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符号的由来
四则运算符号:“+、-、×、÷、=”,发明于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可它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发明的。
他在工作中发现用横线加一竖可以表示增加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加号。
而从“+”号中拿去“-”竖,就可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减号。
“×”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他觉得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不同,于是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
“÷”号是瑞士学者哈纳发明的。
他在算帐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就发明了“÷”号。
“=”号发明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十六世纪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创造的。
他认为用两条线平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相同,是最合适的。
于是他把“=”取名为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