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创造历史我支持群众创造历史这一观点。
英雄史观抹煞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夸大英雄人物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应有承认,而.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用英雄史观为自己服务。
但是毛泽东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邓小平曾说过”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一句歌词“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
劳动者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他们是生产资料的发动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动者。
)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有,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黄道婆改进的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
还有我们熟知的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十分艰险,它的建成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
埃及金字塔的修建历史从第三王朝到第十三王朝,跨越了10个朝代。
同样闪耀着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
(鲁迅曾说过,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可见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使用工具,生产出供人们吃、喝、住、穿、用的物质生活资料,有了这些物质生活资料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和其他精神活动。
)(人民群众能不断地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生产工具变了,整个生产力会变、生产力变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
总之,人民群众既是生产力中的要素,又是劳动工具和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
生产工具是历史的基因,创造了工具也就是创造了历史。
看人间,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庄稼,每一间房屋,每一部机器,每一种商品,都是靠的人民的努力)对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是精神产品的源泉,精神财富中的科学是在总结生产经验基础上产生的。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理论的直接发现者,但其源泉仍在群众的生产经验中。
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民齐要术》、《农政全书》等都是在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的。
精神财富中的文学艺术也是以群众的生活为源泉的,所以,文学家、艺术家要经常到群众中去采风、充电。
其次,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本身也属于人民群众范畴,所以说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包含他们在内。
再次,普通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李时珍、瓦特(发明蒸气机)、法拉弟(电磁学家)、高尔基等,都来自社会下层,有的就是体力劳动者。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体现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听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西游记》等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
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2011年春晚上网络红人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唱出了草根特有的沧桑味道;西单女孩任月丽的一曲《想家》令远在河北的亲人激动落泪;深圳民工街舞团表演的街舞《咱们工人有力量》则精彩绝伦,不仅充满动感和激情,而且技艺高超。
他们让观众耳目一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反映了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可以说它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统治阶级虽然可以搞一些具体社会体制的变革,但要让统治阶级自己去推翻社会的根本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必须依赖人民群众。
比如恩格斯在谈到西欧三国(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如何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打破了大锅饭。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对于北京交通拥堵,一名大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费时两年设计出了“微型立交桥”,献计治堵。
他的方案政府是否采纳还没反馈,倒是把人们对北京现有一些问题立交桥的怨气一股脑全勾出来了,西直门桥、三元桥、菜户营桥等都被拉出来挨个批判,什么“迷宫+堵局”,什么“世界第九大奇迹”,什么“谁上谁迷糊”,如果设计者,听了那些话,真要满脸通红,钻地缝去了。
我想,并不是群众真有多高明,而是相关问题涉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影响到了衣食住行,所以他们在用心地思考解决办法。
)由上可知,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推动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发动者和主力军。
所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自然数后面的无数个“零”,没有“1”,再多的零还等于零。
因此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
英雄人物的行为观念、性格爱好,包括发生在英雄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都会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
布什父子在两次海湾战争中,一次捍卫他国主权,一次消灭恐怖元凶,都赢得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巨大影响,他们二人也因此成为创造当代历史的英雄人物。
在布什父子的历史创造活动从社会发展总体角度而言,依然是一定物质条件的产物。
也就是说,海湾战争极其历史后果,并不完全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时势造就的。
因为在这两大历史事件中,虽然作为总统的布什父子,其个人意志和行为选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美国总统的制度性权力,国际政治力量的实际格局,9·11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确切的说,一、美国总统体制赋予布什父子特殊的权力地位;二、美国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占据的主导与支配地位;三、美国民众的政治意愿及参众两院态度观念的变化。
四、当然,还有萨达姆发动入侵科威特的战争、本·拉登策划9·11恐怖袭击,所造成的那种令人愤慨的特殊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等等,这些条件作为两次创造历史活动中起基础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布什父子不能选择和改变的。
但是,在具体的历史事实研究者看来,或者说在英雄创造历史观点持有者看来,既定的体制条件和社会时势,只能说明布什父子有可能、有能力、有权力创造这样的历史,选择这样的历史行为。
但选不选择、采取不采取直接出兵的战争手段,或者如何采取,战争决策能否获得国会的批准,战争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后果如何,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布什父子可以自主选择的。
或者说,这两大历史活动的许多具体表现,都是布什父子自主选择的产物,是他们历史创造活动的结果.实际上,人们说马拉多那创造足球运动的历史奇迹,乔丹创造了篮球运动的历史奇迹的时候,人们说邓小平创造了改革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奇迹时候,人们并没有否认也没有忘记,如果没有现代足球、篮球运动规则及其竞赛体制,如果不是既定的政治权力地位,如果不是10年文革积累的大量矛盾问题所带来的民众渴望改革的社会环境,上述历史奇迹就不会发生。
只是人们把这些基础性的条件和环境视为不言而喻的前提,忽略不提罢了。
人们从不要求历史活动者创造出超越制度条件的奇迹。
信息时代的必然到来,决定了历史早晚总要创造出一个或几个引领这一时代的英雄人物。
不论这个人是比尔·盖兹还是别的什么人。
现实中,比尔·盖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这样一个创造信息时代历史的英雄人物。
就信息时代具体的历史事实而言,盖兹做出的发明创造与技术选择乃至商业选择,成为影响和决定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同样,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到来,随着市场经济成为我们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通信传播手段的革命性变化,随着愈来愈多的年轻一代成为有知识的人,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日益自由化和民主化,就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历史时代。
这一点,由特定的物质经济基础(或者说时势)决定,是任何个人或者集团都不能阻挡和改变的。
但是,自由民主新时代早一点晚一点到来,以怎样的形式到来,谁将成为引领这一时代进步发展的英雄人物,谁将成为创造民主自由历史奇迹的人,这些具体方面的历史事实,是现实的中国人自主选择和努力追求的产物,不是时势可以事先决定和安排的。
所以说,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