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学习教材PPT课件
社,1996 相关网站:中国种猪信息网 广东养猪信息网 温氏食品集团 中国养猪技术网
(六)考核 期中:完成一编综述; 内容:根据自已的爱好,选择养猪生产中
(四)教学内容 《普通畜牧学》已讲内容: – 养猪学概述 – 猪的品种及其利用 – 种猪繁殖及饲养管理 – 仔猪和肥育猪生产 – 我国养猪业的现状 (上学期的学业)
第一章 养猪生产(复习-饲养管理)
第二章 现代养猪生产及工艺技术(工艺) 第三章 猪的遗传育种及繁育体系(繁育)
第四章 猪的营养与饲养技术(营养)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及世界养猪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对常用猪品种的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和利用 情况等有初步认识; 2 掌握养猪生产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 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技术; 3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各工 艺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从养猪生产的全局 出发,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掌握从猪场建设、猪场防疫、繁育体系建 设到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理论知识。
4 .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工作目标:让公猪保持良好体况和旺盛的性欲, 产生良好的精液,提高配种效果。 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 坡”,可见公猪在生产中的作用之大。 饲养管理的重点:日粮的配合与投喂; 关键: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三者之间的平衡。
第五章 猪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环境)
第六章 猪场防疫及猪病诊疗(防疫)
第七章 猪场经营与管理(管理) 专题系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
(五)主要参考书及相关网站
1陈润生. 猪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清明等. 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 1997 3.罗安治. 养猪全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宋育. 猪的营养.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5.张龙治. 养猪学. 农业出版社. 1982 6. 蔡宝祥等. 猪病诊断及防治手册.上海科技出版
(一)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种猪:指留种至初配阶段准备种用的公母猪。
后备猪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
素。 培育目标:充分满足营养需要,保证各种器官尤 其是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确保具有种用价值。
1.后备种猪的饲养:
1) 营养要求: 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注意氨基酸
平衡; 增加钙、磷用量;补充足量的与生殖活动有关的 维生素A、E、生物素、叶酸、胆碱等。 2) 饲养方式: 90kg前自由采食,90kg后限制饲养; 直接用干粉料或颗粒料投喂,分早晚两次投放; 每天2.0-2.5kg, 具体视膘情决定。 配种前的15天, 加大喂料量,以促使发情排卵,并增 加排卵数。
2.青年公猪的调教
可塑性很大,良好的习惯是:求偶—爬跨—交配。 要求:求偶时间短,爬跨部位正确,交配时间长,
射精完全;调教不好,易导致胆小、暴躁,利用年 限下降。 环境:在公猪原栏进行,地面不要太滑;公母猪的 必要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母猪:处于发情旺期,易被爬跨,公母体格相当, 最好是刚与其它公猪配过的母猪效果较好; 配种员:协助,不得打骂;遇有难调教公猪,应耐 心,采取观摩方式,反复多次,直到成功; 成功后应连续几天配种,形成条件反射。
3 .公猪的配种强度
配种比例:直交时公母性别比为1:20-30;人工
授精理论上可达1:300,实际按1:100配备。 配种频率:青年公猪每周配2--3次,成年公猪可 配两天休息一天,但具体得看公猪的体质、性欲、 营养供应等灵活掌握。 注意事项:使用过度,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受胎 率下降,减少使用寿命;使用过少则增加成本, 公猪性欲不旺,附睾内精子衰老,受胎率下降。
感兴趣的一个部分进行资料检索和综述; 格式:按一般杂志综述类文章格式要求, 有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提交: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作为期中成绩。 学期总成绩:以期末考试的70%+期中综 述和平时成绩综合的30%计算。
二、猪的饲养管理(复习)
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2.后备种猪的管理:
1) 加强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防止肢蹄疾病和过肥 等,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2) 做好母猪的初情记录和催情工作,初情期越早
越好,但仍不能配种。
3)做好配种前的疫苗注射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准备配种前两月)
(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青年公猪的开配 时间:瘦肉型品种在8月龄120kg时调教配种,以
保持良好的配种习惯和旺盛的性欲。 过早:刚性成熟,交配能力不好,精液质量差, 母猪受胎率低,且对自身性器官发育产生不良影 响,缩短使用寿命。(生产中常有) 过迟:延长非生产时间,增加成本,另外会造成 公猪性情不安,影响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恶癖。
《猪生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一、概论
(一)有关猪生产学课程
– 前期课程: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 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 饲料生产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 – 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 学生掌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 律,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生理阶段猪的饲养 管理特点,学会猪的日粮配合,具备独立操作和 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工,主要以专
题讲座形式进行;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 学生对养猪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 以动态影像放映形式,弥补实践课之不足, 使大家对现代养猪生产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4 大家查找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讨论,增加认识,并写成综述文章,以相互 交流(期中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