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就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与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就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就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与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与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与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两肩要松沉,肘部要下坠;左手虎口圆撑,食指要有向上的挑劲;胸部要略向内含,腰要塌,背要圆;两胯略向后缩,臀部不可外突;呼吸要自然,身体力求稳固。

三体式的具体要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形意拳专著,此不赘述。

技法说明:三体式就是形意拳入门的最基础桩功之一,也就是形意门内丹修为的基础功法,历来备受形意门重视,素有“万法皆源于三体式”之说。

也就是形意门在临阵实战交手时的常用开手方法。

此式在形意拳中又称为劈拳,其形似巨斧劈物。

因此,运用要勇猛迅速,势如破竹。

故其在实战中变化非常精妙。

下面,笔者以左三体式为例,兹举几例技法变化供读者诸君赏鉴。

在临阵实战中,若对方以双撞捶击打我胸部时,我立即以双盖掌向下盖扑对方双拳以化解来势,速以右钻拳冲打对方下颏,敌要后退则随之上钻,对其喉或头部钻打。

若敌用手来接,则用前手采带敌之来手,左掌劈击敌侧脑下大动脉;或对敌面部或胸部钻劈,两手合力要猛。

上步的脚可踢敌迎面骨,或踩敌之脚面。

正如拳谱云:“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

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得。

”若对方以右顺步拳向我中上盘攻击时,我速起右拳从对方右腕外侧钻起,立即翻腕刁拿对方右腕,并向我右外下侧捋带,来破坏对方重心的同时,疾向前进左步,于对方右前锋腿外侧管套之,迅速以左掌向前劈击对方右面颊,或其脑下大动脉,或劈击其右侧锁骨,均可致敌重创。

若对方以左顺步拳攻我中上盘时,我则立即用右手起钻于对方左腕内侧,翻腕捋扣之,并向我右下侧捋带;疾迈左脚直踩对方中宫。

拳谱云:“脚踩中门夺地位,就就是神仙也难防。

”左掌借进步进身之势,疾若闪电般向其头面部或其胸前劈击,使对方受重创败北。

左右势法相同,读者可仔细参阅体悟即可。

一、鹰捉把由三体式始,下肢三体式脚步保持不变,身体稍往前探,双手掌稍向前伸,双手掌心朝左。

然后,两手掌同时由前向右下侧捋采,力达双掌,目视左前方(图6)。

注意要点:双手前伸时,右手腕稍向内旋,左手腕向外旋,双手要有抓物之意;双手向下捋采时,须用寸劲;身稍前倾要保持平衡,以助双手捋采之势。

技击剖析:当对方以右顺步拳攻我胸部或头面部时,我双手捋掳其右手腕与右肘部,立即向我右下侧捋带,破坏对方的重心,拔其根基,迫其倾跌于我右下侧。

此式若加右卷地风,以右腿截打对方右前锋腿则效果更佳。

拳经云:“脚踩正意勿落空,出招好似卷地风;双手捋带似鹰爪,沾实发劲虎夺羊。

”从此式中可体会到“起手鹰捉把,回手抓拿打;出势虎扑羊,回手火烧身”之拳理。

拳经云:“动为作用,静为本体;上下相连,内外合一;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手脚齐施,所向披靡。

”二、斩劈手1、紧接上式,左脚由前稍向回撤,然后向右前侧方进步,左脚尖向外摆步,右脚保持不变的同时,左掌由下从右肩处往上往前成反臂掌劈出,掌心斜朝右前方,力达左掌外缘。

右掌稍向下捋带,五指朝前,掌心斜向后,目视左掌前方(图7)。

2、紧接着,身体重心前移,右脚迅速向前迈进,继而快速向前刮踢,高不过膝,脚尖朝外。

左腿支撑身体,呈左独立式的同时,由前动之右掌由下向后,呈向上向前向下抡劈立掌式划圆劈出。

右掌劈至右膝前,掌心向左,力达掌外缘;左掌由左向右附于右肩前,掌心朝右,目视前方(图8)。

3、紧接上动,右脚迅速由前向后于左脚前回绕,并向左前方进步,脚尖外摆的同时,右掌由下向上经左肩处反手斩劈右掌,力达掌外缘,高与眉齐;左掌顺势回落于左腹前,掌心朝下,目视右掌前方(图9)。

