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辨析题8索引

马基辨析题8索引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3、有人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1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二、材料题:
材料一: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少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

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

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

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

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

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

材料1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

材料2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矛盾,但又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

材料3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

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材料二、如何理解下述观点:
材料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


──摘自恩格斯:《费尔巴哈论》
材料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上材料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经典阐述。

综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确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开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

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材料1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了解人的社会历史性,在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陷入“环境决定人”,“人决定环境的”二律背反。

根本原因在于旧唯物主义不了解人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改变环境而且改变自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材料2是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里批判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机械性、直观性时讲的,主要强调没有人参与的自然界是自在性的,尽管我们承认其“先在性”,但对于主体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在此意义上,它是“无”。

只有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对象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人化自然”,才是与人和社会相对的自然范畴。

材料3仍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的本质区别。

以往的哲学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都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为人类的思维增添过真理的颗粒。

但是,由于它们的理论的立脚点和方法的局限性,它们的理论不可能是彻底的、革命的,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立足于“世界的革命化”。

放眼于人类的解放,“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所以说新哲学不是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

材料4指出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人类历史、人类世界,而且创造了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

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离开实践,社会既不能产生,也无法存在和发展。

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论述题
1、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现在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论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并结合实际谈谈你是怎样坚持的?
3.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谈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议。

4、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
5、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把自己塑造成特殊人才的措施。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见课本74-76页
7.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论述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并谈谈你自己是怎样做的?
8.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谈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9.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