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80张ppt)

2018届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80张ppt)


2、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 上并不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 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 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 和辨析能力。
[例2](北京文综卷· 23)1940年纳粹德国 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 一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 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①极端民族主义 泛滥的后果②麦卡锡主义造成的后果③犹 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④恐怖主 义造成的惨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部分考生会选D,犯了“似是而非” 的毛病,其关键是不能正确区分法西斯主 义和恐怖主义。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建立属 于法西斯主义,不属于恐怖主义,故排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建立于二战期间,而 麦卡锡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故排 除②。正确答案是B。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 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 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启示]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 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 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 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6、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 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 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提高历史选择题的准确率
先对课本的内容熟悉,然后分 析一下错题.
选择题基本上可以分为材料式、组合 式、排列式、最佳、概念型,逆向式 这六种基本类型。 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考生 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 解,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子解说。
1.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 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 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 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 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3、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 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常 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 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 辨析,就会误选。
[例3](山东文综卷· 13)1964年,周恩来 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 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 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 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 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 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本题不少考生会认为四个选项都正 确,认为腐败、恐怖主义、政变和民族矛 盾都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犯了“鱼 目混珠”的毛病。其实腐败、政变、民族 矛盾由来已久,但恐怖主义则不同,2001 年“9· 11事件”后,恐怖主义并未因为阿 富汗等反恐战争而被消灭,反而有日益蔓 延之势,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题,因此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 因此正确答案是B。
[解析]该题B项题肢的设置,命题者就运 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B项题肢 增加了修饰、限制的词——“消除”,使 观点趋向绝对化,其实题中“被轻蔑地说 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 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 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 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 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 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 “所有”、“任何”、“一定”、 “都”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 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 力。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建立前召开,故 排除①选项。建立人民公社,搞人民公社化 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属于执政能力提 高的表现,故排除②选项。由于考生没有很 好地掌握史实,不少考生会误选B,就是认 为七届二中全会在新中国建立后召开。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 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史实,要尽可 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例1](Ⅰ· 23全国文综卷)《欧洲经济史》描 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 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 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 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 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 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4、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 事实。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 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 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4](北京文综卷· 1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 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 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 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 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以上四个题肢都涉及到党和政府发 展经济的史实,A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 时间为1953-1956年,B是1956年中共八 大的内容,C是1958年提出的,D则是针 对“左”倾错误而采取的纠正措施,A、 B、C三肢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 纯属答非所问,故不可选。答案为D。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 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 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 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5、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混珠 “鱼目混珠”原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 真的东西。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 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 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5](江苏历史卷· 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 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 治瘟疫”的是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