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
梭l
β
B α
2、二面⻆的记法:二面⻆α-l-β或α-AB-β
11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2
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等⻆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 b'所成的⻆的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 O 一般取在两直线
八、复数 53、复数的除法运算
.
54、复数
的模 =
=
.
55、复数的相等:
.(
56、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57、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58、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对于任何
,有
交换律:
.
结合律:
分配律:
. .
) .
.
九、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坐标
9
55、
十、命题、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记 表示条件,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56.真值表
p q 非p 真真假 真假假 假真真 假假真
p或q 真 真 真 假
p且q 真 假 假 假
十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两点式
(
)(
、
(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30、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
6
若
,
①
;
②
.
3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
3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33、 圆的三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 >0).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个公理:
(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圆柱侧面积=
,表面积=
圆椎侧面积= ,表面积=
( 是柱体的底面积、 是柱体的高).
( 是锥体的底面积、 是锥体的高).
球的半径是 ,则其体积
,其表面积
.
46、若点 A
,点 B
,则 =
47、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定义法、等体积法) 48、直棱柱、正棱柱、⻓方体、正方体的性质: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
.
分别表示 a、b、c 边上的高). .
.
20、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 A
,B
,则
(2)设 =
,=
,则 =
(3)设 =
,则
21、两向量的夹⻆公式
设=
,=
,且
,则
(=
2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
,且
.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 =
,=
(2)设 =
,=
(3)设 A
,B
,则 + = ,则 - = ,则
(3)转化为面面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4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4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1)转化为判断二面⻆是直二面⻆;
(2)转化为线面平行;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面垂直.
45、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3)圆的参数方程
.
*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
与圆
若
,则
3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圆
;
;
. 弦⻓=
点 在圆外;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点 在圆上;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点 在圆内.
其中
.
35、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椭圆:
,
,离心率
<1,参数方程是
.
双曲线:
(a>0,b>0),
,离心率
(1) 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那么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
(
(2)
(
,右侧
,那么
是极小值.
,且 ). ,且 ).
,则 为减函 ,相应的切线方
1
根式的性质 (1)当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 .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注: 若 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 a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 数指数幂都适用.
的图象;再将函数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的图象;
再将函数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缩短)到原来的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的图象.
②数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的图象;再将函数 的图象;再将函数
(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28、
。必须满足一正( 都是正数)、二定( 是定值或者
是定值)、三相等(
时等号成立)才可以使用该不等式)
(1)若积 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
是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五、解析几何 29、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2)斜截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b 为直线 在 y 轴上的截距).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对数的换底公式 :
(
,且 ,
,且 ,
).
对数恒等式: 推论
(
,且
,
).
(
,且
,
).
常⻅的函数图象
二、三⻆函数、三⻆变换、解三⻆形、平面向量 8、同⻆三⻆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9、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的正弦、余弦,等于 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时该函数的符号;
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θ∈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是直⻆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a⊥ 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0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的正弦、余弦,等于 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时该函数的符号。
,
,
.
,
,
.
,
,
.
2
,
,
.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
.
,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10、和⻆与差⻆公式 ; ;
.
11、二倍⻆公式 . .
.
公式变形:
12、 函数
的图象变换
①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 个单位⻓度,得到函数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
,则 为增函数;若
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都有
,则 是偶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