于“虚无”来讲,“强”与“弱”都是“存在”,只是存在的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可以这样说:“弱”是介于“强”和“虚无”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弱化”作为一个动词则强调了这种过渡的动势。它脱离了“强”,却还 没达到“无”。 而“强”与“弱”都是相对的概念,正如确定建筑物的高度要先指明零标 高一样,为了明确阐释“弱化”的内涵,必须建立所谓“强”的标准。
“强”的存在:厚重、 永恒、强烈的光影
“弱化”的内涵
①轻盈感:使用金属、玻璃、膜材、塑料甚至纸等较轻的材料。 ②二维感:建筑的表现力从三维的体量构成上转移到二维的平面上;由追 求 强烈明显的光影效果转向追求微妙暧昧的光影效果。 ③临时感:从形体上带给人们脆弱、临时的感觉。 ④消隐感:不将视觉表现当作建筑设计的主题,建筑在环境中弱化自身。
日 本 禅 道
• •
• 以妹岛的卢米埃公园咖啡厅为例分析 “极简主义”
设计简洁的就像日本禅宗画家仙崖的水墨简笔画一般,即把一个
偌大的白色柔软的环状物降落在公园中。无中论朝哪个方向都可以观看到外 部的景观。但当我们仔细研究平面的时候却发现它只是两个丌同弧度和大小 的环叠在一起而已。
卢米埃公园咖啡厅模型照片
至上主义绘画影响
奥斯本斯基认为道是一个庞大 的无角的方形,这个形象是没有造 型的。至上主义绘画是将传统的绘 画进行创作再还原到绘画本身,表现为纯粹、完整的感情和精神体验。至上主义的基本元素是 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形体,这些几何形的构图呈现出自由而奔放的状态。
至 上 主 义 绘 画
妹岛和世与至上主义绘画有着不 可忽视的关系,对正方形、圆形等这 些几何形体也是特别的偏爱,通过简 单的几何形体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 风格。当然,这些大都体现在建筑外 观上,作品“矿业同盟区管理与设计 学校”就具有代表性的证明妹岛和世 对几何形体的偏爱。 这所学校以 35m3浅灰色的混凝土立方体方盒为造型,四面墙上开有许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正方形窗口, 混凝土的坚硬与通透的开窗表现手法形成对比,运用简单的立方体盒子来表示对建筑的尊敬并使之得到延 续。 “卢米埃公园咖啡厅”的设计,整体是一个白色柔软的环状物,是由两个不同弧度和大小的环相叠在 一起而组成的,呈现了圆的随和与神秘,外表跟日本禅宗水墨简笔画一样简洁,具有单纯的结构。以上这 两个作品都离不开单纯的几何体身影,从感觉上看,给建筑增添了从未有过的直白,充分体现了妹岛和世 建筑外观上轻盈、简洁以及纯净的风格。
2.形式手法——自由
妹岛擅长使用透明的,镜 面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 ,即在范围上拥有一定的 限定性,在形式上确是完 全自由与融合的空间
2.形式手法——虚化
妹岛的建筑轻盈,大多喜 用通透的建筑材料或者表 面带网的铝网,是建筑本 身的体量感全无,通透暧 昧,融入到建筑周围的环 境中。通透的建筑空间, 开放的空间状态,使空间 中的人会忘记所处的空间 的场地感,似乎置身于建 筑外的环境当中。
3.均质与不确定性
• 形式的不确定性,功能的不确定性: 妹岛的设计在空间上是开放的 ,均质的,她和西泽都受到库哈斯较大的影响。所以更注重功能和人的行为 。妹岛的空间,平面图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去组织,设计充满了乐趣,她的空 间一般是一个单一的空间,在同一层上展开,但她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开一 个洞,或加入楼梯,身处她的空间仿佛是在做游戏一般。同时,妹岛和世和 西泽立卫将库哈斯的“不确定性”思想彻底贯彻到建筑的视觉语言上,从功 能、形式和材料上进行充分实践。 所谓的匀质空间,是指建筑物中,建筑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整齐划一 ,建筑空间的高度上也基本统一,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空间功能上没有明 确的划分,亦没有明显的隔断。
•
