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汇率决定理论简介
1978年开始外贸体制改革,贸易 角度,定值高;非贸易角度,低。 79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 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 规定》,1981年1月1日起两种牌价。 USD1=RMB2.8=2.53(1+10%)。 1985年1月1日,公开牌价同结算 价持平,事实上取消了结算价。
5.官方与市场汇率并存,85-93 1979年,实行外汇留成。1986 年起开办调剂业务。1988年,先 后设立调剂中心,形成调剂价格。 这一时期,官方汇率经历了几次 较大幅度的贬值。外汇调剂价在贬 值趋势中时高时低,最低 5.5元, 最高突破10元。1993年,1:8.7。
三、利率平价理论
②如果 (1+i)<(1+i*)F/E 表明在外国的投资收益更大,资本将 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投资者先在即期市场 将本币转换为外币投资,同时在远期市场 将未来获得的以外币表示的投资本利和转 变为本币)。因此本币的即期汇率将因为 出售而下跌,远期汇率将因为购买而上涨。 外币的汇率变化正好相反。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 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 间存在的借贷关系。
国际借贷说
第二,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 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只有后者的变 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三,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 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 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本 币贬值。
利率平价理论的不足
(1)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
(2)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 实际上,持有国外资产具有额外风 险且风险递增,机会成本递增。 (3)市场参与者全部都应是抵补 的套汇者。但事实上,市场参与者 中亦包括大量投机者。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是我国的本位货币。对人 民币,既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没 有规定它同某一种外国货币的法定 联系。 主要问题: 一、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 二、人民币汇率的特征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3)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 (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又一重要 形式。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比,这一理 论考虑了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是说明在 两个时点汇率的变动。 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发展了绝对购买力 平价的思想,把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 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 币购买力的变化。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购买力平价的实际应用: 中国GDP的国际比较: 2003年全国经济总量(GDP)将超 过10万亿人民币,人均第一次接近 1000美元。
二、利率平价理论
二、国际收支论
1.国际借贷说
国 际 借 贷 理 论 (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亦 称外 汇供求理论,英国戈逊1861年提出。 这一理论以国际借贷关系来说明汇率的 决定和变动。
三、利率平价理论
③当
(1+i)=(1+i*)F/E 即
1、这代表了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 2、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趋于贬值(弱币),而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趋于升值(强币)。 3、此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处于均衡状态 ——无套利均衡
1 i F 1 i * E
利率平价理论
套利时,为了不承担外汇风险, 同时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抛补。结果, 低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贬值,期汇 汇率升值,而高利率货币则相反。 随着抛补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 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 完全相等,此时抛补停止,远期差 价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平价成立。
2.国际收支论
在国际借贷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收 支理论,认为影响均衡汇率的因素很多: 一,国民收入增长,伴随着进口增加,将 引起收支赤字,外汇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本 国货币趋于贬值。 二,外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出口的 增加,会引起国际收支盈余,造成本币趋于 坚挺。
国际收支论
