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孝文帝宏(471-499)
宣武帝恪(500-515) 灵太后
孝明帝诩(516-527)
辩论双方
• 汉人及汉化官员,以 尚书省崔纂为代表 • 门下省官员,体现灵 太后意志
• 主张以父系家族伦理 • 主张维护皇权,保护 作为断罪处刑的标准。 公主利益
一、婚姻继承制度
• 缔结婚姻的原则:
士庶不婚;良贱不婚 • 原因: 维护尊卑、良贱等级关 系。
(二)官当制度
• 《晋律》:“除名比三岁刑”,“免比三 岁刑”
• 南朝梁:在官身犯,只处罚金
• 《北魏律》:五等列爵及在官品令从第五, 以阶当刑二岁。免官者三载之后听仕,降 先阶一等
• 《陈律》:正式使用“官当”一词
(三)九品中正制
• 九品中正制:
• 中正官依照家世、才能、德行将士人分成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门下省
• 中书省: 负责起草诏令,为决策、立法机构 • 尚书省: 负责奉行诏令,为执行行政机构 • 门下省: 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
南北朝时期律的发展变化
• 《北魏律》共二十篇:
刑名、法例、宫卫、违制、户律、厩牧、擅兴、贼 律、盗律、斗律、系讯、诈伪、杂律、捕亡、断 狱
• 《北齐律》
《刑名》、《法例》合为《名例》置于篇首
二、法典结构的变化与立法技术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主要法典结构内容变化 律典
• 魏新律
• 晋 律
结构
18篇
20篇
内容
八议
服制定罪
刑名
刑名、法例 名例
• 陈
律
20篇
12篇
官当
重罪十条
• 北齐律
• 周大律
25篇
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等
殴主伤胎案
• 神龟中,兰陵公主驸马 刘辉坐与河阴县民张智 寿妹容妃、陈庆和妹慧 猛奸乱,殴主伤胎,辉 惧罪逃亡。门下处奏: 容妃、慧猛各入死刑, 智寿、庆和,并以知情 不加防限,处以流坐。 诏容妃、慧猛恕死,髡 鞭付宫。 —— 《魏书· 刑罚志》
(四)确认和保护贵族官员按等级 占田的特权
• 品官占田荫客令: 按官品占田、占客,荫亲属 • 占田令: 农民可占土地数的额定指标 • 课田: 应负田租的土地数
三、重罪十条
• 重罪十条:
• “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 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 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 在八议论赎之限” ——《隋书· 刑罚志》
魏《新律》对汉律的改革
• 一、增加篇目
• 二、体例上的调整
改《具律》为《刑名》置于篇首
《告劾》、《捕》、《系讯》、《断狱》
晋律的进步
• 一、严格区别律令界限
• 二、篇章进一步合理化
改《新律》的《刑名》为《刑名》、《法例》两篇。
“刑名所以经略罪法之轻重,正加减之等差,明法
众篇之多义,补其章条之不足……名例齐其制”
• 继承制度:
严格区分嫡庶,只有嫡 子有继承权,庶子一 般没有,而且饱受歧 视。
二、世族门阀特权的法律化
• (一)“八议”制度 • 亲:皇帝宗室亲戚
• 故:皇帝故旧 • “八议”是指对八种 • 贤: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 贤人君子 权贵人物,在他们犯 罪以后在审判上给予 • 能:政治,军事等方面有 大才能者 特殊照顾,所谓“大 • 功:对国家有大功勋者 者必议,小者必赦”,• 贵:有一定级别的官爵者 官府不得专断。 • 勤:为国家服务卓著有大 勤劳者 • 宾:前朝皇帝及后裔
四、五服制罪原则
• 五服: • “五服”制度是中国古代礼制中为死去的亲属服 丧的制度。按照古礼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 亲属为死者服丧的时间、所穿丧服的缝制方法以 及服丧期间应遵守的礼仪规则不同。 亲属分为五等,自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
中央三省制
• 汉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 汉哀帝: 大司徒 大司马 大司空 • 光武帝: 司徒 太尉 司空 • 光武末年: • 曹魏: 尚书台 • 两晋: 尚书台 尚书 中书省 中书省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
(一)三国时期的立法:
《魏律》 (二)两晋时期的立法: 《泰始律》 (三)南朝立法: 未超出《晋律》范围
• (四)北朝立法: 北魏:《北魏律》 东魏:《麟趾格》 西魏:《大统式》 北齐:《北齐律》 北周:《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