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黄河花园口风景区总体规划2011-2025年目录一、环境和资源(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1、地理位置(1)、城市位置(2)、风景区位置2、历史沿革(二)、自然资源环境1、气象气候2、地质地貌3、水文4、植被动物(1)、植物(2)、动物5、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2)、旅游资源等级评价(3)、旅游资源开发评价(4)、结论(三)、生态敏感性分析1、单因子分析(1)、地质灾害评价(2)、干扰强度分析(3)、植被因子分析2、多因子叠加与生态敏感度分级(1)、一级生态敏感区(2)、二级生态敏感区(3)、三级生态敏感区二、旅游现状分析(一)、SWOT分析1、优势2、劣势3、机遇4、挑战(二)现存主要问题三、风景区范围、性质和规模(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1、指导思想2、规划目标3、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景区性质1、职能2、景观特色3、旅游地位(1)、风景区在郑州市沿黄区域旅游中的地位(2)、风景区在郑州市旅游中的地位(五)、景区规模三、规划结构与空间布局(一)、规划结构(二)、风景区功能分区1、管理服务(1)、职能定位(2)、规划布局2、花园口自然风光景观带(1)、职能定位(2)、规划布局3、历史文化游览区(1)、职能定位(2)、规划布局4、大型花卉植物景观区(1)、职能定位(2)、规划布局5、花西湖生态休闲区(1)、职能定位(2)、规划布局6、游乐活动区(1)、职能定位(2)、规划布局一、环境和资源(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1、地理位置(1)、城市位置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中原地区都会,东经112°42' -114°14' ,北纬34°16' -34°58' ,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风景区位置黄河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的黄河南岸,距市中心12公里。
景区东西全长10公里,占地面积60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99%。
是郑州市人民的“绿肺”,健康的“绿色银行”。
花园口河段是黄河下游的缩影。
黄河从这里开始进入下游游荡性河段,黄河千里金堤也从这里“零公里”处开始。
黄河花园口风景区及其所依托的黄河游览区与郑州市沿黄地区政区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中连霍高速公路以北、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沿黄景群,与以其为中心的辐射范围内的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郑东新区旅游区、浮戏山旅游区、嵩山文化旅游区、康百万庄园、郑州都市休闲旅游区等一起,构成风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区域旅游网络群,黄河风景名胜区及其组成部分花园口风景区在我国中部腹地,占有独特有利的地理位置。
区位图2、历史沿革民间传说,最早这里并不叫花园口。
相传在北宋时期,黄河在这里决了一次口,官府组织大量民工费了几年功夫才把决口堵住。
大多数堵口修堤的民工不少是灾民,早已无家可归,等把河水堵住,有的干脆不走了,他们就住在堵口修堤时盖的临时草庵里,据此开荒种地,成家养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个村庄,取名叫桂家庄(寓意贵地)。
后来随着黄河河道南移,从荥阳流出来的涸水(音heshui,老郑州人习惯叫作“枯河”,根据考证该河就是《二十四孝》中晋朝王祥“卧冰求鲤”的那条河)在此汇入黄河后,把村落也淹没了,遂成为黄河渡口。
又过了好些年,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成了个热闹的地方。
到了明嘉靖年间,黄河岸边许家堂村出了个吏部尚书,姓名叫许赞(俗称许天官)的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方圆540余亩,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远近男女争往游览观赏。
后来黄河南滚改道,滔滔洪水,也把这座美丽的花园吞没了。
当地人怀念此地才起名叫花园口。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队不战即溃,拟仿效古代以水代兵,在此扒开黄河大堤,使豫、皖、苏三省四十四县受淹,导致近391万人难民流离失所。
如今的花园口瑰丽多姿,大河上下,蔚为壮观,才可名副其实地称作花园口。
几百年过去了,许家花园早已被洪水淹没,古老的渡口也在上世纪80年代因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后永远地消失了,但没有了古花园和老渡口的花园口却永远地存留下来。
1938年,国民政府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淹死了八九十万人。
由于这样的悲剧发生,这花园口才更加出了名。
解放后,花园口的治黄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先后来此视察指导工作,更给花园口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镇河铁犀由兵部尚书于谦主修于明代。
始建于1958年的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原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建成后的土坝于1960年大水时又被迫炸开黄河大桥始建于1984年,1986年10月1日正式通车,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公路大桥”,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将军坝修建了一座将军庙,为百姓祈祷黄河安澜之地,庙始建于清乾隆8年(1745年),后经不断加固,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地址就是今天的花园口引黄闸址处,1991年2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曾来此视察黄河,并在此坝头留影,1997年建设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露天沙滩游泳场为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需要,特聘请了深圳大学园林设计院为花园口旅游区作了总体设计,其中包括东方神舟、天河乐园等八处景区46个主要景点花园口旅游区1997年经郑州市旅游局批准成立2002年经国家批准的第二批著名水利风景区和黄河对外宣传的窗口,目前也是国家AAA级旅游区。
