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终端学习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培养熟练掌握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艺制定、程序编制等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满足机械行业数控加工岗位需要而设置的一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削编程技术,具有熟练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使学生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工中级以上水平,同时也为完成《CAD/CAM》等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机械行业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机械加工职业习惯。
为后期进行的顶岗实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中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接受职业熏陶,培养职业素养。
2、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岗位能力分析,吸取工厂技术工人的实际经验,参照国家职业鉴定标准,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以职业成长为主线,结合已有课程改革基础和现有教学条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方式的专业人才培养。
(2)课程设计方法
《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设计按照岗位(群)工作分析及论证,典型工作开发及论证,课程设置开发及论证,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
采取能力递减法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归纳出典型工作,即按照生产(服务)管理流程,将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完成这些典型工作即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采取能力递增法对这些典型工作进行教学加工,即按照从低端简单典型工作任务到高
端复杂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完成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与排序,体现单一到综合的能力形成规律。
采取能力分担法将各门课程中的能力培养分配到各个学习情境(单元)中并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排序,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根据数控加工生产实际,将整个过程整合为4项典型工作,再将4项典型工作从易到难排序,即加工操作—检验评估—工艺设计—生产组织,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按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逻辑排序,以完成“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串联知识点,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性知识系统,遵循的是业务与工作流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导向)的内在逻辑。
由此开发的课程,其结构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中实训是根据“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整体,然后用工作过程来给予系统化。
课程教学通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提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零件加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选取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具有典型复杂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包括零件工艺分析、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加工仿真、工艺实施、加工评价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其内容。
从图纸―到建立三维模型―到加工合格零件针对零件的形状结构、加工精度、材料等特点,以飞机小型整体结构件、发动机叶片、叶轮等零件为载体,结合平板零件、轮廓零件、曲面零件,承载典型复杂零件加工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内容,形成对典型零件加工规律的基本认识和个性特征零件加工的解决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教学载体。
依据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教学载体的设计由易到难。
先从简单的平面零件开始入手,让学生容易加工出合格零件,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再学习曲面零件加工,载体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进入课程主题飞机整体结构件和叶片零件加工。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实际数控加工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导向,横向从学生领取零件图纸和加工任务,进行工艺分析、工艺设计,编制加工程序,到最终加工出合格零件组织教学内容,涵盖各类典型零件的工艺、编程、加工仿真、工艺实施、质量检测等内容;纵向依据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加工问题的设计依次从简单到复杂,先从简单的平面零件开始,再学习曲面零件加工,最后进入飞机整体结构件、叶片零件的加工。
3、教学方法
采取集中讲授和分组讨论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
先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为每个学生分发加工任务单,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设计零件加工工艺,形成基本工艺方案,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企业参观生产现场后,分组讨论、修改工艺方案,然后通过加工方案实施,进行UG编程方法和仿真加工方法的学习,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零件加工任务,掌握典型复杂零件工艺设计、编程、仿真、工艺实施、质量检测的方法,通过零件加工案例的练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教学设计
1、学习情景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肩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使命,学习情境教学设计要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瑞格卢斯提出:“教学设计是一门连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
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
①学习情境必须具备工作过程特征,即要凸显不同职业的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要素特征。
②学习情境必须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要完成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训练,这是抽象的“工作过程”
③一门课科的学习情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 ,每一学习情境都是独立的,并且也是
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教学载体依据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教学载体的设计由易到难先从简单的平面零件开始入手,让学生容易加工出合格零件,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再学习曲而零件加工,载体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进入课程
主题飞机整体结构件和叶片零件加工。
2、教师队伍结构
(2)专兼教师比例、“双师”结构
4、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设备主要有数控仿真实训室、数控实训车间和模具实训车间,共有设备壹佰玖拾陆(196)台套。
(2)、校外实训条件
数控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厂、企业,学生毕业后为了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那么学生在校培养期间就需要到相应的工厂、企业进行相关实习或实训。
为此我系已与相关企业建立了16个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全面了解工厂、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高专业技能,学习工人师傅们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今后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基础。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一览表
我系校外实习基地之一——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我系于2007年3月与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一起建立了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该基地每年接收实习学生108人。
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
我系校外实习基地之一——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我系于2008年10月与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一起建立了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该基地每年接收实习学生62人。
与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激光打标机,在我系实训车间加工部分零件。
激光打标机导轨(校企合作产品)激光打标机镜头座(校企合作产品)
四、特色与创新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本课程设计针对工作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复杂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实施,以典型实际零件为载体,系统化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载体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在实现本课程目标的同时,为专业教育目标服务。
2、通过产学结合平台创建产品加工的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从简单零件到复杂零件、从单项加工到综合加工的过程来掌握产品加工的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指导,实现教师“在讲中做,在做中讲”,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融“教—学—做”于一体,融“教室—车间”于一体。
强调与实际工程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4、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学项目实施按零件加工的工作过程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5、配备实训指导书,学生可在网上观看录像、下载课件等,通过“网上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6、学业评价:采取产品加工过程过程性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7、虚拟加工(仿真)教学法,利用虚拟加工技术模拟机床,进行面板操作、编程并虚拟(仿真)加工操作。
该方法显著特点是:反馈及时,学生易于掌握数控机床的工艺编程及操作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供了条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1、教学评价
(1)专家评价
(2)教学督导评价
(3)学生评价
2、社会认可度
上海研精舍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对我系数控专业实习生满意度高,并送一面“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