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ppt04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ppt04

屠宰率的遗传力中等偏上。
• 猪的屠宰率为72%-75%,h2=0.31 • 肉牛、羊屠宰率为50%左右,肉牛h2=0.46。
胴体重的计算方法不统一
• 一般是指去头、蹄、内脏,冷却24 Nhomakorabea时后的重量
屠前活重是指屠宰前禁食24小时后的体重。
产肉性能指标
5、胴体长:
屠宰开边后,从趾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颈椎 前缘中点的长度。胴体长与瘦肉率呈正相关。
3、选取的性状应符合生物学规律和生产实际
不能活体测定或不方便测定的性状用相关的性状代替
(二)选择测定方法的原则
1、精确性原则
可靠的数据是育种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2、广泛适用性原则
便于在各种条件下展开测定工作
3、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保证测定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三)记录与管理测定结果的原则
测定方法有三种:
三点平均法:用肩部最厚处(第二、三胸椎间)、胸腰 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三点背膘厚度的平均值来表示。
两点平均法:用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两点背膘厚度 的平均值来表示。现在用得较多。
一点法:用倒数第三、四肋骨间的背膘厚度表示。
产肉性能指标
8、眼肌面积:
指胸腰结合(最后一匹肋骨)处眼肌的横断 面积。其计算公式为:
不同类型的生产性能测定时所选用的性能 指标是不同的。
一、产肉性能指标
1、经济早熟性
以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时的年龄为评价指标。
2、日增重:指平均日增重(ADG)
ADC

测定结束时的体重 测定开始时的体重 测定天数
日增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遗传基础)
• 遗传基础、营养水平、环境温度是影响日增重的重 要因素
1、测定结果的记录应准确、完整和简洁
避免由于人工因素造成测定数据的错记、漏记甚至伪 造数据。
2、真实记录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系统效应
年度、季节、地点等
3、记录的管理要便于经常调用和长期保存
微机管理、通过互联网共享
(四)实施性能测定的原则
1、由专门的监测机构组织实施
保证测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产肉性能指标
3、饲料利用率
有料肉比和饲料转化率两种表示方法
料肉比= 肥育期消耗饲料量
肥育期增重量=1
饲料转化率=
总增重量 饲料消耗总量
100%
猪的料肉比为:外种猪2.2~3.0∶1,地方品种 3.4~4.0∶1;肉鸡为2.0~2.6∶1
产肉性能指标
4、屠宰率 屠宰率=(胴体重/屠前活重)×100%
三、按测定对象的规模分
大群测定:对种畜群中所有符合测定条件 的个体都进行测定。
测定个体越多,则选择强度就越大,遗传进 展越快。
抽样测定:主要用于测定杂交组合的生产 性能,以寻找最佳组合。
第三节 家畜生产性能的测定
家畜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 产乳性能 产毛性能 产蛋性能 繁殖性能 役用性能
2、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
考虑投入和产出(经济性)
3、同一个育种方案中,性能测定的实施必须统一 4、性能测定的实施要保持连续性和长期性
群体具有趋于平衡的自然机制,只有长期坚持性能测定,才能巩固选 择的效果,否则就会退化
5、性能测定指标的选取应随市场需求改变而变化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测定性状,改进测定方法, 使用最现代化的记录管理系统 (灵活性)
优点:1)控制了环境条件的变异;2)客观性强;3) 便于特殊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如自动计料器)。
缺点:1)成本较高;2)测定规模有限;3)易传播疾 病;4)由于“遗传-环境互作”,使测定结果与实际 情况产生偏差,代表性不强。
场内测定(on-farm test):指直接在各个生产场内进行性能 测定,不要求时间的一致。通常强调建立场间遗传联系, 以便于进行跨场际间的遗传评估。
第二节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根据测定场地可分为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根据测定个体和评估对象间的关系可分为个体测定、
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根据测定对象的规模可分为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一、按场所分
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 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牧场来统一测定。
6、瘦肉率:
对胴体进行分割测定(瘦肉率、脂肪率、骨率 等),不包括板油和肾脏。
将左侧胴体按后腿、前肩、胸腰和腹部分成4 大块,分离各块的皮、骨、肉和皮下脂肪,瘦 肉总重占左侧胴体重的百分比即为瘦肉率。
产肉性能指标
7、背膘厚:
指背上皮下脂肪的厚度,是选择瘦肉率的一个间接(辅 助)指标。可活体测定,也可屠宰后测定。
三、 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包括四个方面的原则:
测定性状的选择 测定方法的确定 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测定的实施
(一)选择测定性状的原则
1、测定的性状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
考虑长远性价值,如肉质性状
2、测定性状的表现型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遗传作用产生的性状才有从遗传上改良的可能性
二、按测定个体和评估对象间的关系分
个体测定:对需要进行遗传评估的个体进行测定 同胞测定:对需要进行遗传评估的个体的全同胞或
半同胞进行测定 后裔测定:对需要进行遗传评估的个体的后裔进行
测定
注:
以上各种方法的采用因测定对象而定,但现代育种 学理论中如BLUP法强调利用所有亲属的资料,故有 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四章 生产性能测定
第一节 概念及测定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家畜生产性能测定 第四节 记录系统
要求:
1.掌握家畜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了解常见家畜主要的生产性能及记录系统。
一、概念
生产性能:
又叫生产力,指家畜最经济有效地生产畜产品的 能力。
生产性能测定:
是指对家畜个体具有特定经济价值的某一性状的 表型值进行评定的一种育种措施。
二、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
1、为家畜个体的遗传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信息; 3、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 4、为牧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5、为各类杂交组合类型的配合力测定提供信息; 6、为制定育种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