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近年来,浙江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据测算,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增加值124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4.8%提高到5.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5%。

本文综述了浙江旅游业目前的旅游环境建设情况,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势态做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近年来浙江省旅游环境建设情况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托地理、人文环境才能发展起来的产业,对于环境及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

浙江省地处太湖之南、雁荡之北,西环群山、东望大海,省会杭州兼古都之韵、西湖之秀、钱塘之灵于一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同时,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酒店、旅行社等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

1.旅游资源丰富。

到2009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浙江省共有261个A级景区,比2008年增加26个。

其中有3个5A级旅游区,分别是西湖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97个4A级景区,其中2009年新增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等14个景区;59个3A级景区,新增绍兴市沈园景区等4个景区;92个2A级景区,新增7个;1A级景区9个,与2008年相同。

3个5A级景区分布在杭州、温州和舟山三个市。

宁波有22个4A级景区,是各市中最多的;杭州有19个,位居第二。

A级景区的具体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2009年浙江省A级景区各地市分布情况(个)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即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绍兴会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6处;嵊泗列岛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东钱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41处;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省级森林公园69处;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其中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加入联合国世界人类生物圈保护组织的海岛,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等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除自然景区外,浙江省还有着数量众多的人文景点。

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闸口白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2处;临海市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处,松阳县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78处;镇海口海防遗址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7处;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 14处全国重点寺观。

2.人力资源丰厚。

2009年,浙江省旅游院校总计112所,在校学生63702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院校)33所,在校学生28640人;中等旅游职业学校(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学校)79所,在校学生35062人。

2009年,浙江省旅游院校招生数32498人,毕业人数24782人。

浙江省旅游院校专业教师人数240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63人。

2009年,浙江旅游行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27.71万人次,其中,岗位培训(含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人技术等级培训、适应性培训等)25.88万人次,受训人员来自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行政部门,以饭店、旅行社为主,分别占80%和11%;成人学历教育18257人次,受训人员来自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行政部门,其中开展中等教育11729人次,高等教育6528人次。

2009年,浙江省共组织导游考试、饭店&旅行社经理岗位职务培训考试、出境游领队考试等各类考试16次,参加人数15084人次,525人获得国家旅游局饭店&旅行社经理岗位职务培训证书,3255人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145人获得中级导游员证书,783人获得景点景区从业人员上岗证。

3.酒店档次逐渐提高。

2009年,浙江省旅游星级饭店1096家,比2008年增加16家,其中五星级38家,较2008年增加8家;四星级150家,较2008年增加10家;三星级391家,较2008年增加24家;二星级468家,较2008年减少19家;一星级49家,较2008年减少7家。

2009年,浙江省延续了近年来高星级饭店逐渐增加而低星级饭店逐渐减少的趋势,三星级以上酒店(含三星级酒店)共579家,比2008年增加42家,比2001年增加369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占全部星级酒店的52.8%,比2008年提高3.1个百分点,较2001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01至2009年浙江省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及其占全部星级酒店比例2009年,浙江省五星级酒店客房10854间,比2008年增长21.8%,三星级以上酒店客房之和占总客房数的71.8%;五星级酒店床位17373张,同比增长21.4%,三星级以上酒店床位之和占总客房数的71.2%;二星及一星酒店的客房数及床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

表2 2009年浙江省星级酒店客房数、床位数及变化情况杭州市是浙江省星级酒店最多的地区,2009年杭州共有255家星级酒店,其客房及床位数也是各市中最多的;其次为宁波,有210家星级酒店;第三是温州,有103家星级酒店。

各市中,绍兴是酒店客房及床位数增加最多的市,分别较2008年增长15.2%、13.4%;而金华则是客房及床位数下降最严重的市,分别下降39.1%、31.7%(见表3)。

表3 2009年浙江省各地市星级酒店分布情况、客房数及床位数4.旅行社发展迅速。

近年来,浙江省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

2009年,浙江省共有旅行社1509家(见图2),其中国内社1454家,比2008年增加108家;出境社55家,增加11家。

与2004年相比,2009年旅行社绝对数量增加514家,增长51.7%。

图2 2003年至2009年浙江省旅行社数量(家)分市看,杭州市集中了浙江省较多的旅游资源。

2009年,杭州有34家出境社,占浙江省的61.8%;有427家国内社,占浙江省的29.4%。

宁波、温州两市也有较多的旅行社分布(见表4)。

从发展速度看,金华是各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与2003年相比旅行社数量增长120.4%;其次为丽水和杭州,分别增长96%、86.6%。

表4 2003年至2009年浙江省各地市旅行社的分布(家)二、浙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类别,它是由多个行业组合而成,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特别是服务业,例如住宿、交通等,都与旅游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而在旅游这一活动日益活跃的今天,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兴盛,更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浙江省近年来旅游收入、游客数量、酒店经营收入等都有着很大的进步,旅游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1.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浙江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不断增加。

1995年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仅为229.6[1]亿元,至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已达2643.7亿元(见图3),是1995年的11.5倍,平均每年增长17.7%。

图3 1995年至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收入(亿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旅游业收入这一绝对数的增长上,更表现在旅游业收入占当年GDP、服务业增加值比例的不断增加上。

199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6.5%,2009年升至11.6%,提高了5.1个百分点;199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20.1%,2009年升至26.9%,提高了6.8个百分点(见图4)。

图4 1995年至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收入占GDP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旅游外汇收入直线上升。

1983年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为0.15[2]亿美元,2000年为5.14亿美元,2009年增加到32.24亿美元,26年间增长220倍,平均每年增长22.9%(见图5)。

特别是2000年以来,外汇收入增长上了一个新台阶,平均每年增加3.01亿美元。

图5 1983年至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外汇收入(亿美元)2.接待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影响不断增强。

旅游是一项完全以人为依托的活动,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游客数量比旅游收入更能代表某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1990年,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0.2亿人,到2000年已增加到0.59亿人,2009年为2.44亿人,平均每年增加0.12亿人(见图6)。

图6 1990年至2009年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亿人)港澳台同胞及来自世界其它各国的友人都为浙江的风景所沉醉。

1979年,来浙旅游国外游客、港澳台游客分别为4.9[3][3]万人和4.29万人,到2009年已分别增加到377.6万人和193.0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59万人和6.43万人(见图7)。

图7 1979年至2009年浙江省接待国外游客及港澳台游客人数(万人)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少数特殊事件发生的年份,如发生非典的2003年,其它年份浙江省接待的国外游客数量都是不断上升的,3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5.6%。

来浙旅游的港澳台游客中,1990年到1993年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2003年非典事件对之有一定负面影响,其余年份都是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3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3.5%。

3.在全国的位次提升。

2009年,浙江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排名由2004年第五上升到第三位,较第一位的江苏、第二位的广东分别低1152亿元和424.7亿元,但增长速度比两省分别高1.4和2.5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的排位由2004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江苏,增长速度比江苏快1.2个百分点;浙江省旅游外汇收入位居全国第五,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之后。

2009年,浙江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由2004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比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低1.07、0.5、0.44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

4.区域发展日趋均衡。

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始终稳居鳌头,旅游业发展各项指标均为各市之首。

2009年,杭州市接待国内游客5093.72万人次,占浙江省的20.9%,国内旅游收入2423.5亿元,占浙江省的29.3%;接待入境旅游游客570.64万人次,占浙江省的40.4%,旅游外汇收入32.24亿美元,占浙江省的42.8%。

宁波、温州两市各项指标紧随杭州市之后(见表6)。

表6 2009年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表从时间序列上看,浙江省各市旅游业的差距不断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