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输水管道管理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审批:xxxxxxxxx年月日第一章编制依据1.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管道管理处工程施工图纸。
2.国家及地方现行法律、法规。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5.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8.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9.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310.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3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6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5.河北省《建筑施工检查标准》实施细则16.其它现行规范、标准。
17.同类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
18.公司《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手册》及《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项目简介工程概况2.现场施工条件施工现场道路、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和场地都不具备条件,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负责场地平整、临时用电手续和安装及临时道路修建,建设单位负责临时用水的协调工作。
第三章施工部署及平面布置本工程施工以确保工期及质量为目的,按项目法施工模式组织项目经理部的生产要素,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地进行工程施工。
以办公楼为主线,配电室、门卫室、消防泵房穿插施工,办公楼流水段以4轴左侧1/3处,分为2个流水段组织施工。
确保总工期并保证设备安装与土建交叉施工时有充分的穿插时间。
1.工程目标1.1 质量目标:合格1.2 工期目标;1.2.1工程于2019年2月25日开工,2019年10月31日竣工,总工期日历天数为248天。
1.3 安全及文明施工目标:安全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4‰。
2.平面布置2.1布置原则:以工程进度所需并且实用、安全、节约为原则,施工区和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布置。
2.2施工临时设施主要包括现场铁件加工区、钢筋加工区、木料加工场、周转工具、材料堆放场。
垂直运输主体使用一台塔吊、一部施工电梯。
装修使用一部施工电梯。
2.3生活区临时设施办公室、会议室、材料库、宿舍、食堂、卫生间、标养室、均为彩钢板房。
2.4安全、消防、文明施工设施包括安全标语,七牌两图,消防器材,大门门楼及生活区绿化带、施工现场用彩色围挡封闭。
2.5临时道路及场地硬化临时道路主入口处宽6m,其他位置道路宽4m,采用机械夯实后再做2:8灰土一步,再用混凝土进行硬化。
两侧修排水明沟(宽×深:200×150),现场的雨水流向沿排水明沟集中向场外市政管网排泄,以保证雨季施工的正常进行。
原材料加工场地采用素土夯实,面层浇筑C15素砼不低于100mm厚,周围砖砌挡墙。
3.敷设临时供水管路3.1现场施工用水:砼工程:现场砼工程用水主要是搅拌用水和养护用水,搅拌用水量定额为250L/m3,养护砼用水量定额为300L/m3,每小时砼浇筑量按40m3考虑,每天工作时间按24小时计,则砼用水量为6.1L/s。
砌体工程:每班砌筑按30m3计,用水定额为250L/m3,则砌体用水量为0.26L/s。
抹灰工程:因与主体配合施工,按每天300 m2考虑,用水量定额30L/ m2,则抹灰用水量为0.31L/s。
现场施工总用水量为6.67L/s。
3.2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按100人计算,每人每天用水按120L计算,则用水量为0.13L/s。
3.3 施工场地面积在25公顷以内,因现场可燃物较少,故消防用水按10L/s考虑。
3.4 总用水量用水不均衡系数1.5,则总用水量为:(6.67+0.13)×1.5=10.2L/s因消防用水和现场施工用水不可能同时发生,故可按10. 2L/s计算管径。
水源处总管管径通过计算选择为DN80。
临时供水管线均采用塑料管埋地600mm。
4.敷设临时供电线路4.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置4.1.1工程临时用电采用“TN—S”三相五线制供电。
在总配电箱处作进户重复接地,临电系统的进户重复接地采用3根50×5镀锌角钢,长度为2.5米,埋深为地下700mm,其电阻值应小于10欧,如达不到要求时,应补加接地体。
现场用电设备均采用接零保护。
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所有保护零线均采用黄绿双色线,不得与工作零线混用。
4.1.2该工程供电方式为树干式与放射式,线路穿管埋地敷设,埋设深度不小于地下600mm。
电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和架空敷设,直埋敷设时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
电缆穿越建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必须加防护套管;架空敷设必须用绝缘子固定。
4.1.3配电箱、开关箱采用1.5mm厚的铁板制作,要防雨,防尘,有门有锁。
固定箱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 1.3m—1.5m,移动箱下皮距地高度控制在0.6—1.5m。
出线口位于箱底并作好保护。
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连接,严禁采用“鸡爪式”接线。
4.1.4搅拌站、钢筋加工厂、塔吊、室外电梯、分配电箱及系统末端处均做重复接地,具体作法及位置见施工平面图,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
施工现场的塔吊做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保护,利用人工地极做接地体,采用—40X4镀锌扁铁与建筑物基础做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