三,本国物价上升,或外国物价下跌,会 引起出口减少,本币疲软。 四,本国利息率上升,会刺激资金流入增 加,流出减少,外币贬值。 五,如果人们对外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看涨, 就会将本国货币抛出,造成外币现汇价格的 上涨,反之亦然。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2)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某一时点上两国间货币的汇率(均 衡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购买力可 用一般物价指数(水平)的倒数来表示,所以有下 式成立 R0=P / PF 其中:P为本国的价格水平; PF为外国的价格水平; R0为目前本币的均衡汇率。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可以表述为:在资本自由流动且不 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价是由两国 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低利率国货币的远期差价表现为升水, 高利率国货币的远期差价表现为贴水,远期与即期汇率的差价 等于两国利率之差。这里的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在利用各种利率 (通常是短期利率)的差别进行套利活动时,为了不承担外汇 风险,同时会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抛补,即将套利与掉期交易相 结合。大量掉期交易的结果,使得低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贬值, 期汇汇率升值,而高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升值,期汇汇率贬值。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 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此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 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P /P e1 e0 P /P
例如1个汉堡包的价格在英国由1英镑上涨到2英镑, 在美国由2美元上涨到6美元。那么英镑和美元之 间的汇率就会从£1=$2。,上升到£1=$3。
1 A 1 B 0 A 0 B
6/2 e1 2 3 2 /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三、利率平价理论
①如果 (1+i)>(1+i*)F/E 表明在本国的投资收益更大,资本将 从国外转移到国内(投资者先在即期市场 将外币转换为本币投资,同时在远期市场 将未来获得的以本币表示的投资本利和转 变为外币)。因此本币的即期汇率将因为 购买而上涨,远期汇率将因为出售而降低。 外币的汇率变化正好相反。
2.实行固定汇率制,1953-1973
1953年起,人民币汇价实行固 定汇率制度。主要原因:①物价由 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②汇率仅作 为编制外汇收支计划与核算的标准, 要求相对稳定。③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固定汇率制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第二阶段1953-1973
特点:①强调汇率的稳定性,进 行汇率“压制”和高估。②汇率政 策采取与主要国家货币挂钩的办法。 ③汇率对贸易的调节功能基本消失。 1 9 5 5 年 1 月 1 5 日 , US$1= RMB2.618,保持了16年未变。直 到71年12月美元贬值7.89%时,US $1=RMB¥2.2673。
《国际金融》 主讲人:范钛
联系电话:85522343 E-mail:
andyfantai@
第二章 汇率决定理论简介
汇率决定理论: 1、什么因素决定汇率的大小 2、哪些因素影响汇率的上下波动 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也 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 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依据。
三、利率平价理论
利 率 平 价 理 论 ( Interest-rate Parity Theory),又称远期汇率理论 (Forward Exchange Theory), 是关于利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之间的关系以及远期汇率决定的理 论。 ——1923,凯恩斯,保罗· 艾因齐格。
三、利率平价理论
2.购买力平价理论简评
合理性:
(1)反映了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之间的联系。
(2)适合于较长时期的汇率预测。实证研究表 明,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成立,因为价格有足 够的时间调整。 (3)政策上的启示。稳定国内物价,才能稳定 币值。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缺陷:
(1)存在前提不充分。所有商品都必须 是国际性商品? (2)决定两国汇率的物价水平用什么来 代表?(贸易品/非贸易品) (3)过分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忽略 其他因素影响。 (4)难以说明短期汇率变化。 购买力平价揭示了汇率变动长期、根本性 的原因,符合汇率运动现实。
第三章 汇率决定理论简介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代 表学说有三个: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二、利率平价理论 三、国际收支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具 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学者古斯塔夫.卡 塞尔(K.G.Cassel)于1916年首次提出的。 购买力这一概念首先见于《外汇的现状》一 文,载于《经济学杂志》1916年第26卷。 1922年,卡塞尔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 和 外 汇 》 ( 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对这一理 论进行了详尽和完善的论证。
一、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 行成立并发行了人民币。人民币 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 津产生。
人民币的汇率,大体上经历了 以下几个演变过程。
1.“物价对比法”决定汇率 49-52
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汇率无 法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 特点:①汇率安排钉住美元,实 行浮动。②汇率的调整依照国内外 物价相对水平的变动予以调整。③ 人民币币值不断提高,相对的外汇 水平则呈下降趋势。
三、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价理论
假定本国利率水平为i,外国同期的利率水平 为i*,E为即期汇率,F为远期汇率。所有的汇率 都是采用直接标价法(1单位外币等于多少本币)。 投资者使用1单位本国货币在本国投资,到期 可以收入(1+i); 如果在国外投资,首先需要将1单位本币兑 换成外币1/E,投资到期将收入(1+i*)/E,这一投 资本利和为外币单位,按照原来约定的远期汇率F 兑换成本币,可以收回本币(1+i*)F/E。 投资者将比较在国内和国外的两种投资方式, 以确定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