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

高中语文知识模块讲解——现代文部分一标准的高考语文卷,大抵分为四个板块——现代文阅读、默写及诗歌、文言文阅读、写作。

现代文阅读由两篇组成——社科类与文学类。

前者偏重分析综合能力、后者偏重审美鉴赏能力;前者适合理科生、后者适合文科生;前者约占17分,后者约占21分。

默写一般“8选6”。

即8句任选6句作答,多答只取前6句;8句的组成是“6+2”,即6句课,2句课外,但也有例外,今年就是5句课,3句课外。

反映出高考越来越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考查。

诗歌一般选择一流作家的二流作品(好上手、易归类、便于中等以上学生发挥、避押题)。

题目一般为3题,采用1+3+4的组成,1分文学常识、3分文本理解、4分诗句鉴赏。

文言文一般由一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和一篇散文类文言文组成。

前者偏重于考查语法基础、文言功底、语感强弱,后者偏重于考查学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分析写作思路的能力。

前者约占17分,后者约占11分。

就现代文二来说,常考的文体为散文(2014年)和小说(2015年高考),本次培训主要是从现代文二来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来分享:(一)考什么?(二)怎么考?(三)错在哪?(四)为什么?(五)怎么破?首先,散文和小说常考哪些知识点呢?其次,在了解小说散文考什么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怎么考?也就是出现在试卷上的题目是什么样的?散文部分:小说部分:再次,在试卷上,学生一般都是在哪些方面出错呢?又是为什么不能得到分数呢?通常一篇散文从不同角度进行景物或人物的描写、表达,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散文阅读中难于理解和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这就是散文阅读的最大难点之一。

那么常见的散文阅读问题有哪些呢?总结如下共有三点:一、文章读不懂(原因:形散神不散、多角度、多主旨)二、问题读不懂(原因:题型变化多样,答题思路模糊)三、答案读不懂(原因:专业术语较多,意思对不得分)面对上面提出的常见问题,学生们应当根据散文的特点,梳理答题思路。

(主要问题在于语言鉴赏和句子段落含义和作用)对于小说来说,学生都不陌生,在理解上没什么问题,都能读懂。

基础的梳理故事情节题问题也不大,但学生在对小说的把握上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失误:一、回答较片面,如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上,多次使用相同意思的词语,概括较狭窄;二、对小说具体情节的作用的判断易出现问题;三、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概括问题较大,学生不能从实际出发来解答小说中提到的问题,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最后,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怎么破呢?根据小说和散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总结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描,描画文中重点句、关键句、文眼句;二划: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层意;三看:看文眼,看选项、看题干提示语。

按照一描、二划、三看的思路来阅读全文,同时,注重树立主题意识和整体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就能逐步提升。

再通过多练习、多总结,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定不会是难题。

专题知识解题方法点拨散文部分:(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①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①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

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

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

在有效阅读区间,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

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

若在有效阅读区间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

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容。

(二)“表达作用题”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修辞方法类(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突出强调(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如下表:表达方式主要作用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心世界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插叙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如下表: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如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5、表现手法类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下表: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事(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容作答。

6、物象类(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结构开头结尾的谋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容的充实作用;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部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

2.概述故事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容概括)3.局部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少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注意答题语言的规性、合理性。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