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新闻史详细重点

外国新闻史详细重点

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种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活动。

换言之,新闻事业是人类传播交流活动中的特定项目,是社会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产物。

作为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至今大约五百年的历史。

但是新闻事业所附着的人类传播活动,是同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一样古老的。

新闻活动: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政党报刊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

2、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好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

1、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2、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3、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从政党报刊的特点看,他们是政论报刊的发展。

廉价报纸: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出现的原因: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是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状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的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特点是: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贫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型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无产阶级报刊:工人报刊首先出现在英国)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

英法美德各国工人运动肇始,工人报刊出现。

最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2)19世纪40年代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同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

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3)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

这一时期的重要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

)它的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他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4)他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黄色新闻: 黄色报纸: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大量刊载用耸人听闻的手法处理色情、凶杀、犯罪等新闻种类,以扩大销售的报纸。

黄色新闻——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的新闻.煽动性大标题的使用,特大字号;渲染或夸大并不重要的新闻;滥用新闻图片;捏造新闻,冒充科学,制造新闻事件.虚伪地同情弱势群体;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刺激的文字.对黄色新闻的评价◎煽情主义手法的滥用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煽情报道、犯罪新闻、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人民的心灵◎黄色报人一味追求利润和发行目标而将社会使命和社会公德置之度外,背离近代报业传统◎哗众取宠的报道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政治利益和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意识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报纸的娱乐功能;受众定位非常明确---服务大众;制造媒介事件---扩大自我效应的手段.新闻通讯社: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传播机构。

所谓新闻通讯事业主要是指新闻通讯社。

•职能:批量采集并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

新闻通讯社创办于十九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

当时欧美各国以廉价报纸为特征的报业大发展,以及新闻信息市场的开拓,使新闻通讯社应运而生。

•通讯社就是把新闻采集过程部分地从报刊业中分离出来。

通讯社的诞生条件: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讯技术革命的推动;近代报业的迅速发展。

通讯社的种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通讯社分为三类。

第一类,国际通讯社。

如美联社、路透社。

第二类,国家通讯社。

如新华社、德新社。

第三类,专业通讯社。

美联社:总部在纽约,国内有6个总分社,国外有3个总分社,20世纪末用6种文字发稿。

收入来自美国国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的订费。

合众国际社: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区,有国内分社53个,国外分社48个。

20世纪末每天用英、西、葡、阿拉伯文发稿,有国内外新闻媒介订户2500家。

路透社:20世纪末有6个总分社:伦敦、内罗毕、纽约、巴林、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用英、法、德、日、西、阿拉伯等文字发稿。

20世纪末有订户4.2万家。

业务特色有二:一是向报社、广播电台提供时事新闻;二是向世界各地的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

法新社:1944年创办,前身为哈瓦斯社,总部在巴黎,初为官方通讯社。

1957年成为独立的公共企业。

经费来源:政府补贴;传媒订费;私营企业订费。

20世纪80年代有9个国内分社,169个国外分社。

三社四边协定: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中叶欧洲报业大发展是新闻通讯事业产生的直接原因,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则是几个大通讯社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哈瓦斯、沃尔夫和路透社在法国、普鲁士和英国政府的支持下,都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

上述三个通讯社在创办初期为了节省经费,在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曾经进行合作,相互交换股票行情和正式交换新闻。

后来由于英、法、德三大殖民国家之间的利害冲突、欧洲的三大通讯社从1866年开始由合作转向相互竞争与争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和路透通讯社。

经过几年的竞争,它们基本上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成事实和彼此的垄断权,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国的纽约美联社参加了协定,当时它还只是一个国内性通讯社、只享有在美国国内采访、发布新闻的权利;它采集美国新闻交由三大社,按各自范围向外发布。

由于纽约美联社只是参加者,所以称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同时规定了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由此,这些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

哈瓦斯社范围:包括法国及其属地、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罗马尼亚、土耳其、埃及(与路透社共享)以及拉丁美洲等。

路透社范围:包括英国及其属地、中东、远东、非洲大部分及巴尔干半岛、东印度以及南美一部分。

沃尔夫社范围:包括德国及其属地、斯堪的那维亚、奥地利、匈牙利以及俄国等地。

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德关系紧张,两大通讯社之间不能顺利交换新闻,路透社趁机从中牟利。

1892年,美联社取代纽约联合新闻社之后,重新与三大通讯社缔约,取得了向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等地发展的自由,但没有专利。

三社四边协定,虽然缓和了欧洲和美洲四大通讯社的激烈冲突,却没有也不可能消除通讯社的竞争。

1907年,美国合众社成立,1909年,赫斯特成立国际社。

它们不受三社四边的制约,竭力打入国际市场。

1912年,美联社首先宣布不受三社四边协定的约束,向国外扩张。

1934年,各大通讯社宣布废除过去的一切协定,恢复到自由竞争时代。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尤列乌斯•恺撒所设,在罗马议事厅外树立木板,定期公布元老院的议事记录。

内容为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纪事等。

目的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恺撒自己的影响。

《波士顿新闻信》:1704年当地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被认为是美国新闻史的开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报纸。

政府核准发行,周报,主要报道英国政治、官方消息及车船消息等,持续出版72年,是殖民地时期的三大报纸之一。

(另两个是《波士顿公报》、《新英格兰报》)《牛津公报》: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创办于166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消息,出至24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至今出版,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杜歇老爹报》:法国大革命时期和巴黎公社时期都曾出版过名为《杜歇老爹报》的革命报纸.并且都有过广泛的影响。

报名中的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喜剧中的角色,是法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创办人:埃贝尔。

1790年创办。

《人民之友报》:马拉在1789年8月创办过报纸《爱国者指南》,只出了一期。

9月12日创办《巴黎记者报》,四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1792年9月22日又改称《法兰西共和国报》。

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富革命性和斗争性,办得最出色,影响最广泛的报纸。

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本杰明•戴1833年9月3日创办。

标志着美国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的终结。

登有趣味的新闻以吸引读者.戴认为:有人情味的新闻是,谋杀、灾祸和爱情故事,加上同情和幽默。

热衷于各种社会新闻,格调不高,低级庸俗甚至编造假新闻。

第二,革新发行方式。

首创街头零售;并给予报贩回扣。

《纽约太阳报》的创刊及其成功,是西方新闻传播史上一场革命性变革,它带来的一系列的新闻理念、新的报道方式、新的经营之道等,都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有如“太阳东升”。

纽约《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格里利创办。

旨在“增进人民的利益,提高他们的道德良知、政治素养和社会福利水平。

”创刊词中写到:“它将摒弃许多著名便士报上的不道德的、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广告和一些其他材料。

我们将尽瘁心力把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受欢迎的家庭常客。

”“仅次于圣经”1924年,《纽约先驱报》与《纽约论坛报》合并成《纽约先驱论坛报》。

《纽约论坛报》是一份有较强政治取向的廉价报纸,该报比较重视文字的内容价值。

摒弃一般廉价报纸的三大做法,即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与虚伪的政治中立。

虽然也报道社会新闻,但是重在说明真相。

故被称为“伟大道德机关报”。

第二,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紧密结合下层群众关心的问题,用报纸直接作用社会改革。

其关注的社会问题有:★提倡开发美国西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