多个同样规格的房间坐落在一 个矩形盒状空间的上层,马桶、盥洗盆 、全身镜和厨房等设施随意的散落在建 筑之中。在设计图纸上,建筑看上去像 是布置成了一个房间,这样的平面布局 产生了多样化的路径,人们可以自由地 使用整个建筑。
再春馆女子公寓平面图(上) 室内(下)
2.形式手法——通透
妹岛和世的建筑通透的 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玻 璃或者亚克力板等建筑 材料带来的空间效果, 建筑的外立面和内部隔 断都采用透明材料,不 仅空间可以完全可视, 而且空间和空间的关系 变得暧昧起来。
简单意象
在中国禅文化长期影响下的日本,养成了生活简单朴素的习惯,并慢慢形成一种追求虚无的思想。日 本的建筑不喜欢复杂烦琐的装饰,讲究简单、朴素,对于缺少装饰的物体也需体现出一种美感,他们从禅 宗中领悟到美的真理,认为恢复原来本质是最深层次的美。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渗透着对无物象创造的观念,使建筑回归到最初的无形。 这两座建筑消解了笨重的体量,空间强调通透感,在视觉上看空荡荡的给人以虚无、无边的空旷、飘 渺如云的感觉,但实质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由呼吸的范围,却能表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日本寻求极 其简单、虚无的观点理念正是来自于传统美学观的简单意象。
1.构成手法——平面化的处理手法
通过融合手法将空间当中的功 能性聚集在一起,打破传统当 中功能分区的过于孤立,对于 人流和空间使用量进行精确的 分析。使空间达到统一的状态 。在平面空间的布置上没有任 何的向心性,让空间完全存在 与应该存在的位置。
1.构成手法——平面化的处理手法
•
• • 以再春馆女子公寓为例 妹岛在这一设计中尽可能丌分 割死空间,同时开拓空间使用功能的多 样性。
•
•
妹岛和世建筑风格成因分析
社会背景影响
随着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 领域发生巨变,网络的普及和虚拟 世界的渗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 方式,并且进入新局面,追求一种 模糊的、倡导多元化的、大众消费 的文化体系。伴随着技术革新,全 球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也发生了巨 变,更为灵活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 的消费模式。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 破灭,经历重创的许多建筑师逐渐 开始反省并沉淀,深深体会到所有 的事物都是临时性的,尤其是今天 生活的时代里,城市的拆迁等迅速 变化,呈现出一种不确定性,也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妹岛和世走上建筑 舞台。 建筑本来是坚固、实用、美观 的,但是她为了符合这种时代的变 化,用轻盈的、透明的、简洁的建 筑来体现,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 形式。
“弱”的存在:轻 盈、漂浮、消隐、 微妙的光影
“弱化”建筑的发展 从 19 世纪中下叶开始,具有“弱化”特征的建筑就存在了。从水晶宫到密 斯的玻璃盒子建筑就将这种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当今建筑界是一个多元 思潮并存的状态,建筑形态也是多元化发展的,弱化建筑的地位更是明显。
构成的弱化 建筑的表现力从三维的体量构成上转移到二维的平面上,是一个当前让许 多人关注和讨论的现象。具体就是指建筑不再依靠体量凹凸和光影关系来获取 表现力,相反,许多建筑师通过精心艺术处理的的建筑表层,使平面化的表层 取代建筑的三维实体成为人们对建筑的主要印象。 1 :“表层化”建筑 妹岛和世的建筑主要表现在构成的弱化上,比如她的在名古屋OPAQUE 荣 店应用了非呼吸式的双层表皮。外层表皮从功能上来讲主要是装饰性的,在项 目报批时的定性也是“装饰体”。设计的立意源于具有半透明和不透明含义的 店名“OPAQUE”。 让努维尔的成名作阿拉伯世界文化中 心也是“表层化”弱化建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