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5章 物质跨膜运输.ppt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5章 物质跨膜运输.ppt
胞吞泡的形成:配体和受体结合 有被小窝 网格蛋白聚集 有被小泡
去被的囊泡和胞内体融合
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区别特 征来自物质胞吞泡的大小
转运方式
胞吞泡形成机制
胞饮作用
溶液
小于150nm
连续的过程
网格蛋白和接合素蛋白
吞噬作用
大颗粒
大于250nm
受体介导
微丝和结合蛋白
信号触发过程
二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网格蛋白聚集
概念: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横跨质膜 的选择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 离子顺梯度通过,又称为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 择性依赖于离子通道的直径和形状,以及依赖于 通道内衬带电荷氨基酸的分布。 有些通道蛋白长期开放,如钾泄漏通道;
有些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特定刺激 下才打开,又称为门通道(gated channel)。主 要有4类:配体门通道 电位门通道 环核苷酸门通 道、机械门通道。
是电压感受器。
Na+、K+、Ca2+三种电位门通道结构相似,在进化上是由同 一个远祖基因演化而来。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可使肌细胞膜中的电位 门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出现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 Ca2+通道打开, Ca2+进入细胞质,引发肌肉收缩。
第三节 胞吞和胞吐作用
一 胞吞作用 二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三 胞吐作用 四 穿胞运输 五 胞内膜泡运输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 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 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 胞外物质的囊泡,因此又称膜泡运输,又称批量运 输(bulk transport)。
钠钾泵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自磷酸化过程(ATP上的一
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上,导致构 象变化),所以这类离子泵叫做P-type。
Na+-K+泵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膜电位。
地高辛、乌本苷等强心剂抑制其活性;Mg2+和少量膜脂有
Glucose is absorbed by symport
补充:物质的跨膜运输和膜电位(了解)
膜电位:细胞膜两侧各种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 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细胞在刺激作用下的膜电位。 极化:在静息电位状态下,质膜内为负值,外为正值的现象。 去极化:由于离子的跨膜运输使膜的静息电位减小或者消失。 反极化:离子的跨膜运输导致瞬间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的现象。 超极化:离子的跨膜运输导致静息电位超过原来的值。
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在水和油中的分配系数 (K)及扩散系数(D)来计算:P=KD/t(t为膜的厚度)
二、协助扩散
概念:也称促进扩散,是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在 膜转运蛋白协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的跨膜运输。 特点: 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动物胃表皮细胞的H+-K+泵(分泌
胃酸)。
2、V-type:存在于各类小泡(vacuole) 膜上,由许多亚 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 酶体膜、胞内体、植物液泡膜上。
3、F-type: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利用质子动 力势合成ATP,也叫ATP合酶,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2、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
特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或电位发生变化时,
致使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K+电位门有四个亚单位,每个亚基有6个跨膜α螺旋(S1S6) ,N和C端均位于胞质面。连接S5-S6段的发夹样β折 叠 (P区或H5区),构成通道的内衬,大小可允许K+通过。 K+通道具有三种状态:开启、关闭和失活。目前认为S4段
3、环核苷酸门通道
如气味分子与化学感受器中的G
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可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开启
cAMP门控阳离子通道,引起钠离
子内流,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
动,最终形成嗅觉或味觉。
4、机械门通道
感受摩擦力、压力、牵拉力、重力、剪切力等。 细胞将机械刺激的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引起 细胞反应的过程称为机械信号转导 (mechanotransduction )。
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ATP-powered pumps
二、ATP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概念:协同运输(cotransport)是指一种物质的运输伴随另 一种物质的运输。它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 运输方式。 能量:钠钾泵或质子泵通过消耗ATP产生膜两侧的电化学浓度 梯度,驱动协同运输的进行。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运输 P-型离子泵 V-型离子泵和F-型离子泵 协同运输 离子跨膜转运与膜电位(自学)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是指由载体蛋白介 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浓度低的 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的跨膜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要能量; ③都有载体蛋白。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本章知识要点
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离子泵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钠钾离子泵)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调运输 第三节 胞吞与胞吐作用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细胞内的外的离子差别分布主要由两种机 制所调控: 一是取决于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的活 性;
根据物质的运输方向分为:胞吞作用(endocytosis) 胞吐作用(exocytosis)
一 胞吞作用
概念: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胞吞泡),
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类型: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1、吞噬作用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
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一、简单扩散
概念:又称为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是疏水小分 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膜蛋 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 特点:
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
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类型:共运输(同向协同(symport)) 对运输(反向协同(antiport))
1、同向协同(symport)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小肠细胞对葡萄糖
的吸收伴随着Na+ 的进入。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 随着H+的进入。
一是取决于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 疏水性特征。
据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
的15-30%,细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
量的2/3。
概念: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通过简单扩散或
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
转。
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2、反向协同(antiport) 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
常通过Na+/H+ 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 , 以调节细胞
内的PH值。还有一种机制是Na+ 驱动的Cl--HCO3- 交换,即 Na+与HCO3-的进入伴随着Cl-和H+的外流,如存在于红细胞 膜上的带3蛋白。
助提高于其活性。
2、钙离子泵
作用:维持细胞内较低的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10-7M,细胞外10-3M)。
位臵:质膜和内质网膜。
类型:
P型离子泵,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ATP分子,
泵出2个Ca2+ 。位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
白质的90%。
钠钙交换器(Na+-Ca2+ exchanger),属于反向协同运 输体系,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
③特异性;饱和性。
载体(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 类型。
(一)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是在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
次跨膜蛋白分子。可以和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构象改
变介导溶质的主动和被动跨膜运输。
(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1、钠钾泵
构成:由2个大亚基、2个小亚基组成的4聚体,实 钠 际上就是Na+-K+ATP酶,分布于动物细胞的质膜。 钾 泵 结 构
钠钾泵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