(二)、自然资源环境1、气象气候花园口风景区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
郑州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
她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0.2℃。
2、地质地貌在河谷地貌上有四个特点:河谷横剖面不对称;阶地发育,有四级阶地,它们的相对高度分别为5-15米,40-70米,100-120米,200米;河谷纵剖面呈不规划的S形;河型沿程变化,宁咀至连地断层以东,地壳相对下降,黄河过宁咀后,河谷豁然开朗,水流散射,泥沙大量堆积。
黄河过宁咀后,两岸有许多大弯,右岸尤多,著名的有12个,称之为岸湾。
岸湾的形成与水文、泥沙和河岸的边界条件非常密切。
3、水文从黄河小浪底水库到郑州花园口230公里长,由于黄河在这一段属游荡性河床,呈宽、散、乱的特点,黄河流至花园口段后,河道宽平,水流迟缓,泥沙极易沉积,久而久之,这里成了黄河下游悬河的开端,1997年花园口水文站年均含沙量为10.49kg/m3,小于其1951~1990年间的多年平均值26.2kg/m3,汛期平均含沙量为14.31kg/m3也小于其1951~1990年间汛期的多年平均值37.8kg/m3,说明在1997年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减少大于来水量的减少;而且1997年花园口水文站年均含沙量及其汛期平均含沙量也低于河道基本处于冲刷状态的1964年和1985年的年均含沙量及其汛期平均含沙量,但河道却处于萎缩状态。
4、植被动物(3)、植物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王威副主任称,湿地有植物598种,占全省植物总科数的35.3%,总属数的23.5%,总种数的14.7%,另有黄河区域特有的黄河虫实、荷花柳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等珍稀植物郑州花园口湿地堪称植物基因库,这些植物,很多是珍惜物种,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它的基因如果提炼出来,加以改进,用于现代大豆的改良中,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大豆品种。
(4)、动物郑州花园口湿地还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其中鸟类169种、兽类21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7种。
保护区内鸟类以候鸟为主,特别是冬候鸟,主要以雁鸭类、鸻鹬类、鹭、鹤、鹰类为主,共计169种。
5、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调查组共调查得出花园口风景区旅游资源单体分类表资源主类 资源亚类 基本类型 资源名称 综合 综合 综合黄河花园口旅游区 B 水域风光 BA 河段BAA 观光休憩河段 将军坝、南裹头E 遗址遗迹 EB 社会经济活动遗址遗迹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花园口事件纪念地 扒口处遗址 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F 交通建筑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AE 文化活动场所 FFA 桥FCL 大型雕塑 黄河大桥 八卦亭 镇河铁犀 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黄河鲤鱼 黄河山药 黄河小白条 黄河澄泥砚台 H 人文活动 HC 民间习俗 HCC 民间演艺 高跷、黄河船工号子 主类:5类亚类:5类基本类型:5类总计:10项旅游资源单体分类表 (2)、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花园口风景区6项旅游资源进行了单项评价与总分统计旅游资源等级评价表 (3)、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评价根据专家对各项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开发条件及市场前景的综合评价,可以得到花园口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评价表。
资源名称 评分统计 级别评价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黄河花园口旅74 3 景域 开发态 花园口事件纪念地 72 3 景元 现实态 将军坝 68 3 景元 现实态 南裹头 63 3 景元 开发态 黄河小白条482开发态黄河船工号子 48 2 潜在态资源名称级别评价开发状况开发条件市场前景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 3 开发态优优将军坝 3 现实态优良南裹头 3 开发态良良花园口事件纪念地 3 现实态优优八卦亭遗址 3 现实态良良扒口处遗址 2 开发态弱良黄河大桥 2 现实态弱良镇河铁犀 3 现实态良优黄河鲤鱼 4 现实态良良黄河船工号子 2 潜在态弱良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评价表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与前景分析依据上述评价,未来旅游开发的重点资源是将军坝;未来旅游开发的基础资源是南裹头、八卦文化(八卦亭)、黄河鲤鱼、黄河小白条、黄河山药;未来旅游开发的机会资源是黄河船工号子、黄河大桥(4)、结论①旅游资源类型以人文资源为主,以自然资源为辅,开发中需要注重特色突出主题避免同质产品竞争。
②高品质资源不多总体缺少区域竞争力,难以与周边嵩山、焦作等高品级旅游区相抗衡。
③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较好、市场前景看好(三)、生态敏感性分析1、单因子分析(1)、地质灾害评价根据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风景区地质灾害分为以下三级:①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自然与人为影响下,极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及风景区内居民及游人生命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