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妹岛和世生平与设计解析

妹岛和世生平与设计解析

拍自DOMUS的封面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9月14日同济演讲/v_show/id_XMjA2NzI3MTIw.html中性的包容--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作者:方振宁东与西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还强调文化的地域性,把一些文化现象分为“东与西”似乎有些落伍。

但是对于日本的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和英国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来说,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在全球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形成了,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显然和东与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有关。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的评论,可是从来没有把她们两放在一篇文章中写,更没有进行过比较性研究,这篇短文就算是一次“快餐”。

在世界建筑的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女性建筑师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左右着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引领潮流,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一东一西,其风格显示为一静一动。

妹岛从她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一直显示着静谧,朦胧,超薄,暧昧的特征;而扎哈,哈迪德则是激烈,高速,像狂飙,像海浪一样袭来。

那种激情和速度显示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身材彪悍,性格鲜明的扎哈,如果她的设计不是那样?那倒让人意外。

妹岛瘦弱,安静,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

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而在此之前她的穿着总和她的建筑设计不搭调。

如果你在扎哈面前提出她是伊拉克建筑师,她会立刻给你纠正说她是住在伦敦的英国人。

而妹岛相当的寡言,即使在被迫接受采访时,也是她的搭档西泽立卫比她善言。

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外界对她们设计作品的评价。

或许会与她们二位的设计风格产生某些联想。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静与动单看设计,我们完全看不到扎哈,哈迪德的女性气质。

这种超凡的气质,在她学生时代的习作上就能看到,而外界第一次向她投去吃惊的眼光,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她在参加香港的一次概念投标设计上得奖开始的。

扎哈早期一些受俄罗斯构成主义影响的纸上作品,得益于他的老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教诲,在20多年之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时,仍然清新无比,那些跃然纸上的激情,如今丝毫未减。

我们把她的风格定为中性,那是因为把她和男性气质比较之后发现,他把男性建筑师的设计远远抛在后面。

她的处女作诞生在德国和瑞士的边境---维特拉消防署,后因不好用而改成椅子的陈列馆。

虽然那件作品并不大,但那是扎哈崛起的象征,而到了中标德国的科技中心时,国际建筑界才感受到她的凶猛。

以后她为中东地区设计的项目,已经在气势上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有了有机的链接,比如阿拉伯的书法,从来都是那样有节奏和有节制。

扎哈·哈迪德妹岛和世属于“菊竹流”,这是我创的名词。

看看菊竹清训和他那些追随者的业绩,就知道菊竹是一位导师。

日本的建筑人和媒体人在上世纪70年带就操盘,选定主推丹下健三,认为他是日本民族风格的代表者,而谁也没有想到,1965年最先进入菊竹清训事务所的伊东丰雄继承了菊竹的衣钵,1971年自立门户,之后伊东的粉丝妹岛和世出于蓝,她从伊东事务所1987年独立,成名作是再春馆女子寮,1995年和西泽立卫共同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SANAA建立之后,妹岛和西泽还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事务所,需要合作的时候才用SANAA的名字。

前不久,东京有名的现代艺术名所小山登美夫画廊破例举办了日本当代建筑展“建筑之前建筑之后”(2009.8.1-8.29),参加者是:菊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和SANAA,清晰显示了“菊竹流”这条脉络。

但我觉得还应该有石上纯也,他是2004年从SANAA独立出来,其风格和妹岛和西泽如出一辙,据说,是石上给SANAA带进了新鲜血液,那就是植物和建筑的概念。

把妹岛划在“菊竹流”中,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审视方式,其实在世界建筑界,人们早已知道妹岛的风格是独立的,即使不说也承认那是“妹岛流”。

中性“妹岛流”“妹岛流”最明显的特征是中性化。

所谓中性化文化特征,本来就是东亚文化的传统。

比如佛陀和菩萨都是中性的,他们的身体和器官都没有很强的性别特征。

而当代日本建筑师在建筑风格上突显的中性化,是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

在视觉上显现为:虚无,白,无边的空旷,冥想,半透明,暧昧,无性,没有明确的边缘,恍恍惚惚,淡到极致,超级薄,飘渺如云。

妹岛不是日本的“海归”,完全是本土派建筑师,可是她比那些日本的“海归”建筑师更国际,从妹岛参与国际性投标屡屡获胜,和2004年获得威尼斯建筑展最高奖金狮奖,以及被指名为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来看,妹岛和世已在世界建筑领域快步上升,走上世界建筑界最高奖美国的普利茨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SANAA在海外的代表作品有:托雷多美术馆玻璃艺术中心(2006),为德国工业改造区矿业同盟设计管理学院(2006),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2007),和正在建造的瑞士联邦工科大学洛桑分校学生中心。

这个中心如同一个悬空的丘陵,利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方位走进这个空的场所,你可以走上丘陵自习功课,也可以在有斜面维合的空间里听音乐,从餐厅可以远眺湖泊,这是一个巨大的混合的空间,它在地理的高度上呈现着中性,即不是平地,也不是高山,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丘陵,中性吧?女性身份的设计者,其作品走向中性,那是一种超越还是自觉?在妹岛那里是自觉。

那么如何界定女性风格呢?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女性喜欢装饰和诱惑,被观看和挑逗,这些都是女性天生的资质,她们最在意的是别人如何看自己,甚至是期待跨越她的作品去注意她本人,这些在妹岛和扎哈那里都没有,有的只是中性的包容。

妹岛和世(罗马拼音:Kazuyo Sejima、日文假名:せじまかずよ;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

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

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共同成立“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将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以下转自设计中国/news/focus/2010-04/127009839 5d22515.html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2、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

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5、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6、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评审团称赞他们的建筑物的特色是“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

7、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8、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Building,2003)9、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2003)“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

这是第三次由两位建筑师共同获奖。

(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2007)(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2007)Management2006)西泽立卫现年44岁,是到目前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最年轻的建筑师。

妹岛和世54岁,是继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2004年获得这个奖项之后的第二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Management2006)14、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6)15、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妹岛和世生于1956年,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于1981年毕业。

后来她参加了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东京办事处。

1987年,妹岛和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

同年,西泽立卫加入了这个公司。

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

后来于1990年毕业。

16、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1995年,西泽立卫打算离开“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去建立自己的公司。

但妹岛和世劝说他留下来,使他成为合作者,并且将公司改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他们两人也保持独立的业务机构,经常接手一些较小的项目。

Contemporary Art,2007)Contemporary Art,2007)21、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2007)SANAA建立以来,稳步地扩展它的业务。

初期的项目大多数是在日本。

这家公司的第一个重要的公共项目是在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22、日本香川县(Kagawa)的直岛町客运码头(Naoshima Ferry Terminal)23、日本香川县(Kagawa)的直岛町客运码头(Naoshima FerryTerminal)24、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仅仅在5年之后,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完成了被广泛地认为的他们的第一个“杰作”——在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