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


你是否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全常任理事 国”?理由是什么?
首先必须亮出观点,用史实说明并分析 其观点,即“不同意”或者“同意”,然 后说明其理由。 如:“不同意。日本迄今为止不能对 待历史,甚至还极力美化侵略战争,企图 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或:“同意。经济决定政治,作为经济 大国的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后,可以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启示:不要答你喜欢的,要答能够得高分的。
审问答题的构题成分
(审核心词)
历史问答题的构题成分
提示语 主干语 条件限定语 答案项目语
提示语
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通常 有解答方式的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 答案项目语等构题成分组成。
提示语,即解答方式词,告诉你用什么方 式来解答,是简述还是概述,是分析还是比 较,是说明还是论证,是评述还是评价。根 据提示语来确定题型。
第一,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分析。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电子信息时代等几个阶段; 第二,从生产关系变革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商业资本、工业资本、私人 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几个阶段; 第三,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要纵观 新航路的影响,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 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等,并据此作出认真分析。
历史问答题类型指导
叙述型问答题
要求考生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历史人物的主 要活动。
特点:叙述题的特点是“叙述”。要求考生对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与发展过程或者消亡 (结果)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 叙述。 提示语:叙述题的题目中常会出现“简 述”“概述”“综述”“试述”“指出”“列 举”“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等 一类词语。
分析型问答题
答题注意事项: 首先明确“是什么”;然后回答“为什 么”。即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把历史现象、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 和条件下去分析,分析其背景、原因,以 揭示事物的本质,总结历史作用、影响、 历史地位,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近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 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改革土地问题的主张。请 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和影响。你从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课堂练习 请找出下题的主干语: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分析这种布局形 成的主要原因。
条件限定语
条件限定语,即时间、空间、数量、角度、 频率、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词。 简述法兰西第一、第二共和国成立的 背景,并说明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法国历史演变 的趋势。
论证型问答题
答题注意事项: 格式: 判断+史实+理论分析 标准: a、是否符合教材观点 b、是否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 c、部分对,部分错;故意错,阶级本 质造成;错在局限性。 形式:第一种是题目中直接给出观点或者结论的, 第二种是给出一些材料让考生阅读、分析而得出 观点或者结论,再用史实加以说明论证的。 答案要求:论从史出,以史服人, 言之成理,论证 有力。
④在教育上,出现了新式学堂。 ⑤在科技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论证型问答题
要求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肯定或否定某一看 法或观点,并形成新的合理的结论。 特点:论证题的特点是“论”。要求考生运用 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对史实透彻分析、 对观点或结论进行论证,以说明道理,得出结论, 来论证某一观点或者结论的正确与否。 提示语:论证题的题目中常会出现“说 明”“论证”“证明”“试论”“为什么”等一类 词语。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 历程。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 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 的重大变化。
①在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②在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③在阶级结构上,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 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 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材料 中的观点。
评述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内容: ① 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目的及其性质:19世纪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 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因此英国凭借其实力要打开中国 市场,这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这就决定了这场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 一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② 鸦片战争的危害性: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③ 鸦片战争的客观建设性:首先使中国由闭关逐渐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 其次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想;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④ 小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渐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 的客观后果(侵略者不自觉地充当了传播西方文明的工具)。鸦片战争带来的客 观后果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课堂练习 请找出下题的提示语: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分析这种布局形 成的主要原因。
主干语
主干语,即题目的中心,答题内容的对象成分, 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 《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 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为什么《中国土 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能够普遍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 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 问题。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 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只要中 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任务。”
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跳跃式发展 的美、德、日;渐进式发展的英、法;一 定程度发展的俄国。其原因可以从政治、 经济(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 上逐一分析与比较。 政治特征:民主制度健全和专制残余较多。
评价型问答题
要求考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理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 认识来。
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评述参照 ①②。答案二: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评述参照③。 答案三:这种观点既有错误一面,又有正确一面。评述参照①②③④。
分析型问答题
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 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现象和本质。 特点:分析题的特点是“析”。重在要求考生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特征或者 它们的某些方面进行剖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示语:分析题的题目中常会出现“辨 析”“解析”“分析”“探讨”等一类词语。
答 题 方 法
①全面评价,辩证分析。如评价历史人物时, 应将人物、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 切忌超越时代拔高或贬低,并要做到史论结合。 ②把握好评价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 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③“评析”题的格式:背景原因、内容(措 施、变化)和影响等。
材料评析型问答题
这类问答题一般由材料(包括材料注释、文字 说明和材料出处) 、题问设计和题问解答三部分构 成。 可分为单一型材料式问答题和组合式问答题; 文字式材料题和表格式材料题、图片式问答题和混 合材料式问答题;叙述题比较题评论题分析题等。
问答题题型归纳
• • • • • • • 叙述型问答题 分析型问答题 论证型问答题 比较型问答题 评价型问答题 综合型问答题 材料评析型问答题
叙述型问答题
答题注意事项: 一般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表达即可。 第一,围绕题目要求的基本知识要点 作答,不必展开,讲述明白即可。 第二,题目中有“简述”“概 述”“综述”之类词语的,一般时间跨度 较大,因而必须先划分阶段,然后再按阶 段回答问题。 第三,概括性一定要强,时间、条理 也要清楚。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综合型问答题
要求考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 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评析的综合体。 如全国卷:说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 和时间,指出联盟形成后采取的最重大军事行动, 简述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重要国际会议 及主要成果,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的作用。 第一问是论证型,第二问和第三问是叙述型, 第四问是评价型。是典型的综合型题目。
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有哪些革命 指导思想?请分析它们间的关系及其原因
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相互关系:两种思想并存,以新三民主义为主 并存原因: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 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使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②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 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 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 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④由于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 再加上共产国际的支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以新三民主义为主的原因: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 级利益,也代表着工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 若干原则是一致的,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旗帜。 ②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③国民党的力 量和影响比共产党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