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一、战略目标(一)近期(至1995年底):在现有基础上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住、吃、游方面的同时重点在行、购、娱方面下功夫,在全国范围内的位次保持在第六位以内,在省内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主要数量指标如下: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4%,期末年96万人次;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逐年增加,期末年平均2.5天;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20%,期末年1.16亿美元;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5%,期末年3200万人次;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44.01亿元。

(二)中期(至2000年底),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做到吃、住、行、游、购、娱基本协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省内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全省主要景点基本得到开发,初步形成旅游省的格局,主要数量指标为: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1%,期末年158万人次;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继续增加,期末年平均3天;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2.21亿美元;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4%,期末年4000万人次;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7%,期末年61.0亿元。

(三)长期(至2020年底)和远期(2021年以后):旅游接待量、逗留时间和创汇、回笼人民币继续增加,但速度减缓,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全省旅游网络逐步形成,旅游设施达全国一流水平,在国内位次上应在五位以内,以仅次于京、沪、广为理想。

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首要地位。

并逐步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与21世纪世界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相一致。

浙江省不仅仅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大省,而且也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大省。

二、重点和模式通过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模式,可以概括成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立足杭州、宁波、温州,东西两线带南北,其实质是实行旅游区划;第二句话是: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特色旅游加工贸,其实质是优化旅游结构。

(一)关于实行旅游区划的问题浙江旅游一直是以杭州为中心的,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和创汇数量而论,杭州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杭州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但从全省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宁波和温州将逐渐成为浙东和浙南的依托城市。

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以提“立足杭州、宁波、温州”更为妥当。

有关同志还据此提出把全省划分为三大旅游区的设想,即杭州旅游区、浙东旅游区和浙南旅游区。

1.杭州旅游区。

这是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它不仅包含西湖和新安江一富春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还包括湖州、嘉兴两市以及部分金衢地区,有时候还要辐射到绍兴,几乎占了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

这里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而且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北边毗邻江苏和上海,西连黄山,可产生很强的边界效应。

这个大旅游区又可划分为杭州、“两江一湖”和大运河三个旅游区。

根据我们的战略构想,杭州是中心,重点在西线,即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和千岛湖黄金旅游线,带动北片,而运河旅游可以说是北片的一个重点。

杭州市最近提出,要“以建设西湖一之江旅游度假区为突破口,全面发展旅游经济,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和对其它产业的启动、渗透、催化作用。

要以西湖为依托,积极开发‘三江两湖’(钱塘、富春、新安江,西湖、千岛湖)风景区,发展省内、省外和国际旅游线,增强杭州旅游中心的辐射功能,形成多形式、多层次、高效益的旅游网络”。

杭州市的这一决策是符合本发展战略要求的。

西线是开发以山水风光为主的名山名水之旅,省旅游局对此已做了不少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但需继续加强。

这里的旅游线除了沿江而上进入安徽可达黄山进而走九华山以外,在省内还可考虑从富阳或桐庐到五泄,经诸暨,沿枫桥,过绍兴兰亭到杭州;或从梅城三江口溯兰江而上经兰溪到金华再由永康方岩过缙云仙都去温州方向;或从衢州江山去福建武夷山、江西三清山等线。

总之,西线大有文章可做,应是杭州旅游区今后开发的重点。

北片,即嘉、湖地区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有莫干山、南北湖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莫干山已报国家级待批)还有革命圣地--嘉兴南湖,有世界少有国内独有的钱江潮以及正在开发的古运河旅游,这两个地区还有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历史上名人荟萃,留下了许多可供旅游者驻足的遗迹,还有各种名特产品等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钱江潮,亟应进一步发掘。

首先要改一年一看为常年不断,然后在交通、设施等方面加以扶植,它既是嘉兴的更是杭州的,因此,在杭州旅游区众多的开发项目中应有它相应的位置。

2.浙东旅游区。

浙东旅游区包括宁波、舟山两市以及绍兴、台州部分地区。

就风景名胜以及旅游现状来看,应以普陀山为最佳,还有嵊泗列岛和天台山共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新昌大佛寺,穿岩十九峰,宁波雪窦山、东钱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

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城市绍兴市区虽非已经确定的某一级的风景名胜区,但它水乡、桥乡、酒乡等称号早已名闻遐迩,稽山鉴水并不有负于绍兴的名望,历代文人和革命志士更为绍兴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从长期发展来看,这个大旅游区的中心仍应推宁波,它目前是计划单列市,有深水良港--北仑港、小港对外经济开发区以及镇海石化总厂等大型项目,历史上经济发达,今后可望建成浙江的经济中心。