4.2主要用电设备施工现场分四路供电,一路供塔吊、电梯、及搅拌站,一路供钢筋加工厂、木加工厂,一路供办公区,另一路为工人生活区。
对开关箱内直接控制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器选择:一般施工现场其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0.1秒。
在潮湿、危险场所、金属容器内,移动设备及手持电动工具其配置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0.1秒。
4.5 现场照明4.5.1现场大面积照明采用镝灯作为照明电源。
4.5.2一般场所采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普通照明。
照明电源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
4.5.3下列场所采用安全电压:潮湿作业环境,灯具距地面高度低于2.4米时,电压不得超过36V。
4.5.4照明变压器采用双绕组型。
4.5.5室外灯具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m,室内灯具不得低于2.4米。
4.5.6使用行灯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源电压不超过36V;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并耐热耐潮湿;灯头与灯体结合牢固,灯头无开关;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金属网、反光罩、悬吊挂钩固定在灯具的绝缘部位上。
4.6电气防火措施4.6.1各配电箱周围3m内不得堆放物品,设立围栏,悬挂警示标志,配电箱搭设防雨防砸功能的防护棚。
4.6.2配电线路要根据现场电气用电设备,正确选择导线,杜绝线路过负荷使用。
4.6.3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溶体额定电流要小于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
4.6.4要经常检查用电设备,排除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火、电弧及危险高温四周的易燃易爆物品。
4.6.5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室内不准使用功率大于60W的灯泡,严禁使用床头灯。
4.6.6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品仓库内的照明装置,一定采用防爆型。
4.6.7现场一旦发生电气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
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灭火剂灭火。
对于旋转机械不宜用干粉,砂子灭火。
5、项目班子组成情况为圆满完成本工程,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在施工中认真贯彻ISO9001标准、GB/T28001-2001及GB/T24001-1996标准,选派富有多年建筑施工经验的行政、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
本工程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技术负责人1名。
详见下图框所示。
第四章主要机具装备及劳力安排计划1.施工机具设备安排本工程所需主要机械设备均从有资质的租赁公司租赁,依本工程特点及公司现有设备提供状况,为保证正常施工,主要施工机具选择如下:土方开挖采用一台1m3挖掘机,主体阶段垂直运输使用一台QTZ50塔吊,主体及装修阶段采用一部客货两用室外电梯。
现场设两台搅拌机。
钢筋加工机械一套,直螺纹机2台,为防止突然断电,现场配备200KW发电机一台。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使用计划如下:主要机具设备使用计划2.劳动力安排:本工程土建施工以木工、钢筋、砼三大主导班组为主。
动力使用计划见附表。
3.主要周转工具计划表第五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1.1建筑物定位放线1.1.1 轴线控制网测设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规划定点位置,由建设单位指定的坐标点引测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建立统一的轴线控制网。
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并布设控制网平面图,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式,轴线定位桩的确定依据建筑物的四个大角的主要控制轴线,在轴线的延长线上,距基坑约2.0m外,在建筑物外围车辆碾压不着和人为不易碰撞的地方,埋设轴线控制桩,控制桩可由C20混凝土内埋设刻有十字槽的短钢筋制成,并砌砖围护,上盖钢筋混凝土盖板,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该工程的定位轴线测设采取外引外控的方法进行。
1.1.2 主轴线控制网测设主轴线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的定位证明施测。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程规范》DBJ01-21-95要求,控制网的精度见下表要求:1.1.3 轴线控制网的加密经校测精度指标符合要求后,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对主轴线控制网进行加密,以满足施工需要。
加密方法在原主轴线方向上采用内插法进行。
1.1.4水准点的选择及观测的技术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塔吊塔身上,水准点的距离在50m-100m之间,各点间互相通视。
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点的位置便于查找、保存和引测。
1.1.5 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用红、绿、黄油漆分别标注柱角线及板墙边线,便于钢筋绑扎。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施工过程中,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
墙、柱拆模后,在墙、柱立面抄测出结构500mm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进行自检。