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 国有企业的特殊功能: ❖ 满足公共产品需求的功能; ❖ 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 ❖ 保障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
❖ 国有企制度的优缺点:
❖ 优点是:可以突破一般所有者眼界和实 力的局限,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 资眼界宽广;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 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拥有特殊的融资 手段;有稳固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能得 到政府的特别政策。
❖ 按照公司法,应建立专门的监事会,以 便达到三权分开、互相制衡
❖ 应从职业经理市场聘请管理人才,报酬 市场化
三种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
经营者职业化问题
❖ 经营者的产生机制 ❖ 经营者的职业化 ❖ 阻碍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进程的原因
经营者的产生机制
经营者的职业化
❖ 职业化的必然性 ❖ 职业化制度建设 ❖ 职业化的基本条件 ❖ 职业化的优势 ❖ 非职业化的弊端
阻碍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进程的原因
❖ 多态均衡 ❖ 路径依赖 ❖ 锁定状态 ❖ 可能无效率
投资主体多元化
❖ 对国企改制的意义 ❖ 对国企改制的进展和问题 ❖ 进展缓慢的原因 ❖ 实现的基本途径
实现投资主体所有 ❖ 推进法人之间的互相持股 ❖ 债转股 ❖ 培育资本市场促进国有股权流动 ❖ 实行职工持股计划 ❖ 经营者持股 ❖ 高层管理者股权收购MBO ❖ 股权分置
❖ 政府企业: ❖ 阮预算约束 ❖ 产品市场不具有竞争性 ❖ 产权具有不可转让性 ❖ 无职业经理市场的竞争 ❖ 政府干预程度大
❖ 特殊法人企业: ❖ 预算约束相对较硬 ❖ 产品市场有较弱的竞争性 ❖ 产权较难转让 ❖ 应有较大的政府干预
❖ 多元持股的公司制国有企业: ❖ 有硬的预算约束 ❖ 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 产权可以转让 ❖ 完全可以纳入职业经理市场的竞争 ❖ 政府干预程度最低
术开发领域。
国有企业的政企分开
❖ 按照公司法的精神和公司理论,出资人 不管是自然人、法人或国家,都有四大 权利:企业的重大决策权、经营者的选 择权、资产的受益权和对企业的监督权。
❖ 非国有化:
❖ 非国有化不等于私有化;
❖ 国有企业的数量本身并不能说明国家的 经济实力;
❖ 国有企业少了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利益是 难以取得实证支持、经不起推敲。
❖ 把国有企业看成是党执政的基础并不符 合历史事实。
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
❖ 转轨期间国有企业的分类 ❖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政策环境及其比较 ❖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智力结构及其比较
转轨期间国有企业的分类
❖ 政府企业 ❖ 特殊法人企业 ❖ 多元持股的公司制国有企业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政策环境特征及其比 较
❖ 特殊法人企业的治理结构:
❖ 所有者代表委派董事长和董事。
❖ 国家独资时没有没有董事会,由国有资 产代表行使相当于董事会的权利;不独 资时应有其他出资者参加组成董事会。
❖ 经理由董事会任命,一般不应官员化。
❖ 经理报酬应市场化。
❖ 稽察特派员制度。
❖ 多元持股的公司制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 所有者代表委派董事组成董事会 ❖ 董事会应尽可能引进外不懂事
企业制度创新
❖ 制度效率与人性效率 ❖ 两种效率的关系
❖ 缺点是: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企业目标 多元化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限制; 在保卫资产安全上有特殊的困难;有很 强的推出壁垒;容易受到更多的行政性 干预。
❖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把这种亲密关系 概括为“父爱主义”,即在父爱主义中 既有关照也必然有干预。
国有企业应存在的领域
❖ 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 ❖ 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的领域; ❖ 特大型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项目; ❖ 对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
三种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政策环境比较
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智力结构及其比较
❖ 政府企业的治理结构: ❖ 所有者代表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
产管理部门 ❖ 没有董事会,有时需要设立管理委员会
之类的机构 ❖ 经理由上级主管机构任命,或干脆由主
管机构官员兼任
❖ 经理被视同公务员,有行政级别,激励 方式就是在行政系统中得到提升。
第五章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
❖ 国有企业制度的特殊性; ❖ 转轨期间的国有企业及其公司治理结构; ❖ 经营者职业化问题; ❖ 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 ❖ 基于效率的制度创新 ❖ 国有资产与MBO收购
国有企业制度的特殊性
❖ 国有企业的定位; ❖ 国有企业应存在的领域; ❖ 国有企业的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