风景区除有两个省级的以外,市区还有天一阁、报国寺以及市郊的天童、阿育王寺等名胜,此外还有长达7000多年历史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等。

宁波市也提出,要把宁波建设成为有地方特色的含佛教旅游、风景人文旅游、考古旅游、商务旅游的综合性重点旅游城市,同时在形成宁波、上海、杭州大旅游三角区和宁波、普陀山、上海小旅游三角区中,带动浙江沿海地区的旅游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浙东旅游中心。

东线是开发以宗教、文化为主的浙东风情游,这里,除了有著名的普陀山、国清寺、大佛寺、雪窦寺等寺庙外,普陀、嵊泗还具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因此,开发海洋旅游也应该是东线的重点之一。

在线路上应避开到宁波、舟山再走回头路,可由绍兴、新昌、天台、宁海、宁波回杭,也可由宁波、经台州去南线,或由普陀去上海,这些线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必须在深度上再做文章。

此外,在开发东线时,“蒋氏”这一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绍兴不仅是东线而且应该是全省的一个重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发展不快,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应尽快加强调查研究,确定鉴湖或稽山鉴水为省级甚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快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宣传,促使绍兴旅游在近期,至晚在中期有一个飞跃。

3.浙南旅游区。

以温州为中心,此外,还包括台州、丽水的大部分和金、衢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区,但潜力很大。

仅温州就有雁荡山、楠溪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洞头、泽雅等多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这个地区的民族风情、社会经济都别具特色,在地域上南连福州,邻近台湾,能大量吸引港台游客和华侨来此旅游。

过去主要是交通不便,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深受影响。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温州机场已经建成通航,温州港也将进一步扩大。

“八五”期间,金温铁路己决定上马,进而还将修建甬温、温福铁路,这些交通设施上去以后,必将大大缩短温州与外界的距离,从而迅速促进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这里还有洞头、南麂等岛屿,也可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海洋旅游事业。

省委、省府最近提出,浙江的发展要“三市(杭、宁、温)率先,突出重点;依托港口,拓展两线(杭甬高速公路,黄金海岸线);梯度推进,全面开放”。

本战略重点与这个思路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把依托港口改为依靠提高综合接待能力,把这里的两线改为我们所说的东线、西线,把梯度推进理解成在开发东、西线的基础上带动南北,那就更加符合了。

(二)关于优化旅游结构的问题正如孙尚清同志所指出的,旅游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结构,旅游投资结构,人才结构和价格结构。

我们所提出的特色旅游就是产品结构问题,旅、工、贸属于产业结构,其余如企业的组织、人才等实质上是一个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的问题。

1.努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近年来浙江省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成效是显著的,各地都有自已的一些名牌产品,诸如修学旅游、宗教旅游、书法旅游、钓鱼旅游、名山名水旅游等等。

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拳头产品。

无论是已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是人工设计的产品都没有像桂林山水、西安兵马俑、潍坊风筝节之类的高级产品。

因此,在战略期内,省和各地都应着力开发结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旅游项目,不求多,但求精,各地都要有自己的精品,一两个就行,省里也要着手研制,力争一炮打响。

2.吃、住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

目前杭州、宁波等地的宾馆、饭店一般情况尚能满足需要,但旺季尚感紧张。

随着旅游者人数的增加,本着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这些地区还要再建造一些。

还没有涉外饭店的旅游目的地应根据客源情况作出规划。

在规划时一定要使高、中、低层次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因为我们也要看到国内旅游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数在增长,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饭店一般硬件已不差,但软件总跟不上,因此,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综合提高服务质量是各级管理者考虑的重点,在这里,尽量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合理化是很重要的。

3.尽快解决行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旅游交通很有改善,但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已把它列为浙江旅游业发展的第一个制约因素。

交通,只旅游部门是无法解决的。

它向来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各行各业的先行宫。

浙江必须要有一个空、陆、水、海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当前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要加速发展,特别是杭州国际空港应尽快上马,已批准的项目如金温铁路要积极进行;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坚决打破人为的限制,全省要有一个协调交通的权威机构,不允许各地为一些地方利益相互扯皮。

旅游部门则应尽量发挥自有车船的作用,开发行之有效的汽车旅游项目,以资弥补。

4.实行旅工贸结合,加快发展旅游商品。

浙江具有按旅、科、工、贸结合的三棱台结构模式发展旅游业的优蛰,我们把旅科工贸结合分为旅游系统内部和全社会两个层次,开始可在旅游系统内先着手进行,但归根结蒂是要全社会来搞的。

实行旅科工贸结合,关键是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生产、销售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旅游商品销售在旅游创汇和回笼人民币中的比重。

我省的旅游购物始终上不去,这与浙江物产丰富的自然条件很不相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