注意要点:斩劈手有正斩劈手与反斩劈手之分,但着力部位均在手掌的外缘,左手反斩要快速迅猛;右手正斩要劲雄力沉,势如劈竹。

右脚的刮地风要短促有力,快而不乱。

整个动作要求刚劲雄猛,快速有力。

手法的斩劈,腿法的刮踢,步法的摆进,手脚要相辅相合,配合巧妙,协调一致,一气呵成方为妙。

技击剖析:形意门的斩劈手与八卦门的风雷劈掌有异曲同工之妙,俱在“束展”二字上下功夫。

在临阵实战中,我双手捋采住对方手臂后,迅速向我右下侧捋带,破坏对方的重心,对方必极力回挣以求稳固其重心,我则顺其势借其力,双手往前顺势一送,将对方送出。

若对方反击时,也可以进步以左斩劈手,反掌劈击对方的头面部或其肩部之肩井穴。

而右脚顺势向前刮踢对方前锋腿的迎面骨。

对方必急撤步招架,我则用左手顺势拨其臂,立即上右步直踩其中宫。

拳经云:“脚踩中门夺地位,就就是神仙也难防。

”再抡圆右臂,以右掌从上向下猛劈对方肩井穴,并迅速以掌外缘寸劲塌打对方的云门、璇玑二穴。

此即形意门中秘不外传的“一掌应三穴”手法。

或上用斩劈手攻敌上部以扰乱对方视线,下用卷地风刮踢对方的前锋腿,上惊下取,上下效征,敌自败无疑。

拳经云:“踏踩莫有形,有形都就是空;劈砍莫带势,带势招不成。

”所谓“起如蛰龙升天,踏如霹雳击地;起打、踩踏如水之翻浪,汹涌向前,势不可挡”。

三、横截紧接上式,右手外旋,右掌捋扣由掌变拳收于右腰间,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跟进半步,身体向右旋转,下体呈左三体式的同时,左掌变拳借左脚进步拧腰转胯之势,迅速由右臂内向左前方横肘截出,拳心朝下,高与胸平齐,力达左小臂外侧,目视左前方(图1O)。

注意要点:右掌变拳回收,左掌变拳向前横肘截击,须与左脚向前上步及拧腰转胯相互配合一致,一动齐动,连贯协调,手脚齐到,快速有力。

周身上下一体,一枝动百枝齐摇。

刁手回扣握拳要卷紧,拳紧气力增;进步横肘势要威,势威气力加。

技击剖析:此式主要表现了形意门拿打跌摔相合之法。

其一,当我用右斩劈手反背劈击对方时,对方用右手向上托架,随之准备后撤以避我连击。

我右手迅速内旋腕捋拿对方的右小臂或腕部,并向我右侧方捋带的同时,立即进左脚直踏对方中宫,屈左肘向前截打对方胸部或咽喉。

其二,当对方用左臂往上格挡的同时,出右拳攻我中上盘时,我右手顺势回落,向内搂拿对方右小臂,并向我右下侧搂带使其重心前移。

对方必欲回挣以稳固重心,我则顺势进左步走偏门,屈左肘向前截打其胸部的同时,配合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将其击倒。

亦可用左反背捶甩打对方的面门,使其败跌。

拳经云:“动时似崩墙倒,落时如树生根:蓄劲似弯弓,展劲如放箭。

手肘合一体,挑撞定成功。

手缠肘撞力要猛,个中神妙仔细演;步到身到一起到,就就是铜墙也推到。

”四、退步裹肘1、紧接上式,左脚向后退步,右脚亦随之向后撤步,下体仍保持三体式。

左臂外旋经胸前收回抱拳于左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右手握拳由下向右向上向左,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右小臂内侧,拳心朝内,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11)。

2、紧接上动,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随之后撤,下体仍保持三体式。

右拳顺势向左向下回落抱拳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左手握拳由下向左向上向右,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左肘前臂内侧,拳心朝内,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12)。

3、紧接上动,左脚向后退一步,下体仍呈三体式,左拳顺势经胸前回落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右手握拳由下向右向上向左,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右小臂内侧,拳心朝内,目视前方(图13)。

4、紧接上动,右脚随之向前迈进一步,左脚跟进,左转体屈膝下蹲呈马步的同时,左手握拳由下向右经右臂外侧向上穿臂,挑架于头顶左上侧。

右臂屈肘从左臂内侧迅速向右前方顶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力达右肘尖,目视右肘前上方(图14)。

注意要点:退步裹肘速度要快而不乱,手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干净利落,发力干脆,力达肘之外侧,两肘划圆,劲力雄浑,不可僵滞呆板。

挑架顶肘要快速有力,劲猛势雄,身步合一,手到脚到,可借拧腰转胯之力顺势顶打。

歌诀曰:“左右洗脸化气力,扭腰转跨不止息;内顺外逆朝回捋,当心一肘敌归阴。

”技击剖析:此式乃形意门中顾打相合之术的妙用。

退步裹肘应用时,既可用于顾,又可用于打。

若对方快速凶猛地连续攻我中上部时,我可用退步裹肘式连顾之。

若对方出拳攻我上中盘时,可用右手顾之并顺势翻腕捋带破坏其重心,起左肘由左向右截击对方肘部,此亦谓之截肘。

就是谓顾中有打,打中有顾之技法。

后一动挑架顶肘技法更明显属顾打相合之法。

无论对方出右拳还就是左拳攻打我中上盘,速用左臂向上挑架,上领其臂,以拔其根基,进右步走偏门或踩中门,右肘可顶打对方胸部或肋部。

亦可变成用右拳向前向上钻打对方头部或胸部,使其败北。

拳经所谓“手到脚也到,打人如拔草”,速度要快,劲力要猛,肘如弹簧。

拳经又云:“肘打如同石投井,虽有铁网也难顶;进身上绕顺敌劲,手起肘至定成功。

”所谓“拳打上风,脚踩中门;肘裹肘撞,所向无敌”。

学此技者,当仔细体悟其中的神妙。

五、挎打1、紧接上式,右脚稍向前进步,右转体,左脚随之跟步呈右三体式的同时,左拳由右上方向下按压,收回至腹前的同时,右手握拳从左手内侧自下而上向右前方盖拳,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前方(图1 5)。

2、紧接上动,右拳自前向左向下裹压,拳心朝下,待收至右腰侧时拳心朝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