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试题库1稿

马基试题库1稿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总称。

答:错误。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成为新世界观的创始人,完全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所致。

答:错误。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这种基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

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窗性,才变成了现实。

3.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错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就在于他们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一切旧思想。

答:错误。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创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二、简述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发人深思。

试结合课程内容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答案要点: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引导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的科学思想,哺育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作为过去1000多年人类社会的“科学巨匠”,被世界公认为“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揭示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严谨科学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举世公认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

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具重要意义。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基本结论?答案要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

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有了……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试结合上述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它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

我们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三、论述题1.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第二,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第三,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这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现代社会生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

它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对如何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才能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意志。

2.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马克思主义。

一是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二是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三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一是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是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三是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的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辨析题1.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案要点:错误。

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上的观点。

它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体系,没有正确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既会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会阻碍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强加在哲学头上的“科学之科学”的光环,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正确。

根据唯物史观,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案要点:正确。

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

意识能动性表现在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根据实践需要对客观世界作出评价,预见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等等。

后者主要是指设计改造客观世界的蓝图,提出目的和方案,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付诸实践,使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使客观世界发生我们所需要的变化,为人类服务。

反映世界是创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创造世界是反映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必须把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起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4.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答案要点:正确。

首先,意识不是人脑中固有和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意识也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机械翻造,而是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